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辉 《文教资料》2010,(30):77-79
作文教学中的课外练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是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作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课外做好“采蜜集”,多写日记、随笔.手编“班级日报”等丰富多彩的练笔活动,创设练笔情境,激活学生的练笔情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颇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应将课外练笔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落实新课标在书面表达方面的要求。本文着重阐述了课外练笔的内涵、课外练笔与新课标的关系以及课外练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大小作文结合,这是多年来许多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所摸索出的一条成功经验。其中,加强学生课外练笔,又有课内作文训练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效。近年来,我从加强高年级学生的课外练笔中,颇觉这是一条引导学生作文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要指导学生课外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据此,我力图改变课外练笔的随意性,加强课外练笔的计划性,体现课外练笔的程序性,使课外练笔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年来我在指导训练学生课外练笔过程中,力图体现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达到训练的目的。一、基本要求与计划安排  相似文献   

5.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  相似文献   

6.
<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动笔。那么,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使其兴趣持续升温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课外练笔和热情鼓励两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引导课外练笔。为了让学生写好日记,并积极向班内《萃苑》报以及相关的中学生刊物投稿,我引导学生课外练笔,使他们进入个性化的写作阶段。课外练笔和命题作文不同,写什么、怎么写全由学生自由选择和掌握,一件小事、一点感受或一  相似文献   

7.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一、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多角度训练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表达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换个角度,选取某些材料,进行写作训练。有些课文,由于中心的需要,有意将文中的某些情…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是快速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非常有效的方式。课外小练笔具有灵活性强、文体自由、篇幅短小、用时短等特点,它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辟了另一个阵地,因此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喜爱。然而在进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片面追求量的训练,忽视质的提高 【具体表现】课外小练笔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写作,学生可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感触,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却时常提出数量和字数的要求,如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每篇的字数必须达到多少,等等。这种强制性课外小练笔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练笔自由,而且容易让他们觉得这是每天额外的任务,从而失去写作的兴趣。实际上,部分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只能胡编乱造,甚至抄袭作文书上的作文,一边写一边数字数,不管质量,凑够字数为止。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并且提出了课外练笔的形式“主要是指导学生观察、写日记、笔记、办黑板报、墙报。”通过几年来辅导学生办手抄报活动,我认为,这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它是一种课外练笔的好形式,既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又能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更能促进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为学生的课外练笔提供理想的天地。一、扩大视野,积累素材通过办手抄报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来源,为学生的写作积累大量的不断更新的素材。同学们把自办的小报比作白帆。有位学生说:“它是一面白色的帆,载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除课堂作文以外,广泛地开发课外练笔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得法”,“在课外得益”,的确给作文教学开辟了新路。我们作了如下尝试。一、把课外阅读与课外练笔结合起来.写作要靠积累,积累首先是通过阅读,从阅读中让学生去发现生活,理解和认识生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又往往是从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的.我们作了这样的了解,当学生阅读文学作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实践证明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难以达到写作能力的要求。因此修订大纲提出:“要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一些经验也证明,把系统的作文训练和不受任何限制的课外练笔结合起来,收效很好。如把日记作为课外练笔的最佳形式,是最容易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的,是最不受任何限制的,相比之下,也是最易学易会无师自通的。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过多地、不切实际地对学生在作文的内容立意、写作技巧、布局谋篇等方面做了许多机械的限制和规  相似文献   

12.
课外练笔之于中学作文教学的作用,不可低估。下文拟就此略作展开,以透视其特征和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作文教学。 一、启开心灵,抒写真情实感 课外练笔的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为材料真,二为感情真。材料真,就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所见所闻;感情真,就要求学生情有所依,思有所凭。老舍先生曾告  相似文献   

13.
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单靠课堂练习是不行的,还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练笔。以“写札记”的方式进行课外练笔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普遍要求。札记本义是读书时的摘记和心得。我们的初衷也是这样的,只是后来觉得作些摘抄和写些评点感想的文字还不够,就增加了课外作文的内容,要求学生写一些自己生活、学习中的见闻感受。于是这种顾  相似文献   

14.
课外写作好处多马鞍山市霍里第一中心小学胡肄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多练笔”。“多练笔”单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利用课外一切机会让学生多练笔.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学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内作文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是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课内的作文教学毕竟是有限的 ,要使学生写好作文 ,使作文更加真实、生动 ,还要联系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写作练习活动。课外的学习与练笔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加了写作素材 ,又有利于学生写作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提高教学质量 ,以课内的作文训练效果促进课外作文活动的开展课内作文教学与课外作文活动 ,具有奠定基础知识、传授写作技能、示范样板的作用。不…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做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语文课程阶段目标中,对作文的文字量进行了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规定了课外练笔的量。  相似文献   

17.
严秋良 《教学随笔》2014,(10):20215+215
课文与小作文的成龙配套,从课文写作特点中"抓"出一种写法,叫学生运用这种写法,写小作文,作为"小练笔"。小作文与大作文的成龙配套,生活与作文的成龙配套,要求学生或带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然后进行作文。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的成龙配套,课内作文为课外作文服务,课外作文丰富并深化课内作文,"下水"作文与学生作文的成龙配套,教师做学生示范。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做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语文课程阶段目标中,对作文的文字量进行了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规定了课外练笔的量.  相似文献   

19.
乐燎原 《上海教育》2007,(11A):50-51
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课外练笔,在中学生课外练笔的几种常见的有效形式中,不少语文教师更注重让学生坚持随笔的训练。随笔的训练被普遍认为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但随笔批改后的个别辅导这个环节似乎还没有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以期能与同行共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作文难,一听作文心就烦!学生中流传的顺口溜。究其原因是平常不重视素材积累,没有养成多观多思勤练笔的良好习惯。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广泛阅读课外有益的书籍,多思考,勤练笔,把触动心灵的点点滴滴用笔记下,成为写作的素材,是写作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本人认为应从下面三方面去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