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永与关汉卿是俗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柳永俗词在题材内容上一改前人做法,开始站在平等的角度描写市民大众的生活与感受,抒发自我情怀和个人意识。关汉卿曲表现出强烈的平民意识和叛逆精神。两者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反映歌妓生活、世俗生活和个人俗的情怀三方面有异同之处,元曲对柳俗词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两宋名词人之一,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而且在宋代及以后影响盛大。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和受众的重要环节,柳永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唱,歌妓的演唱与需求是柳词走向受众的第一环节,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市民中间,而且柳词以俗为美,符合市民的欣赏口味。柳词也同样流行于人阶层,并被积极地、矛盾地接受和学习着。  相似文献   

3.
歌妓的特殊身份和活跃的特殊场合,使歌妓唱词成为宋词口语传播的重要形式。在歌妓唱词形成的媒介环境中,口语化、即时性和互动反馈的媒介特点,影响了词的创作和传播。歌妓乞词的创作动机,使词的内容趋于歌舞宴饮,出现了以俗为美的审美特征和词为艳科的文化特性,扩大了词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歌妓唱词广泛的媒介受众,决定了词不可避免地向着通俗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雅文化"与"俗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4.
柳永、苏轼的词作中均有大量的歌妓词流传于世,苏轼在继承柳永同类题材词的过程中有创新之处:在风格上,摆脱了柳词的"俗",化俗为雅,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上,有丰富的用典,以景喻人,描写了歌妓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在思想境界方面,走出柳词以歌妓代言自我的圈子,对周围友人有更多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北宋文人歌妓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审美价值,是解读当时文人心理的一把钥匙。因其内容所限,此类词本该是俚俗的,但北宋文人俗中求雅,不断提升其内在之质与外在之形。在内容上,文人们或专力突显歌妓优秀品质,或抒写真挚爱情,或寄托身世之感,通过这些开拓使其达到“神”变;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尽力使用雅语、典故,创造清新淡雅的意境,从而使其达到“貌”变。北宋文人歌妓词的“神”“貌”之变体现了北宋文人的雅化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6.
歌妓与唐宋词关系密切。歌妓不只是接受者,更是传播者。柳永词“天下咏之”,除了其俗白易懂、情真动人外,歌妓的传播功不可没。歌妓作为第一传播者可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柳永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他的歌妓词主要以市井歌妓作为描写对象,其中确实也不乏难登大雅之堂者,但大多数词作一方面真诚地赞美了歌妓们美丽的容貌、卓约的风姿、善良的品质以及多种多样的技艺,体现了作者较为进步的女性观;另一方面更赞美了歌妓们对爱情的追求、对自身境遇的抗争和独立人格意识的初步觉醒,显现了柳永对歌妓特有的人文关怀,成为词史上的另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北宋前期词坛在整个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之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歌词题材方面表现为:歌妓词、艳情词和闺情词等传统题材依然是词人们写作的重心;对于传统歌妓、艳情和闺情题材的题意加以翻新;沿袭传统题意而运用新的语言;在传统题材里注入词人的自我主体情感。  相似文献   

9.
作为豪放派的苏轼也有许多婉约之作,而这些作品大多是写女性的。苏轼通过对少女、思妇、歌妓、妻妾等各种女性形象的赞赏,彰显了他不同于当时礼教世俗的开放进步的女性观。他打破了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对女子才貌兼善的赞赏;尊重歌妓人格;对妻子忠贞平等。这些进步的女性观即使是在今天,仍不曾淡褪其进步光芒。  相似文献   

10.
张岱小品文在题材上以俗为美,注重节令民俗、人情世相、市井艺人的描写;在艺术上融俗于雅,吸收通俗白话之长,借鉴通俗文艺的一些表现手法。张岱在生活方式上的"入俗",思想意识上的"崇俗"以及创作观念上的"尚俗",是其小品文融俗于雅审美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柳永是十大词人之一,开辟词境,成就卓异。他是北宋词坛上大力创制长调、发展慢词的第一人;他开创了描摹城市繁荣景象与市井风情的先河;他第一次全力描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妓,对她们不幸之命运予以同情;他第一次以大量的口语、俚语入词,以白描见长,体现了其词"以俗为美"、"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他的词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堪称中国词人之最。  相似文献   

