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内部工作会议上,该项目总负责人、著名作家王蒙呼吁,应将入选作品的稿费从原先的40元提至100元。在他看来,“40元的稿费是对作家劳动的侮辱”。会上,王蒙向上海文艺出版社建议,提高入选作品的稿费。“1980年代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时,入选作品的稿费是千字30元。这么多年过去了,稿费只有40元。这有点说不过去,是对作家劳动的侮辱。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1,(Z2):79
雷平阳,1966年生于云南昭通,现居于昆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职于云南省文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雷平阳诗逊》《风中的群山》《云南黄昏的秩序》《画卷》等。曾获诗刊社华文青年诗人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华语文学盛典2006  相似文献   

3.
《昭通作家精品集·小说卷》,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收入了36位作家的46篇作品,主编为全国著名作家夏天敏。《昭通作家精品集》小说卷(上、中、下)是这套精品集的重头戏,不仅收入了活跃在昭通本土的31位作家的37篇作品,也收入了昭通籍定居昆明的5位作家的9篇作品;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作家朗确,近十年来,先后在《民族文学》、《大西南文学》、《滇池》和《版纳》等杂志报刊发表了二十余篇小说,引起省内外的关注。朗确是哈尼族书面文学的第一代作家。他的小说,不仅开拓和繁荣了哈尼族文学,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在朗确已发表的作品中,艺术上、思想上比较  相似文献   

5.
[作家档案]湘女,本名陈约红。湖南长沙人。幼时随父母来到云南,在云南红河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多年。1983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现为云南昆明《滇池》文学月刊副编审,总编室主任。云南省作协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6.
《昭通作家精品集·散文卷》,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收入了50位作家的70余篇作品,主编为全国著名作家夏天敏。这是一本有分量、有特色的散文选集,不仅收入了活跃在昭通本土的作家作品,也收入了昭通籍定居昆明的作家作品;既收入了老一代作家作品,也收入了有较大潜力和实力的新人新作。可以说搜集了昭通老中青三代作家在一段时间的代表作品,基本上能够全面反映昭通作家近半个世纪来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薛云虹 《考试周刊》2009,(1):196-197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文学.对当时的世人特别是日本战败后那个时期的青年人产生了无可计量的影响。不仅是那个非常时期的青年们狂热地追读他的作品,现在同样盛传于世。每年都有新的太宰文学热爱者出现。在他去世六十年后,其作品仍不断吸引着年轻读者,并以各种形式影响后辈的作家。太宰文学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内容上的独具一格,文体上的特色也是不容忽视的。《斜阳》和《人间失格》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中心.分别从鲜明的表现、敏锐的感受性、讲述能力这三个方面分析其文学创作的文体特色。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2011,(13):79-79
雷平阳.1966年生于云南昭通.现居于昆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职于云南省文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雷平阳诗逊》《风中的群山》《云南黄昏的秩序》《画卷》等。曾获诗刊社华文青年诗人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华语文学盛典2006年年度诗人奖等。其以诗集《云南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我国出版八十年代又再版的一部有影响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王瑶著),叙述到三十年代著名的作家时,曾有一节写到云南的马子华。“一九三六年马子华出了中篇《他的子民们》和短篇《路线》,又在《文学丛报》上写了一些短篇,如《勾结》、《南溪河检查长》等。他的小说大都是以云南南部做背景  相似文献   

10.
正一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推动着文学的繁荣发展。西方作家作品的大规模翻译与引进,使中国文学短期内汲取了西方文学发展的百年精髓。被散文诗界尊称为"三棵树"之一的许淇,即是最受关注的代表性的作家之一。80年代,许淇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自觉冶炼熔铸,收获了散文诗单行本《北方森林曲》,以后又有《词牌散文诗》等作品问世。最近,许淇出版了散文诗集《辽阔》精装本(2014年4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该书是中国作家协会2013  相似文献   

