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审美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美感受与体验是关键,这是因为审美活动是由外部感发开始并获得审美感受,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的情感上的接受过程。也是知觉完型的过程。情感一方面由外部刺激产生,另一方面,它一旦产生,又作为一种心理力量推动着主体的知觉建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审美体验是审美感受的主体化、内在化、理性化的表现,具有“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亲历性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情感的释放、生命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审美体验论     
司同 《文教资料》2006,(36):75-76
传统美学将审美变成一种精神现象,忽视了在审美过程中肉身体验的决定性作用。其实,审美体验既扩展了审美的范围,又体现了审美的真实性。通过对“生存经历”与“精神反思”的统摄,一方面,审美体验限制了生存活动中的精神扩张,将一切还原到肉身的当下此刻。另一方面,审美体验又扩张了自己的边界,积累了更多的历史信息,带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审美体验论     
司同 《文教资料》2007,(7):21-23
传统美学将审美变成一种精神现象,忽视了在审美过程中肉身体验的决定性作用。其实,审美体验既扩展了审美的范围,又体现了审美的真实性。通过对“生存经历”与“精神反思”的统摄,一方面,审美体验限制了生存活动中的精神扩张,将一切还原到肉身的当下此刻。另一方面,审美体验又扩张了自己的边界,积累了更多的历史信息,带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4.
<正>文质兼美的散文能够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内在的美学元素和外在的美学元素,作为学生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笔者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5.
“闲”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及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身体感官、心灵趣味和精神境界三重向度。从“闲”的身体感官这一向度来看,中国古代环境审美活动要求多种身体感官的相互协调与共同运作。从“闲”的心灵趣味这一向度来看,中国古人强调自然山水与人自身存在着情感相通性,在审美过程中构建起相契互融的“知己”模式。从“闲”的精神境界这一向度来看,中国古代环境审美表现出“与万化冥合”的状态,追求深邃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因此,应当积极吸收中国古代环境美学观念,努力丰富当代环境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艺术思维和审美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的感情移入客观的自然景物或其它审美对象之中,从而使本身没有情感和知觉的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下,仿佛也具有了感情、思想和行动,——这种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完全“合二为一”的现象,在美学中即称之为“移情”(“移情”一词从德文中译出,亦作“移感”)。移情是一种大量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审美过程中的很普遍的现象。比如,人快乐时,会觉得花欢月笑;人悲哀时,则会觉得花泣月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移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诸如:“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李白《待酒不至》)“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等等,这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7.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8.
一、巧用多媒体,理解词句,品味语言美美学研究表明,整个审美感受的基础是审美感觉,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各种感性状况的反映。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只有巧用电教手段,使教材...  相似文献   

9.
电化教学与小学语文美育□福建莆田市实验小学高云琴一、借助声像感知,引导整体美美学研究表明,整个审美感受的基础是审美感觉,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各种感性状况的反映。那么,在审美阅读过程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  相似文献   

10.
文学艺术的抽象问题,有着深刻的哲学、美学内涵,但学界迄今未有深入的探寻。艺术的抽象是艺术家、作家凭借着一种具有“知性直观”的审美判断力,直接由外物的幻觉表象、形式要素或内在的情感生活、生命经验,提纯出的一种不脱离感性存在的“情感涵括”或“经验的一般”。它的美学特质是:其审美对象是一种“虚幻性”的、间接的存在;它包含着强烈的生命体验及其转化而来的运动着的情感形态;它遵循“简化原则”所创造的是一种既具体又抽象的意象,一种动态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诗歌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表义功能,它不象日常实用语言仅仅为着传达和交流服务,而是借助于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审美主体的某种特定的审美感受或审美体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的语言形式问题实质上就是审美主体掌握世界的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的问题。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认为,诗歌就是“想象的表现”;何其芳给诗歌所下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12.
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利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审美情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审美感受方式的训练侧重于对鉴赏方式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受,主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感受理解来完成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感受训练可分为形式感受—内容感受—形式感受。审美感受是表层的,而审美情感是深层的,这是因为审美感受主要偏重于对作者所创造美的体会、理解,而审美情感则主要偏重于学生内在美的激发,从而唤起他们对美的创造。审美情感训练固然可以使人得到愉悦,但更重要的是净化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的现代“美学妙悟说”,在其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们理解其美学内蕴的一个关键。这个学说昭示着:“妙悟”的渊源在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其内在神韵在于:“妙悟”的根本存在样态是“恒悟”,它有情感震动与情感平静两种情态,又有“玄悟”、“顿悟”和“朗悟”三种呈现样态,分别标示着审美的源泉、诞生和真相。这为我们建构现代美学、思考审美及其相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地基,提供了根本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从加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入手,进而提高其审美创造力,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神寓于形,以形育人,理寓于情,以情动人”为中心,遵循形象直观性原则、情感渗透性原则、自由自主性原则和绵长深远性原则,多层面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实现美育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美学范畴既用来概括审美对象的不同美学特征,也用来表现人们的不同审美感受。美学史上对崇高这一美学范畴的论述多集中于对其本质特征的探析,而对其作为审美感受、情绪体验时的心理特征的认识不够充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崇高的话,纯粹精神的崇高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7.
“距离产生美”,这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等。课堂提问既要求具有科学性,更要求具有艺术性,同样也必须遵循和体现距离美的原则。通过把握适当的距离,营造出课堂提问的距离美,提高提问的实效。一、把握好提问的“时间距离”根据美学的审美距离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要获得最佳审美感受,必须把握好审美的“时间距离”,主要是处理好审美时间的早与晚、快与慢、长与短、远与近的关系。如俗话所说的“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美学把文学艺术的创造看作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世界通过一系列转换成为文学艺术世界。新历史美学从功能性上考察参与审美创造的各种因素怎样交错作用,形成了“美的合力”、“美的结果”。审美创连有三种主要因素:理性、形式和直觉。文学艺术作品的真实,指的是人们理性经验的认可。理性是文学艺术世界得以升华为审美对象的通道。形式作为文学艺术创造的媒介,其功能是具有呼唤作用。它有一种力量使理性经验始终不能居于文学艺术的中心位置,呼唤人们用审美的眼睛观照文学艺术世界。审美直觉的功能是在心灵的对比中实现审美情感交流,从而最终完成审美对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点击高中现代散文 探究语言美学精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现代散文,心灵之花在优美的范文学习中得到审美的滋润,会唤起强烈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审美的触发点,如让学生放声朗读,大胆联想和想像,以及进入文章情感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学中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尤其是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充分强调从散文美学因素生成出发,和学生共同挖掘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做到学习中有心偶会,有思而至,然后得到天籁自…  相似文献   

20.
论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涉及到美的本质、自然美等问题,也涉及到整个美学体系的建立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什么是审美关系?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和苏联的许多美学家都把它说成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苏联哲学研究所、艺术史研究所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一书,把审美关系归结为人对现实的"审美感知"、"审美感受"、"审美享受"、"情感评价"、"自我认识"的关系,归结为人对现实的"艺术掌握",归结为"一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