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是郦道元的<三峡>.<三峡>虽为名篇,但该文疑点甚多:<三峡>是写三峡的吗?三峡的写作目的是描绘三峡四季景物的吗?<三峡>中引用歌谣的目的是渲染气氛吗?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吗?甚至<三峡>的作者是不是郦道元亦是可质疑的事情.(参看张斗和老师发表在2010年4月期<名作欣赏>的<〈三峡〉五问>及李耕拓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3月期的<〈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吗>).  相似文献   

2.
于漪课堂 <变色龙>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从20岁开始就进行创作,为什么称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呢?我请大家看两本书,(出示书)这是<契诃夫小说>,都是短篇的,上册和下册.这两册书选了37篇短篇小说,他一辈子创作了多少小说呢?700多篇,像这样的书20本以上.其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今天我们学的<变色龙>,将来我们要学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3.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入选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案》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这篇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这一“四季说”沿袭多年,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在他的名篇<醉翁亭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一文中接连使用了21个"也"字,这在"也"字的使用频率上似乎是不多见的.此举可以说是创造性使用虚词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5.
《三峡》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中模山范水的名篇。这篇短文虽只寥寥155字,却写尽了三峡七百里万千景象:峻山峡谷,急湍绿潭,怪柏寒林,悬泉飞瀑,猿啸渔歌……叮谓应有尽有;春夏秋冬,晴霜夜旦,真乃各具风姿。作者用凝炼精美的语言,巧妙清晰的构思状写了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6.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主人公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逗亦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性格转变,传达了作者关于人的自然天性在礼法社会必遭同化的宿命观,同时又流露出不甘心这一沉沦的抗争意识,反映了在晚明进步的人文思潮感召下一个下层传统儒生的思想冲突和迷惘.  相似文献   

7.
现代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出现的一句"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因作者没有直接说明潜在的原因,故该怎样解释,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事实上,朱自清在江南确曾有过文本中点到的"热闹"、"群居"的生活,而"惦着江南"自然表达的是作者北来清华后对江南生活的想念和怀恋.  相似文献   

8.
课文解读 :《三峡》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中模山范水的名篇。这篇短文虽只寥寥 15 5字 ,却写尽了三峡七百里万千景象 :峻山峡谷 ,急湍绿潭 ,怪柏寒林 ,悬泉飞瀑 ,猿啸渔歌……可谓应有尽有 ;春夏秋冬 ,晴霜夜旦 ,真乃各具风姿。作者用凝炼精美的语言 ,巧妙清晰的构思状写了自然和谐、摇曳多姿的三峡奇景 ,使人读来身临其境 ,情融景中。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美文五步诵读法。2 .掌握吟读要领 ,做到熟吟成诵。3.理解课文内容 ,体味作者情感。4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之法。5 .品嚼精美的语言和精巧构思。教学方法 :文言…  相似文献   

9.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不但是诗人,而且是画家,雕刻家和幻想家.他的诗充满了神秘的幻影,他的画也是充满了神秘的异像.他曾一度被称为神秘诗人.近年来西方对布莱克的研究著作日益增多.<经验之歌>是布莱克最重要的诗集之一,而<老虎>则是该诗集中最著名的短诗.这首最为读者普遍传诵的名篇,历来受到批评家的重视.<老虎>一般被公认为是象征性很强的作品.它好像一部晦涩的现代诗常常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0.
也谈"江月"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4期刊载虞晔如老师的<(赤壁赋)教学实录>,她说:"<赤壁赋>是古典散文名篇,前人称其‘以江山风月作骨'.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教学过程】序曲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三峡》(展示课题)。先看三峡简介(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辑录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摧眉折腰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本篇…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3月22号我上了一节市级语文观摩课《三峡》,这是一篇描写雄伟壮丽三峡的文言文,仅150余字,作者郦道元妙笔生花,让我们这些1500多年之后的人读起来仍然觉得恍如身临其境。市区各中学的老师在这节课之后一方面发表了对这节课看法和意见,另一方面对今后如何教授文言文提出了不同方法和建议,听后颇有感触。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投入多而收效微。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语文大师叶圣陶告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下面,对众多观点作一描述. 1.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黑暗笼罩全国之时.作者自述:"这一年的变动,是人们意想所赶不上的."因而"心中常觉有一点除不去的阴影","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2003年6月第一版)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收进了不少传世文学名篇.编者对于文选中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般都作出了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作者研究久盛不衰,新说不断,成绩不小,但也有论者对<金瓶梅>作者研究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不科学的""笑学".<金瓶梅>作者研究目前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无论从考证"前提"还是考证方法来看,其研究工作都不是一条死胡同.<金瓶梅>作者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作者本身,还在于以此推动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夏秀云 《现代语文》2011,(5):120-120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段写景文字,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语文教材都选取了这一段文字作为写景教学的典范文章,可见它在语文教育家心中的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四季"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议。郦道元写三峡四季景色时,没有按"春夏秋冬"的  相似文献   

17.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对这则寓言的寓意,今天许多人认为它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赞美了为追求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这种解渎显然并非著者原意,而是后人的一种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8.
《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篇描写三峡水势及两岸风光的精美散文。在细细品读后,可以发现文中有不少妙处。一、结构精巧,层次清晰 文章开篇便气势不凡,作者大笔点染,虽仅用了33字,但笔力雄健,内容雄奇,写得异常的美。就这么一笔,写了磅礴的山势,  相似文献   

19.
作为总集之祖的<楚辞>,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今本<楚辞>实则来之于<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之属".至于王逸<楚辞章句>题为"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此显系为后人所加.经由自己所编之书而题前贤之名,这已是自古以来的通例.今本<楚辞>所收作者共10家,作品73篇,其作者一般都可以在"屈原赋之属"中找到主名,其每一作者作品的篇数一律小于或等于"屈原赋之属"中相应作者作品的篇数.所以可证<楚辞>是"屈原赋之属"的选本.  相似文献   

20.
于漪课堂 <荔枝蜜>教学片段 师:作者参观了"养蜂大厦",了解到这样好的小生灵,还有虫子、还有大黄蜂来侵略,当他听到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时,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和看法?请齐读这一段课文,要有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