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六章一份艰难的刊物 1937年上海失陷后,大批文艺工作者从香港转往内地。茅盾也是如此,到香港后,转往广州,又挤上了北去的列车,来到长沙。长沙已有在街头宣传抗战的宣传队,十分热闹。茅盾在长沙除了参加长沙文艺界为他举行的一次茶话会,还应邀去作了一次公开演讲。演讲的第二天,便有人上门请教。德沚把客人引进来,茅盾才看清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穿着半新的黑色棉袍,浅黑色的脸颊上,一双富有南国特色的深陷的黑眼睛。他彬彬有礼地说: “昨天在‘银宫’听了沈先生的演讲,颇有同感,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抗战尽一分薄力。我也爱好文学,苦于没有人指教,听说您到长沙,我就想听听您的教诲。昨天从张天翼先生那里打听到您的住址,所以就斗胆来此请您赐教。”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诞生1935年1月12日。天气阴沉。茅盾一觉醒来,立刻想起和鲁迅先生约定的事儿:到黎烈文先生家去。黎烈文是《申报·自由谈》的主编。鲁迅和茅盾是他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彼此建立了友谊,今天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上常常有这种现象,文学巨匠往往同时又是文学编辑大师。鲁迅、郭沫若是这样,茅盾也是如此。第一章《小说月报》的革新 1919年的秋天,23岁的沈德鸿(字难冰,笔名茅质,即本丈的主人套),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百来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三年了,今天才有了自己的单人住处。这多亏了商务印书馆宿舍的管事福生衡忙。德鸿花了  相似文献   

4.
第七章重庆岁月 1943年底。茅盾夫妇从桂林到达抗战大后方——重庆。去重庆是茅盾权衡再三才做出决定的。这之前,蒋介石派遣特使刘百闵来桂林再三请一些文化名人去重庆。茅盾考虑老蒋还无意举屠刀,他只是想把这些人控制起来,便决定去重庆。因为到了重庆还可以国民党的政治文化工作人员身份活动,中共办事处和周恩来同志又近在咫尺,还有郭沫若、老舍、阳翰笙等一大批朋友在那里坚持工作,去了可以配合他们。相反,留在桂林,他们倒可以采用秘密绑架的手段,甚至“就地处置”,然后对外谎称不听“蒋委员长的劝告”,以至中央无法保护而遭到厄运。  相似文献   

5.
第二章跋涉中的《前哨》 1930年4月,沈德鸿从日本回到上海。 34岁的德鸿,已是著名的作家——茅盾了。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德鸿在从武汉回上海的路途中,和党失去了联系,为了暂时避开敌人对他的搜捕,他客居日本。也就是在这两年中,他用“茅盾”的笔名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蚀》三部曲,以及其他短篇小说。下船后,茅盾便住到了朋友杨贤江家。并立刻到景云里自己家中看望。两年不见,母亲显得老了,气管炎也比过去严重了,夜里常常咳得不能入睡。茅盾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心中一阵内疚。妻子德沘仍是原来的样子,只是比过去成熟多了。她在一个与地下党有联系的“弄堂”女子中学任教导主任,同时兼做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6.
1934年,国民党对左翼书刊的查禁表面上松了,暗地里却仍在加码。许多文学青年、进步作家辛辛苦苦写一点东西,却被检查老爷任意抽掉了。这就意味着要勒紧裤腰带过几天。既要革命,也要吃饭,逼得大家开动脑筋,反抗敌人的文化“围剿”。于是各式各样的办法都想出来了:化名写文章、纷纷出版新刊物、探讨艺术问题、展开大众语和拉丁化问题的讨论、再就是翻译介绍外国文学。茅盾首先在文学杂志上开办翻译专号,登了英法美俄等几个国家的小说戏剧散文等等。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无论做什么事,来不得一点“想当然”。写文章,编书刊,也是一样。“想当然”一词,据《辞海》说是来源于孔融。东汉末年曹操攻破了袁绍的邺城,让曹丕娶了袁绍的二媳妇甄氏。孔融写信讽刺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一时没有明白过来,还问这是什么书上讲的。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读过《古文观止》的人,大概会记得苏东坡也闹过一次“想当  相似文献   

8.
说说残缺的书稿从白话诗开始(1917年)到现今的六十八年来,我国出版的叙事长诗(也称作诗体小说)究竟有多少,我没有统计资料,伹在解放以来出版的约百多部(不包括搜集、整理、翻译的民族民间叙事诗或史诗)叙事长诗中,我以为闻捷的《复仇的火焰》值得重版,不仅仅因为作者在十年浩劫中不幸去世,而且因为它有一定的质量,还有无法弥补的损失,是一部残缺的书。  相似文献   