12.
柳永的咏妓词中有色情成分,更有真情实意。咏妓词中有少许色情描写无可厚非,而其中流淌的真情实意则是柳永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束讴歌、同情歌妓。这份“情”是柳永真情的流露,也正是这种“情”感动了歌妓,打动了读者,成就了柳永在俗文化中的地位;而俗文化中的“情”感体验,又帮助柳永超越了现实人生的艰难,是他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  相似文献   

13.
梅东伟 《天中学刊》2014,29(6):76-82
“以俗为戏”是李渔小说婚俗叙事的基本价值取向.李渔继承了晚明士人中流行的享乐之风和晚明思想中的怀疑精神,这种风气、精神和李渔个性的结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便是“自娱娱人”与追求“新奇”小说观念的形成.“以俗为戏”是这种小说观念的鲜明体现.“以俗为戏”的价值取向在小说叙事中主要表现在形象设置、情节构织和叙述语言的戏谑化等方面.“以俗为戏”这一叙事价值取向表达了士子对僵化婚姻礼俗的某种置疑,瓦解了话本小说婚俗叙事的教化倾向,赋予婚俗一种崭新的叙事形象和价值;但也不免陷入媚俗的境地,稀释了这一题材应有的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唐宋歌妓制度的大背景下,唐五代宋词中所涉及和塑造的歌妓形象对于词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词是塑造歌妓形象的主要文体。歌妓形象,尤其是以市井妓作为主要创作内容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这种文体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研究歌妓形象,对于词的创作题材和传播途径以及美学追求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柳永是十大词人之一,开辟词境,成就卓异。他是北宋词坛上大力创制长调、发展慢词的第一人;他开创了描摹城市繁荣景象与市井风情的先河;他第一次全力描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妓,对她们不幸之命运予以同情;他第一次以大量的口语、但语入词,以白描见长,体现了其词“以俗为美”、“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他的词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堪称中国词人之最。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曲辞的俗与雅在作品中表现为:或通俗平易,或典雅含蓄。雅俗共赏这一文学审美标准在元杂剧曲辞中的不同含义是:以俗为本,但俗能容雅,雅不伤俗。这一特色形成的原由有三,一是由作品题材内容所决定的;二是由剧作人物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三是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欣赏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歌妓对词的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研究者所重视。为探究歌妓对词坛的作用,以宋词为例从四个方面:歌妓的演唱、歌妓与词人之间的关系、歌妓的词作和歌妓本身的音乐素养来展现歌妓这一阶层的女性魅力。表现歌妓与宋词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歌妓对词坛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柳永创作了很多歌妓词。幼时母亲的影响,唐宋词的书写传统以及宋代的社会世情都是其创作歌妓词的原因。依据这些歌妓情感心理诉求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真爱痴情型、幽怨感伤型、自我放纵型三种心理类型。从这些歌妓类型中可以探究到柳永笔下歌妓的真实处境,能够还原柳永词中歌妓真实的悲剧人性风貌,探究歌妓生命历程,展现歌妓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最终失败的悲惨命运。这些歌妓词既是柳永对自己不平人生的书写,也表现出他对下层歌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羁旅行役词和歌妓词是柳永<乐章集>的两大主要题材类型.前者常常出现悲秋情绪,后者屡屡出现"云雨"意象.而悲秋题材与云雨意象都是战国时代宋玉所奠定,且柳永常常以宋玉自况,集中多次出现"宋玉"字眼.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柳永由于独特的身世遭遇,使其对宋玉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深深地认同宋玉,有着"宋玉情结".  相似文献   

20.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带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可谓独具一格.他的词作多为描写市井风光和歌妓生活,以赋来突出意境之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绵绵韵味无不传达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