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立丰 《文教资料》2008,(16):25-26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在评论界一向不受青睐,更不要提其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女性角色了.正如这些剧名(<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亨利八世>等)所显示的,历史是代表着男权之极致的国王们的历史,女性只能在他们的阴影中生存.莎士比亚手中的笔正是男权的象征,剥夺者女性的话语权力:同时,他的剧作又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轻视态度.  相似文献   

2.
《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于英国宗教改革时期创作的一部历史剧,讲述了英国国教在国王的直接领导下,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独立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莎翁对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女王这都铎二君治下的英国持肯定态度,该剧对不列颠人民亦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亨利四世》(上、下)(Henry Ⅳ,约1597)莎士比亚一生编写十部英国历史剧,这些剧本表现从约翰王(1199年即位)到亨利八世(1547年驾崩)近三百五十年间的历史事件,着重描述十四、十五、十六世纪英国社会的动荡变迁,展现英国封建社会从形成、发展到衰亡解体过程中恢宏壮阔的历史画卷。莎士比亚以历史事实为框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三世》中的主人公理查三世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理查三世虽然是一个邪恶的人,但是从悲剧性的角度来看,他却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抗争精神的人,他的邪恶中显示出了崇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若怯 《天中学刊》2022,(6):113-121
在《理查三世》中,“镜子”与“影子”意象分别对应理查内心活动的不同阶段,呈现了他的内在心理演变过程,揭示了他自我建构与目标追求的偏差,借此可以审视该剧的悲剧实质。在《理查三世》的创作中,除了对人物复杂性进行呈现,还显现出莎士比亚对王权本身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6.
一、单项选择题 1.公认莎士比亚第一部创作是() A.《亨利四世》B.《亨利五世》C.《亨 利六世》 2.莎士比亚创作的英国政治环境是以() A.玛丽女王B.詹姆士一“世C.伊利 莎白女王为代表 3.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剧本共‘) A.三十三部B.三十七部C.三十九 部 4.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剧本是()  相似文献   

7.
金梦 《外国语文》2023,(3):51-56
王晓鹰导演的话剧《理查三世》于2012年在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上演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聚焦戏剧中的“空”问题,比较彼得·布鲁克与中国戏曲的相关论述,并将其用于分析王晓鹰版《理查三世》的导演创作特点,以期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为中国当代戏剧呈现如何创新提供另一种思路。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中对戏剧本质的看法在某种意义上将戏剧回归到最原始的空间美学状态,这体现在他对莎士比亚戏剧精神的把握,尤其是在莎戏排演中对时空的把握和演出与中国戏曲的时空美学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了“假定性”。  相似文献   

8.
恶的天使善的天使--《亨利四世》与莎士比亚的帝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杰出的作品。亨利四世并不是莎士比亚笔下理想的君王,他是一个为亨利五世作铺垫的过渡性人物。但从莎翁对亨利四世以及亨利五世的刻画来看,在作者的理想当中,善恶兼备,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笔触中的君王的共通特点。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者以往对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三世》的研究比较偏重于找寻剧本中的历史因素,用人文主义这样的标签去归类与简化,忽视了作家本人的创造性活动和艺术世界的独特性、完整性。对于理查三世这一人物也大都认为莎翁塑造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寄托了作家对明君的向往而已。本文对这种解读模式提出质疑,指出《理查三世》所流露的诗人忧思和所灌注的心灵生气,分析了剧本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借历史剧中的君主形象表明了他的帝王观:君主应有合法的继承权,且德才兼备。为了表达这一观点,莎士比亚在剧本的创作中更改了史实,赋予亨利五世以理想的君主形象。他相信在这样的君主的治理下就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富强。  相似文献   

11.
林纾、陈家麟用文言翻译了《亨利第六遗事》,1916年商务印书馆刊印,这部莎士比亚历史剧译本几乎一直被人们忽视。林纾、陈家麟翻译的《亨利第六遗事》不独立分篇,显然接受了奎勒一库奇改写的《莎士比亚历史故事》的叙事框架,而且林纾、陈家麟还从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上篇、中篇、下篇中选译了一些重要场景。这些片段是没有分行书写、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翻译,在莎士比亚汉译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亨利·都铎出身于威尔士的古老家族,其母系则是兰开斯特家族的后裔。玫瑰战争使他成为兰开斯特家族的唯一男嗣,也使他被迫流亡大陆14年之久。理查三世的篡位,导致约克家族内部的纷争和约克王朝的危机。兰开斯特家族乘势再起,亨利成为其重夺王位的旗帜。亨利通过与受德华四世女儿的联姻争取到约克家族内反理查势力的支持,并且得到法国的帮助以及国内许多贵族的拥护,终于在博斯沃思之战中击败并杀死理查三世,王冠加顶,成为亨利七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轻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演员。7岁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中央电视台银河艺术团、北京市少年宫艺术团。10岁由中国唱片社出版了第一张唱片《周总理来到少年宫》。197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成为该院历史上最年少的学生。1981年毕业后在两部电影中扮演角色《青春万岁》、《包氏父子》。1985年参加第一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并在《理查三世》这部名剧中扮演爱德华王子。  相似文献   

14.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绝大部分戏剧都是利用现成材料加工改编而写成的,即所谓“旧瓶子里装新酒”,赋予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代表作如历史剧《亨利四世》、悲剧《哈姆莱特》、喜剧《威尼斯商人》、传奇剧《暴风雨》等都早已脍炙人口,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风格瑰丽多彩,因此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谜一样的莎士比亚”之说。我们高中语文教材把《威尼斯商…  相似文献   

15.
《约翰王》应当受到重视.从创作时间上看,它属于莎士比亚的成熟历史剧创作时期创作的作品.该剧具有莎士比亚的成熟历史剧的那些特点:情节生动,主旨深刻,人物性格鲜明,剧中的庶子腓力普形象具有独特的狂欢化色彩.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林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林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译,有较多的汉化文言改写,而且林纾对莎士比亚的了解比现在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通过戏剧的创作表现出了他的时代和人文关怀,在他的历史剧创作中他刻画了一系列君王形象,本文利用文本细读和社会批评两种方法分析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篡位君主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理想君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通过戏剧的创作表现出了他的时代和人文关怀,在他的历史剧创作中他刻画了一系列君王形象,本文利用文本细读和社会批评两种方法分析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篡位君主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理想君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暴风雨》看莎士比亚晚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风雨》是一部传奇剧,或叫悲喜剧,堪称莎士比亚晚年作品中的代表作。该剧于1611年末首演,于1623年第一次正式出版。在经历了历史剧、悲剧和喜剧的创作高峰之后,晚年的莎士比亚似乎厌倦了大喜大悲的表现方式,转向新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第二任国王,在英国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亨利八世被人们所熟知大多是由于他辉煌的政绩、六次婚史和宗教改革。然而,亨利八世不仅是一个对英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国王,也是一个音乐家,至今仍有他的作品流传下来,并在音乐会中演出。亨利八世"国王"和"音乐家"的这两种身份互相作用,对英国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