9.
1933年新春。虽然才到正月初四,竟听不到几声鞭炮响。母亲在厨房唠叨着: “年也不象个年了。”茅盾坐在沙发上,看着两个孩子在争论和玩,自己有时也插进去逗他俩几句。这是他难得的轻闲。前年秋天,茅盾开始动笔写长篇小说《子夜》。为了不被杂事烦扰,他向雪峰请了长假。鲁迅先生很支持他,说现在左翼文艺只靠发宣言是压不倒敌人的,要靠我们的作家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932年秋,《子夜》基本完成,后交给开明书店出版。春节前,茅盾已收到《子夜》的样书,他立刻拿了一本送给鲁迅先生。《子夜》在社会上将有什么反应,茅盾在等待着。  相似文献   

10.
既然讲如何判断市场,我们就要知道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对市场该怎样进行分类。其实市场有很多种,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图书市场相差很大。但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对图书市场进行划分,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众化市场,一类是专业化市场。  相似文献   

11.
判断要恰当判断要恰当,从广义上说,指的是判断要和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但是逻辑上所说的判断要恰当是狭义的,仅指判断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要恰当。判断分为两类: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是不能分解为若干判断的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构成。所谓简单,指的是结构,而不是内容,其内容可以是很复杂的。复合判断是由若干判断组成的判断。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可以是简单判断,也可以是复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刘歆(约公元前53——公元23年) 三代先秦的古籍,除晋朝以后陆续出土的竹书外,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说:“凡刘歆所不见而数百年后忽又出现,万无此理。”“歆父刘向为大经师,歆自己学问亦很渊博,《汉书·艺文志》即根据他的底稿。在学问上,我们应当敬礼。”在中国文化史上,刘向、刘歆是父子交辉的大编  相似文献   

13.
从他人改稿中学改稿初做编辑工作,常苦于不得入门。不会改稿,便是其一。我就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后来,在老编辑指导下,我一面阅读有关的书籍,一面琢磨别人修改过的稿子,觉得受益非浅。看别人修改过的稿子,旨在从别人的改稿中学习。既是学习,成效的大小,决定于是否用心,“学而不思则罔”。倘若在别  相似文献   

14.
辞通朱起凤编。《辞通》是一部以同音通假原则,汇释古汉语中双音词的大型词典,主要是解决古书中同一词而有不同书写形式的问题。《辞通》原名《新读书通》。全书二十四卷,收词三万多条,共有三百多万字。广收古书中各种异形双音词,其中有大量互相通假的,也有通用和形近而讹的。每词以常见的为经,以僻见的为纬,常见的放在最前面,其他排在后面,意义相同的编  相似文献   

15.
一、开场自我在《老舍和我》那篇长达五万字的回忆文章结尾处,曾说过;“如果把我六十年编辑生涯分成解放前后两大部分的话,那么,解放前又可分‘良友时期’和‘晨光时期’两个阶段。前者得益于左联作家鲁迅、茅盾、郑伯奇、阿英等,……”现在这四位著名作家都已先后成了故人,其中对鲁迅,虽历经变乱,他写给我的四十九封书简,原物虽已捐献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他们回赠我的几可乱真的复印册页,仍保留在手头。因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唯古文可以朗读,白话文即读之无味,其实不然。198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丰子恺漫画选》,有叶圣陶先生的《子恺的画》一篇代序,记与子恺先生的交谊和与朱佩弦(自清)先生等人共看子恺画时的回忆等等,结尾一段云: 第二本画集里还有好些幅工整的钢笔画。其中的《挑荠菜》、《断线鹞》、《卖花女》,曾经引起当时在北京的佩弦对江南的怀念。我想要是我再看这些幅画,一定会象佩弦一样怀念起  相似文献   

17.
茅盾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家,他丰富的期刊编辑活动,是我国现代期刊发展史中极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文学巨匠往往同时又是文学编辑大师。鲁迅、郭沫若是这样,茅盾也是如此。伟大的革命作家茅盾在现代文学杂志的创轫及发展的过程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小说月报》是我国现代文学第一个专门杂志,1920年初,当茅盾接编时,先是主持该刊《小说新潮》栏的半革新工作,同年11月任主编,实行全部革新。由于当时《小说月  相似文献   

19.
张志公教授应邀赴日讲学3月余,虽在异国他乡,却时常惦念着续写《编辑学讲话》,但终因不得时间而中断。现已归来,即拨冗续前。  相似文献   

20.
茅盾是著名的编辑家,在商务印书馆时期他的编辑思想就已见端倪,他不仅将编辑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岗位。同时还具有明确的文化立场,义无反顾地通过自己的编辑工作推动新文化、新文学的建设,而且在编辑工作中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