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高丽大藏经》的形成、续传日本以及回传中国过程的论述,考察和研究了《高丽大藏经》在东亚地区以佛教、出版为中心的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围绕着《高丽大藏经》所进行的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精益求精、相互促进的过程;不是中国向他国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在渊源流长的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同时,韩国文化也有所反馈。宋时高丽物品的输入,就是其表征之一。宋代高丽与中原交流频繁,高丽物品通过朝贡、使节互访及民间贸易等途径大量输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文化交流是双向性的。在渊源流长的中韩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明显而又深远的影响。同时,韩国文化也有所反馈。宋时高丽物品的输入,就是其表征之一。宋代高丽与中原交流频繁,高丽物品通过朝贡、使节互访及民间贸易等途径大量输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本文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扇、纸、墨三种,详加考证,窥豹一斑。一、折叠扇的输入扇的历史,在中国大概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人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世本怕:“武王作霎。”“霎”,《说文》释曰:“扇也。”又引崔豹站今注》曰:“殷高宗有雅…  相似文献   

4.
电脑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二)这位韩国僧人向人们展示《高丽大藏经》的计算机储存进程。《高丽大藏经》是用汉字写作的最完整的十三世纪佛学经典。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光盘存储器阅读这本经书。(新华社发科幻小说作家阿尔比不久前在科伦坡通过一台电脑向美国伊利诺斯大...  相似文献   

5.
在历代正史中,《辽史》以其简略疏漏,向为史家赀议。其卷一一五《高丽传》记辽丽关系事亦多疏略,且舛误颇多。现笔者对《辽史·高丽传》略加考证,不当之处,幸祈教正。一、"自太祖皇帝神册间,高丽遣使进宝剑"。按:据《辽史》卷一《太祖纪上》载:太祖元年(907年),耶律阿保机"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太祖九年(915年)"冬十月……高丽遣使进宝剑,吴越王钱镠遣滕彦休来贡"。此"高丽"当为"泰封"之误。据《朝鲜史略》载,903年,弓裔建立  相似文献   

6.
唐蕃文献交流是吐蕃时期藏汉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分析唐蕃文献交流的历史背景入手,系统考察了唐蕃文献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发现唐蕃文献交流主要有联姻、遣使、求赐、翻译四种方式。文献交流的内容以佛教典籍、经史文献、医药文献为主,兼及农耕、畜牧、历算、堪舆等其他文献。而唐蕃文献交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即交流方式的政治主导性、交流方向的差异性及交流内容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四川的成都、眉山一带,是宋代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所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开国后不久,太祖就派人到成都监雕大藏经,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开宝藏》。南宋初,眉山刻有大字本《七史》。以上只是著名的两例,事实上,蜀中刻书极为丰富,经、史、子、集门类俱全。到南宋中叶,蔡宙曾上奏,说“全蜀数道文籍山积”(见《道命录》卷四),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蜀中图书业的发达。我国现存的许多重要典籍,都出于蜀刻;当日的蜀刻版本,有少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还保存至今,珍贵不啻珙璧。 宋代蜀中刻书既然如此之多,如果没有人将那有如“山积”的典籍记录整理,那将是令后人十分遗憾的事。历史  相似文献   

8.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北宋徐兢出使高丽归国后撰写的史料笔记,对研究高丽王朝史、宋丽关系史及宋代海洋发展史颇具参考价值。此文就其作者情况、版本源流及其史料价值进行了考证、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和朝鲜的文化交流公元4世纪前,中国造纸术传到朝鲜,7世纪又由朝鲜传到了日本。4世纪后半叶,当新罗统一朝鲜后,王号、年号都采用了汉文,以后还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10世纪以后,高丽设立了专管造纸生产的“纸所”,并向中国输出用他们的纸抄写的《大藏经》等儒、佛教的经典以及其它大量书籍。11世纪中国的泥活字印刷术传入高丽,约在13世纪中期,朝鲜发明了金属活字。14世纪初高丽在元朝首都燕京开设了万卷堂,探究儒学、史学、文学和  相似文献   

