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的特殊性,主要在权利主体、权利本质以权利救济等方面得以体现。这些也是特殊儿童教育权利获得救济的前提和基础。对特殊儿童权利的救济难以依靠传统民事救济制度得以实现,还需要援引惩罚性的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颁布以来,全纳教育思想迅速传播开来并成为特殊儿童教育的核心价值文化.它以包容、接纳、个性化等作为表现特征,又以平等、正义、有效性作为支撑点.在全纳教育的理念下,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应该得到有效实现,但在实践中却遭遇权利诉求的困境.如何实现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在实现过程中,不仅要对教育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做出限定,也要积极地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其实现.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利是法律授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侵害。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影响到教育的公平而且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农民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对如何保障这一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权利的冲突与协调--以作者权利与编辑权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和客观情况的复杂性,权利冲突是常有的现象,但关键在于如何去协调它。在投稿过程中,解决一稿多投问题的前提是要弄清楚投稿行为的性质,保护作品完整权与修改权、专有使用权之间的冲突,则需要依据法律的规定并结合具体情况,由当事人通过协议的方式去解决。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而非义务;义务教育是国家与父母或者监护人的义务;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关于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规定应从保障人权及人格自由发展的视角来理解。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同时在政策领域,采取了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均衡发展政策,针对社会弱势儿童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随班就读政策、"两为主"政策等,形成了相对全面的普及和救助政策体系,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是改革开放30年来义务教育政策和法制建设的主旋律。尽管如此,还存在着义务教育发展尚不均衡、弱势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全面保障等突出问题。为此,要强化政府的义务教育公平责任,建立和完善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政策和法律机制,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保障每一个儿童都能上好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保障义务教育之后的受教育权利的一种方法 ,教育券被提议用来资助终身学习。这类教育券会提供给所有完成义务教育的人 ,以资助他们选择更广泛的教育培训。保障后义务教育权利的资助形式有助学金和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的贷款。后者可以通过投资教育和培训获得的更高收入来偿还。文章阐述了教育权利资助机制的全面性和灵活性会提高教育和培训的公平与效率。文中讨论了资金、规章制度和支持服务等各个方面 ,同时 ,对将提高退伍军人教育福利的GI法案作为实施义务教育之后的受教育权利的有效历史经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权已成为当前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它能否实现其预设的立法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惩戒权的性质规定.当前,教育惩戒权面临着公权与私权之争,其根源在于对教育惩戒本身缺乏清晰的定位,即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行为,还是一种法律行为.从教育主体对教育惩戒权的预设目的来看,契约性的教育惩戒本身是一种教育行为,因而教育惩戒权...  相似文献   

9.
就法律文本而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上学”的合法性问题的核心是对“入学”这一义务教育法定形式的解释.根据扩大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入学”可理解为“进入义务教育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而“在家上学”的法律性质可界定为“法益”.从权利关系来看,儿童的教育利益最大化是教育活动的应然目标,父母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分配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在家上学”是家长以个性化方式积极履行父母教育权并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的活动,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形式而存在,并在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间不断成熟.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公民“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的冲突及解决方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校作为高度自治组织,一直处于“超然”的地位,拥有相对独立的处理学生学业事务的教育管理权。但随着近几年来高校与大学生之间法律纠纷的增多,也对高校教育管理权的权限产生了质疑。如何协调高校教育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的关系是解决高校与大学生利益冲突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分析高校与大学生关系的转变入手,探讨高校教育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保护冲突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依据洛克的自然权利哲学,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为了维护自然法无法有效保障的自然权利,与他人达成协议,创建了政府,并赋予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即是说,政府源于人民的同意,政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自然权利.就教育而言,政府有责任去建设安全的校舍,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样,从自然权利哲学的角度看,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契约关系,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有义务去保障学生的生命免受外部侵害.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政策是一国教育发展的行动纲领,其反映了一国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近些年来我国的很多教育政策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这对保护受教育对象的相关权利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以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的变化为线索,旨在阐明教育政策的变化对保护学生权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受教育权利内容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司法救济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国家义务层面、政府义务层面、学校义务层面、社会义务层面、监护人义务层面的公民受教育权利及司法救济路径,可以解决学校义务层面的公民受教育权利司法救济路径不畅的问题。学校应当考虑在尊重中国现行司法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建立教育争议仲裁机构,并将其作为学校义务层面的公民受教育权利争议纠纷司法救济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不能被简单地视同为物化的教育资源,在被强制性的流动中,教师以怠工等消极形式抵触流动政策。自由流动是教师流动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流动政策执行过程中,教师的自由权利不容忽视。研究认为,物质的匮乏与自由权利的丧失是教师自由流动的主要推力。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中,自由流动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在实现教师流动政策目标上其效果优于强制性流动政策。研究认为,在制定和实施教师流动政策中,应尊重教师是否参与流动的自由权利,应坚持无补偿不剥夺的教师流动原则,应以契约保障教师和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贫困问题是当前社会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贫困治理,有助于流入地城市自身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文章从教育券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等角度,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贫困治理提出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以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赵贞吉一生与佛寺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内江佛寺密切相伴,而佛寺作为古代社会公共核心区之一,它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佛寺在赵贞吉的精神生活和诗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区分了"受教育的性质"与"受教育权的性质"、"受教育者的义务"与"受教育的义务"两组概念,并对现有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受教育性质的三种观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名称与商标的冲突日趋激烈,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此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虽然《商标法》等法律法规对该问题有所涉足,但都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只有进一步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健全企业名称行政分级管理制度,建立人民法院与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会商制度,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府基于社会公众的环境权而对私人财产的利用加以限制,财产所有权人是否可以要求政府赔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对一系列相互冲突的范畴进行权衡,其中公民的生存权与环境权的冲突尤为显著.受到限制的财产量占所有者财产总量比例的确认是正确取舍公民生存权与公众环境权的前提.当这一比例难以量化时,应适用"合理的经济用途"标准,即把私人对财产享用的时间及公共利益的迫切程度等都纳入考量范围.同时为防止主体规避法律,在制度设计上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唐人咏长安佛寺诗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不同时期,反映了长安诗人喜游佛寺的文化风尚和唐代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不同时期佛教政策的差异、长安佛寺文化的流变,折射了唐代文人对现实政治、宗教信仰、时代盛衰等问题的深切思考,具有丰富翔实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