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孙大娘是唐代民间舞蹈家。唐代舞蹈风格多样,分为“软舞”、“健舞”两类。“软舞”柔和婉转,节奏舒缓;“健舞”矫捷刚劲,节奏明快。公孙大娘以表演“健舞”而闻名于世。她在掌握了各种舞剑技艺后,博采众长,创造了一种快节奏,高难度、舞姿雄健的剑器舞。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看到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表演剑器舞时,回忆起自己50年前在河南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写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  相似文献   

2.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相似文献   

3.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我国“诗圣”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的一首“感时抚事”之作。诗人因看到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唤起了对公孙氏年轻时的美貌及精湛舞技的回忆,引起了对自己身世、国事的联想。该诗反映了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全诗气势雄浑,浏漓顿挫,豪荡感激,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之杰作。  相似文献   

4.
杜甫有一首著名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的"公孙大娘"是唐代最杰出的舞蹈家,但她的出身、年龄等史书中都没有记载,于是有人根据"大娘"这一称谓认为她  相似文献   

5.
正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和李白一起被誉为中国诗歌文学史上的"泰华双峰"。几十年前我读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著名诗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一直印记在我的脑海里。近读《郾城县志》,从明朝到民国六部志书都收入了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  相似文献   

6.
舞剑     
<正>~~  相似文献   

7.
唐朝有一书法大家张旭,精通楷法,尤以草书闻名。相传《草书古诗四帖》为其手书。其草书连绵回绕,逸势奇状,开一代书风。据说,张旭早年在练书法时,十  相似文献   

8.
“大相径庭”,《汉语大词典》训释为:“径庭,亦作‘迳廷’。门外小路和庭院。《庄子·逍遥遊》:‘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迳,门外路;庭,堂外地。’清黄遵宪《感怀呈樵野尚书丈》诗;‘我生遇合如迳廷,  相似文献   

9.
“空城计”是广大中国民众熟悉的一个故事,《辞海》等权威辞书对“空城计”的解释都和《三国演义》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只是一个经典文学故事。尽管历史上确有利用空城计吓退敌兵的实际战例,但是历史典籍中并没有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记载。本文针对有关空城计的几个历史真实案例和文学故事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0.
指出"尧眉八彩"的说法渊远流长,考诸文献发现尧眉之说至少有三:形态派、色彩派、骑墙派。形态派最先出现,且较为贴近真实;色彩派随后出现,影响最大;骑墙派则最晚出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对茹毛饮血的释义依然莫衷一是。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对该词进行考辨的关键在茹字上。结合传统训诂学方法和代词回指确认原则证明将茹释为食菜是不对的,并进一步从《纬书集成》和《故训汇纂》等书中补充例证数条,最终确认茹的释义是包裹、覆盖。  相似文献   

12.
“共和”是我国有确切纪元的第一个年号,古籍记载有两种不同的见解,谁是谁非,有必要考辨清楚。 第一种见解: (1)“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史记·周本纪》) 卫、齐、鲁、晋、管蔡等《世家》及《年表》所载,与此大致相同。 (2)“彘之乱,公卿相与和而修政事,号曰:‘共和’,凡十四年而宣王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 (3)张守节《史记·周本纪正义》:“《世家》云:‘釐侯十三年,周厉王出奔于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馀立为君。共伯弟和袭攻共伯于墓上,共伯入釐侯羡(羡,音延,墓道)自杀,卫人因葬釐侯旁,谥曰共伯,而立和为卫侯,是为武公。’按此文,共伯不得立,而和立为武公。武公之立在共和卒后,年岁又不相当,《年表》亦同,明《纪年》及《鲁连子》非也。”(《纪年》和《鲁连子》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的方言俗语“瓜子”一词,广征博引、字斟句酌地考证了有代表性的现行大型辞典和古代典籍辗转抄引中的种种讹误,并从民族史、病理学、民俗学和古代诗歌创作方面,深入全面地探析了“瓜子”一词,正本清源,恢复了该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清末1911年“皇族内阁”有满族阁员几人?其中皇族占几人?有无蒙族入阁?这个问题在多种史学著作中众说纷纭。主要说法有三:其一,满八蒙一皇五说。南开大学、山西大学等六院校合编《近代中国史稿》认为:“在总理、协理和各部尚书十三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仅四名,蒙古旗人一名,满族八人,而八名满人中,皇族又占五名。”①持同一说法的还有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论文集》收入的刘桂五《辛亥革命前后的立宪派与立宪运动》和李宗一著《袁世凯传》等。②其二,满九皇五说。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认为:“在内阁大臣十三人中,满族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陕西方言多说"礼轻人意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喻礼物虽少,但情意却很重。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千里送鹅毛】"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1]《辞源》一:【千里鹅毛】"比喻礼物轻而情意重。"宋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十: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2]《辞海》【千里鹅毛】解释、举例跟《辞源》基本相同,引文、例句省略[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千里送鹅毛,解释、举例综合了《辞源》和《辞海》亦省略[4]838。毛学河、倪文杰主编《现代成语巨典》【千里鹅毛】"从远地带来的极轻微的礼  相似文献   

16.
黄钧 《语文知识》2003,(6):30-31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中的名篇,也是许多古文选本及大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因此,大中学生对它大多耳熟能详,甚至是背诵如流。对于这样一篇无人不知的名作,按理说人人都能读懂,在解释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了。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学科”考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学科概念的认识可分为教学科目说、创新活动说、知识门类说、科学分支说和双重形态说。现代大学所强调的学科建设有两种不同语义上的指谓,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一门门学科在知识上的增进;二是作为不同学科要素构成的组织的建设,即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建设。因此,可以从“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和“作为知识劳动组织”两层语义上来甄别学科。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二册,将《桃花源记》的“落英”注为“落花”,“缤纷”注为“繁多交错的样子”,我以为欠妥。“落”,《说文解字》:“凡草曰零,木日落。从草,洛声。”古来多用此义,不必赘述。又,《尔雅》:“落,始也。”古来用此义的也不少。《诗·周颂·访落》:“访予落  相似文献   

19.
《屈原列传》中有“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中学语文教材注释“[蓝田]秦县名,现在陕西省蓝田县西。”这一注释,是辗转袭用了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的陈旧注释,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王飞 《文教资料》2012,(28):25-26,55
对"瓦舍"得名的考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从建筑形态的独特性及语言使用的独特性进行探析,可以发现"瓦舍"建筑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之处,同时,由于市井语言使用的惯性,其称谓在宋元时期仍得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