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唐代,樱桃不仅是人们品尝的美味,也是唐诗描写的对象。《全唐诗》中有关樱桃的诗歌数量众多,有描摹唐人欣赏樱桃花果的社会风俗,有状写天子用它来祭拜祖先和赏赐百官群臣的宗庙礼仪,有展示文人骚客借樱桃叹时光流逝、哀婉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夜雨秋凉,翻开一卷泛黄的唐诗,伴着窗外寒搴的秋雨静读,雨声氤氲成唐诗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自从屈原吟唱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就成为隐士清高绝俗的象征。于是菊花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而开放在唐诗里的菊花更是别具风采。  相似文献   

4.
从唐诗里采录有关贫、富两阶层两极生活的代表诗篇作为引线,比对了大唐社会上流阶层的繁富豪奢以至腐朽堕落和底层民众艰辛度日的痛苦生存现状。穿越时空,考察、认识大唐帝国繁荣强大的表象背后所隐藏的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两极分化的严峻问题,解析了个别关注草根民生问题的诗人的赤子之心、仁者情怀、忧患意识。指出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正是大唐社会不和谐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今早虫虫发来短信,说长春已迎来雪季。我的心,有一瞬间的恍惚,脑中浮现出的,是来自故乡的雪。故乡的雪,在我的记忆中,与寒冷无关。对于雪最深的记忆,莫过于高中时,一下雪便可以不上晚自习。每一个要下雪的午后,天空都是灰白阴沉的。在教室里上自习的我,轻轻抬头,透过窗户,便可以看到外面的天空。那一片灰白的颜色,常常会让我心里焦急,想着还有一节课了,怎么还不下雪呢?当雪自天空轻盈地飘下时,班级里开始弥漫起隐隐的欣喜。而班长则会快步跑到一楼,确认是否不上晚自习的通知。好不容易盼到下课的时候,会快快地  相似文献   

6.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3,(11):38-39
唐代诗人笔下的“马蹄”,很值得品味。 先看孟郊笔下的“马蹄”: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似文献   

7.
乾隆皇帝喜欢写诗,优秀的诗人人人自危。希特勒喜欢反抽象派绘画,就把所有的抽象派作品赶出德国的博物馆。《隋唐嘉话》载: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暴君不一定无能。如果扳着手指头细细数来,几乎历史上的所有暴君都有过人之处。这,绝不只是隋炀帝留给我们的启示。隋炀帝邀请诸大臣聚会,酒过三巡,以"泥"字为韵,  相似文献   

8.
"空白"是一种"无言之美",它是因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省掉或虚写一部分内容而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本文以李白诗歌为例,从"空白"的类型以及它所带来的美感两个方面,略探该艺术在唐诗中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之友》2014,(9):30-30
浩繁的唐诗中有很多儿童题材的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童趣盎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清明》,勾勒出一幅色彩绚烂的水墨画,天真的牧童手指远方,可爱的形象跃然纸端。儿童为行人指路富有情调,询问客人来自何方也很有礼貌,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久居异乡,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热情地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让人喜爱。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中,以明星、时尚、拜金为装饰的通俗文化风潮正迅速席卷校园。学生热衷于“中国风”的流行音乐,但对传统艺术史上渊源久远、内涵丰厚的艺术瑰宝——古琴,茫然不知或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1.
正繁忙紧张的日子,像校外小河里的水,流来流去。许许多多的高中生,总希望能找到一隅清静的地方,静静地坐着,或听墙外竹林里拔节的声音,然后构想着贫瘠的土地,该怎样疯长着苦涩的青春,或看远方空洞的夜色,然后构想着箭头该怎样走出弓的深情,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12.
翻开一卷泛黄的唐诗。伴着窗外萧瑟的风霜雨露。雨声雪飘氤氲成为唐诗的背景。 秋雨冬雪可是千万母亲为远方儿女穿起的绵绵牵挂的丝线,要不,为什么一部唐诗总是串联起唐朝所有的夜晚和灯光;昏黄的油灯下,一根根丝线总能连缀着征夫思妇、游子羁客?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笔下的"马蹄",很值得品味。先看孟郊笔下的"马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个"马蹄疾",把登科进士那种洋洋得意、到处卖弄炫耀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看王维笔下的"马蹄":  相似文献   

14.
李小奇 《文教资料》2011,(23):10-12
浩繁的唐代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可谓无所不包,唐代的商业、经济、商人自然也融入了唐诗的海洋之中,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唐诗在再现了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商人亦尊亦卑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邱云 《初中生之友》2012,(13):36-37
自从屈原吟唱出"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菊花就成为隐士清高绝俗的象征。于是菊花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而开放在唐诗里的菊花更是别具风采。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杜甫是青铜器,沉稳、厚重;李白则是唐三彩,瑰丽而皎洁。可我以为李白更是一派精神氛围,一脉气象,他的底蕴涂抹着唐朝盛世精神的昂扬与高蹈。达则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玉箸意象的繁荣鼎盛时期,唐诗中的筷箸意象不仅限于表达本义,并且稳定成为以美人泪象征闺怨的象征性意象,在闺怨诗中频繁出现。对魏晋南北朝至清代所出现的玉箸意象进行语料检索,可以明晰玉箸意象的历史发展变化,从而厘清唐诗中不同题材的玉箸意象表达的意蕴。通过分析唐代诗人对玉箸意象的书写,解读其意象艺术的演化轨迹和经验成果,可挖掘玉箸意象在边塞诗、闺怨诗、咏怀诗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韵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袁春波 《湖南教育》2008,(12):41-42
“艺术的境界,既使宇宙和心灵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唐代诗人常建的《江上琴兴》一诗:“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写出了音乐艺术净化深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成熟为知识分子跻身社会上层提供了机遇,而长安作为唐王朝政治文化的中心.自然成为士子汇集寻求政治前途的圣地。在此种社会背景下.街槐、青门作为唐代长安一道颇具都城色彩的自然景观.在唐诗中频频出现。并逐渐浸染上帝都文化的色彩,成为了唐代文人诗歌观照的焦点,具有了特定的人文内含。本文主要通过对唐诗中对长安街槐、青门这两处特定景观的抒写.从另一种角度来探讨唐代士人的生存状态和帝都情怀。  相似文献   

20.
唐诗所反映出的河北地区与唐中央的交流、诗人往还河北及在河北的活动、围绕藩镇的诗歌创作活动等内容说明,藩镇割据使河北文化遭受重创,明显退步和一定程度的"胡化"是客观存在的,但唐后期河北社会文化的主体仍是处于退步、萧条期的汉文化,并且在与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合中逐渐实现着对游牧文化的同化,所谓唐后期"河北社会全然胡化"的论断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