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1年6月浙江物理选考卷第22题作为电磁感应大题,是浙江高考7选3模式改革以来首次放弃传统杆、框等模型,转而考查感生电动势的计算和自感现象的理解,其中自感现象的图像考查看似创新,实则回归课本,回归演示实验.本文通过此题引发对自感现象的深入剖析,进而为新课改下物理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保华 《高中生》2008,(4):12-13
课本是知识与方法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考试题的主要来源,相当数量的基本题、创新题都源于课本,即使是综合题,也是由基础题组合与加工而成的,离开了课本的复习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通过高考题与课本原题的对比分析,来了解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是如何对课本原题进行改编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2021年部分高考创新实验题的分析,总结了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题创新的四种典型思维.依据2021年部分高考创新实验题的分析以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的四个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课本中一道例题出发,开展研究性学习,得到关于椭圆的命题1,用命题1简捷解决2011年江苏高考解析几何18题第(3)问的推广.进一步探索命题1的反向问题,得到命题2,用命题1、命题2来解决2010年江苏高考18题的第(3)问的推广.从而揭示课本题与高考题、高考题与高考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由课本例题改编而成的高考题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2007年高考陕西卷理15题就是这一类型的试题.下面笔者对此题作一些探析,借此引起大家对课本例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Floyd Dell  佚名 《高中生》2014,(7):26-27
2011年高考陕西数学文科卷和理科卷中有这样一道解答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该题几乎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原题,满分为12分,但是全省文科考生该题的平均得分为3.4分,理科考生该题的平均得分为5.6分.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并不重视基础,还未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近些年来,高考数学中有很多试题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本文对部分课本习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1课本改编题的概念课本改编题是指以课本中的例习题为"原型",对其进行加工、改变、整合、创造等演变出的新命题.属于教材"二次开发"的范畴.纵观浙江省近几年各市的中考数学卷,课本改编题高频率出现.以绍兴数学卷为例,2014卷、2015卷、2016卷课本改编题占整卷题量的百分率分别达21%、25%、20%,可以说课本改编题是绍兴中考卷的特色和亮点.中考是一根"指挥棒",设计课本改编题的目的是引导教师  相似文献   

8.
2014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第15题是一道起点低,创新性强的计算题,是2007年以来第一次将力学题作为压轴题,改变了以往电磁学独霸压轴题的历史.本题以传送带为背景,从学生熟知的一维问题转化为能力要求较高的二维问题,体现了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理念,全面考察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图1原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2021年淮安市中考数学第26题的"拓展延伸"的第(1)小题,考生能够猜到两线段的数量关系是相等,但很多考生无法给出其证明.这个证明真的很难吗?文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审题两个方面分析了解题受阻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基于不同思想方法进行了解题分析.倡导教师加强对课本的研究,特别在处理课本例习题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解题层面上,还应加强问题的纵向挖掘横向联系,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立足基础,稳中求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浓厚的语文味、鲜活的生活味、浓浓的人文味. 一、以课本为基础,注重语文视角的延伸 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取材逐渐淡出课本,以至于一线教师慢慢忽视课本,淡化课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今年的北京卷力图扭转这种趋势,回归课本.这体现在:一是命题材料的出处回归课本.语音题、默写题及名著阅读题(选材《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课本.二是题目的答案出自课本.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183;数学卷第26题是一道课题学习型试题,是一道考查过程与方法的好题,是一道教学导向积极的好题.本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课堂探究的延续.它引发了笔者对课本编写、课堂教学与中考评价的新认识与再思考,现撰写成文,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高考数学陕西卷第18题,题目是"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这道题是数学高考命题的突破,其导向是高考命题可以出课本上的原题.这无疑是对教师暗示了一种教学导向,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师生负担,同时要狠抓课本、深入研究课本、挖掘隐含在课本中的数学思想和潜在价值,通过对课本的研究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笔者通过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合理设计以及对其再开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第26题是一道用对称性求最小值问题,它源于课本,更超越课本,充分发挥了课本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也再一次彰显了教师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学生要在探究和合作中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的教学理念;灵活,创新,是一道亮丽的中考好题.现摘录该题并对该题做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与探究,希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我省新课改的第一年高考,数学试题呈现如下特点:知识面广,起点低,入口宽,坡度缓,难度适中,分题分层把关,区分度较好.许多题目取材于课本,即使综合题,也可在课本上找到其影子.如理科第1、2、3、4、5、6、11、12、13、16、18题均在课本例题、习题的基础上加工而成.而文科几乎所有题在课本中都能找到相近题甚至是姐妹题.因此,深研课本是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它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夯实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试从4个方面来说明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设计中,需要重视的一些着力点,仅供参考.一、着力于回归课本的"落脚点"高考复习应聚焦课本基础题与经典题,挖掘课本中经典问题的本质和背景,进行适当的延伸、转化和拓展.例1(2008年江苏高考题)在△ABC  相似文献   

16.
观察1999年、2000年全国各地中考几何题,不难发现,不少题目都是由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引入或改编或引申或综合变化而成.以下就按课本题演变成中考题的方式分类归纳探讨如下:一、直接引入原题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理念下,各地中考增加了一类新题型:课题学习题型,往往以新定义、新概念、方法示范、情境阅读等研究型学习的形式设问.新定义问题内涵丰富、打破常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各地中考的特色题,引领中考命题的新方向.2018年12月浙江省象山县教科研中心举办的初中数学说题比赛中,笔者以2018年宁波一道中考题为例,开展说题与研究,荣获一等奖,现将探究过程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新编人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和苏科版的初中几何教科书中,均介绍了如下一道例题或习题:"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本文首先对这道课本题进行证明,而后再谈谈这道课本题结论的应用,最后对与这道课本题有关的一类几何问题进行推广,供初中师生教与学时参考.1课本题的证明方法1如图1,过D点作DG∥BF交CF于G,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的题占据了一定的分量.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课本中每一道例题、习题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作用,许多高考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都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形、改编及综合.  相似文献   

20.
许多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源于课本,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或"原型",甚至有些高考试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延伸和综合.2010年高考数学山东卷理科第21题,虽然来自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对其分析解答后发现不仅部分问题的结论可以推广、拓展,而且对高考复习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