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中年级的读写训练,应以段为重点,具体讲就是让学生理解自然段的意思,写出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段,为篇的训练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第六册围绕这一重点,安排了两个训练项目:一是”怎么说就怎么写’;二是”把一段话写清楚”。现以《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的教学,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读中学说,说写结合。一、理清课文叙述顺序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说或写的重要途径。分析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的方法。在学生通读《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基础上,我着巨弓慢学生理活作者的思路,明日…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完整性就要帮助他们理出课文脉络和线索,形成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能切入语言思维和情感的载体,再高深的思维和再复杂的情感都要用语言来演绎。因此,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为切入点,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领会情感。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板书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经过精心设计的板书,视觉美观,条理清晰,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和关键,不仅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清课文的脉络构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而且便于学生记笔记,为学生复习提供良好的参照资料。学生参照笔记来复习课文,既方便又有条理。设计板书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的有效途径.朗读可帮助理清课文线索,加深印象;朗读可引导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升华;朗读可开拓意境,展开丰富的联想;朗读可为熟读背诵课文奠定基础;朗读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历史故事类课文。对于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我们需要在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突出文体特征,通过在有步骤、有引领的品读中,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感受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探求其中的细节和底蕴,促进学生对此类文体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一、一以贯通——读出线索在初读历史故事类课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事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等,让学生在初次品读中边读边思考,迅速进入角色。同时,理清线索也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整体印象,为后继细节的推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苏教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我以一组问题为指引,帮助学生提炼课文内容线索:(1)司马迁为什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要着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围绕这一问题,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思考: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线索;含英咀华,欣赏课文语言,实施审美熏陶;读中怡情,借助激情诵读,引发情感共鸣;拓展运用,模仿课文表达,推动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7.
段落教学是小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实际就是强调对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的训练.一、段落教学的意义大纲中指出,概括段落大意,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提纲,这是一种逻辑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按顺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理解了文章的叙述层次,就可以掌握故事发展的线索.有了这条线索,就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整体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对发展学生思维,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新时期,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次,梳理课文脉络,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腊八粥》一课的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问题,是因为其对课文主次内容把握不清,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应遵循落实语文要素的原则,带领学生科学区分主次内容,让其体会腊八节的风俗,掌握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促进其综合实践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是因为:第一,从长远教学来看,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最终效果;第二,从学生发展来看,学生思维发展与语文学习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线索之一,明确语文课堂上思维发展的价值,在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将思维发展落到实处,应当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10.
《柯里亚的木匣》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围绕一个木匣,按时间发展顺序,叙述了柯里亚从埋木匣到挖木匣的经过,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着重体会:事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从而渗透一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一、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分段和概括段意都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这篇课文较长,有十四个自然段,学生一时难以找到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教材中《手》、《大理石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等三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都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有条理地安排内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自己理清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清楚“火烧云变化极多”这一主要内容的,培养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的能力。2.结合火烧云变化的图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复述。”复述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训练,它把理解、记忆、表达融为一体。复述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雨中》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按顺序复述这个故事。笔者发现学生复述时,大多数只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课文的内容及情节,有的甚至用背诵代替复述,体现不出复述的特点。其原因在于 :复述时仅仅注意了课文表层的语言形式训练,忽略了思维训练。笔者认为,复述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思维训练,要提高学生复述课文的质量,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注意与重视。教师从实践中认识到,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熟练掌握读写规律,首先必须依赖学生自己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注意与重视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是进一步改革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其实,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十分重视学习时的积极思维问题。孔子曾提出“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认为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受骗,把思  相似文献   

15.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还不善于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教一篇课文,应该从哪里寻找问题突破?如何突破?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值得研究探究的问题,只有寻找好引导的突破口,启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条理的思维,才能引导学生怎样动脑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畅通。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重点 教学这一组课文,要注意指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按顺序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掌握有条理地记叙所见所闻,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还要指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弄懂每个句子的意思,正确回答课后练习里提出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这组的两篇看图学文各配有一幅彩色图画。图画用形象表现事物,课文用文字描述事物,二者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要通过对图意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看图学文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本册教材安排有六个重点训练项目。其中侧重于读的训练三个:理清文章的条理;注意事物的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分别安排在第二组、第五组、第六组课文中。侧重于写的训练三个: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静态和动态;前后照应。分别安排在第三组、第四组、第七组课文中。抓住六个重点训练项目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册的语文知识,在研究本册教材时,要“瞻前顾后”,既要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的教学时间编排与课文所描述的季节大致同步,如《秋天的雨》安排在秋季学期,《三月桃花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安排在春季学期等。这样的课文,我们称之为时令性课文。除了时令性课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选的课文,多数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这样编排凸显了语文的生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材的这一编写特点,以更好地发挥课文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语文教学课文讲析得支离破碎,提倡语文教学课堂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语文教学应该讲求一个“一”字,即语文课堂要力求设计“一个”关键性问题,安排贯穿整个课时的讲析,这样,可突显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课堂教学活动交给学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如何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教材都作了适当的安排,教师要凭借教材,充分利用课文中分段训练的练习设计,扎扎实实地搞好分段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加强学生作文的条理性打下基础。下面以《黄继光》一课的分段教学为例,谈几点教学建议。一、凭借教材,明确文体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黄继光》,简介黄继光。然后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为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做好准备。二、凭借教材,理清自然段的关系并分段编者在《黄继光》一课课后设计了这样三个阅读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