10.
《太平广记》传入韩国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闵宽东先生推测《太平广记》传入高丽的时间在1100年至1200年之间,其把《太平御览》1100年传入高丽的时间作为《太平广记》传入高丽的时间上限,文献依据不足。本文依据《渑水燕谈录》所载高丽使者引用《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一《邻夫》篇“青唇”典故,并且考证相关资料,认为《太平广记》传入韩国的时间当在熙宁五年(1072)至元丰三年(1080)之间。  相似文献   

11.
辽代雕成《契丹藏》之后,该藏经以赏赐、购买等方式传入高丽,这为高丽藏经的雕印提供了重要基础。《契丹藏》进入高丽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12.
201 1年9月,热心市民季汉翠女士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经》,共168册。《乾隆大藏经》原版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龙藏》,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年),是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  相似文献   

13.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14.
三、关于雕版大藏经的几点统计上文我们列举了由宋至清800年间我国雕印的16部汉文大藏经,这里再就新发现的材料做一点补充:1983年11月在山西省宁武县发现了一部从未见著录的明万历版《大藏经》,经比勘和研究,此藏属民间刻印,是《永乐南藏》的复刻本,我们称之为《万历藏》。约在明万历十七年(1589)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刻成,与《径山藏》(《嘉兴藏》)几乎同时,全藏678函,1695部。1979年由延圣寺移往宁武县文化馆,经整理后,现存660函,1563部,5997卷,保存基本完好(参见见心《佛教典籍纵横  相似文献   

15.
读了北京大学孔远志的专著《中国印度尼西亚文化交流》(以下简称《交流》),我感到十分欣喜。正如季羡林教授为该书写的序言中所说:“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是促进交流双方或多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放生产力的有力的手段,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其意义极端重大。”深入研究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加强两国学术交流,而且有利于加强双方的友好、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它既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并非易事。季老指出:中国立国于东亚大陆,垂五千年,一直没有中断与周边国家,甚至…  相似文献   

16.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人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渐次削平隋末以来的群雄割据,至太宗贞观二年(628)完成统一。高宗总章元年(668)击灭高丽。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  相似文献   

17.
今年9月,热心市民季汉翠女士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经》,共168册。《乾隆大藏经》原版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现为我国官刻藏经的最后一部,也是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大藏经版,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总计7168卷,是研究佛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学和翻译工作的重要文献资料。新版《乾隆大藏经》采用两栏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本文拟从数部影响较大的丛书入手,来探讨中日典籍交流史上的有关问题。清代鲍廷博辑、鲍志祖续辑的《知不足斋丛书》,计三十集,凡收书二百零七种,是一部以精善著称的大型综合性丛书,在古籍丛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丛书注意收录从东瀛传返故国的中土佚书,如《论语集解义疏》、《古文孝经孔氏传》、《孝经郑注》、《全唐诗逸》等,均颇具参考价值。此乃《知不足斋丛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后人对该丛书给予高度评价的重要缘由之一。  相似文献   

19.
藏文大藏经     
据《简明大百科全书》介绍,大藏经为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包括经、律、论三藏。经为释迦牟尼及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律为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仪轨规则;论为对佛教教理的阐发。大藏经的编纂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2期刊有刘强《宋时高丽扇、纸、墨输入中国考》一文(下简称刘文),该文将宋人所说的高松扇认作折叠扇,这种看法在学术界较为流行,然而根据不足。我曾考察过折叠扇传入中国的问题,认为高丽松扇是一种屏扇,不是折叠扇。现将理由陈述如下,祈请读者明断。 宋邓椿《画继》(《丛书集成初编》本)卷十载:“高丽松扇如节板状,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腻可爱。其纹酷似松柏,故谓之松扇。东坡谓:‘高丽白松理直而疏,折(析字之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即作析)以为扇,如蜀中织棕榈心,盖水柳也。’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