11.
我们纪念闻一多昆明殉难60周年是因为他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已是一种提升。闻一多对黑暗反动势力最终以死相拼的决绝态度,受着20世纪、特别是这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特定语境的支撑。他的思想中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宗教哲学的精华,他的殉难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生死观,突出地表现为舍生取义和为理想而生。闻一多诗笔下的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写死终究是为了写一份对生的热爱和敬仰,以诗情为哲理,实现对人生的审美超越。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审美文化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闻一多殉难的意义,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终其一生,闻一多都是个“诗人”,是个用生命来写诗、把生命写成诗的人。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是集学者、才人于一身,融古今中外为一体而又兼善各类著述体裁的一代宗师。钱先生师友中交游最密、酬唱最多的学者皆学宋,濡染相熏,使他偏嗜宋诗。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谈艺录》,就有相当篇幅论述宋代诗人及作品,提出许多超越前贤的创见。而《槐聚诗存》的特色和风格更是与宋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钱先生以其诗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从艺术价值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宋诗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筛选,编辑成《宋诗选注》,使钱学的思想精髓呈现给读者。由此可见,钱先生对于宋诗的掌握与喜爱以及对于宋诗独特风格和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杜志勇 《安顺学院学报》2012,(2):109-111,136
《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孙德谦的重要著述,关于其成书,向无论述,《汉志艺文略》一文所论与《汉书艺文志举例》相仿,经详细比对发现《汉志艺文略》乃是《汉书艺文志举例》的最初之稿。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到1945年,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广大的版图被分割为"沦陷区"、"国统区"和"根据地"三个部分.这种分割,对本时期的文化、文学的构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进一步考察,这三个文学区域中文学流派、作家群体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其间有一个迁徙、转移、分化和重组的过程.重庆、延安和昆明这三座城市代表着三地,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坛面貌,反映了40年代前半期中国文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40年代,虽然战争使交通和媒体的传播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文艺协会和杂志的活动、发行仍然呈现出比较活跃的局面.1946年"五@四"文艺节的次日,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该报编辑萧乾写的"社评"<中国文艺往哪里走?>,对文艺现状和发展前景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表现了40年代后半期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中所普遍感受到的一种"大茫然".  相似文献   

15.
《滇南碑传集》是一部以搜集明清时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为主体、兼及民国初期人物的碑传类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在20世纪30年代纂集。本文在简介作者撰述经过、本书编辑体例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析了其对研究云南地方文化以及明清以来云南与内地关系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温公颐中国逻辑史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逻辑史观在温公颐中国逻辑史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它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范围、目标指向以及中国逻辑的基本走势等。温公颐的中国逻辑史观 ,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代以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据西释中”思路的反动与矫正。  相似文献   

17.
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观念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1910年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随有形的商品、设备、交通工具、人员和无形的文字、语言、宗教传人,是导致近代云南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风尚习俗、宗教伦理变迁的主要核心因素,显著影响了滇人的求学观、地理观、价值观、就医观、就业观,对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汉语方音史稿(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持续八年,出现历史上外籍人士人滇,规模最大、数字最多的移民活动。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形势和学术研究的需要,在调查云南方音方面产生了两部划时代的巨:一为丁声树、董同和、杨时逢的《云南全省方言调查报告》,一为罗常培《云南之语言》。下即以这两部书中记录云南方音的代表地区--昆明方音作比较研究,先谈前。  相似文献   

19.
《文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艺学理论著作,它对丰富我国文艺学的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文赋》还是一部著名的写作学著作。陆机在《文赋》中建构了一个充满能动性的写作范式:玄览颐情——叹时思物——咏诵文藻——援笔宣文。从现代释义学的视角来看,陆机构建的这个写作范式比较符合释义学的相关理论。同时,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看,这个写作范式对丰富我们现代语文写作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陆机构建的这个写作范式既不同于现代语文课堂"工匠式"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舶来理论"大话式"的空洞说教,而是一个情景交融、温趣和谐、心灵开放、言语有声的学习情景。今天我们重温这个写作范式,觉得它还具有超前引领现代语文课堂写作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旧"游记"是从事旅游事业、研究旅游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介绍日本东洋文库和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清人熊宾著《滇南壮游集》、民国士青著《游滇纪事》、胡嘉编著《滇越游记》三书,及其有关老昆明的记载。希望引起对古旧"游记"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