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态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领域。韩礼德将情态分为情态(认知型情态)和意态(责任型情态)。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自传体中显性主观情态、隐性主观情态、显性客观情态以及隐性客观情态的分析、归类、统计,研究认知型情态在自传体文学当中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情态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它反映了说话人对所阐述内容的评价或态度。作为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情态具有调节,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特殊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认知角度探讨认知因素对情态意义和功能的解释力,这不但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内容,而且也为情态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使我们对情态的发展及其前景有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认识,从而超越逻辑和传统语法对情态研究注重语法形式研究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认知情态是学术写作中的人际策略,它有助于作者表达疑问和体现读者意识。通过对自建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语料分析后发现,研究生在认知情态的使用上总体是低情态值的表达要多于高情态值和中情态值,但在具体的用词上倾向于使用认知实意动词和情态动词,而忽略情态系统中其它表达式的作用。认知情态在语料库中主要实现了对命题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创造作者和读者的对话空间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5.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6.
情态证据指的是在庭审时,被告人或证人的面部、声音或身体等各部分及其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情态证据的产生原理包含压力施加、压力中介和压力反应。压力的来源是综合性的,既有躯体性和心理性,也有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压力中介包括心理中介与生理中介两种,具体包括压力承受力和对压力的理解问题。压力反应即情态反应,是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后引起的心理与生理变化。情态证据的认知原理包括情态的观察与判断。主观上,审判者应该注意到情态的重要性;客观上,需具有良好的观察机会和环境。在情态证据的判断上,不仅需要观察其情态的外在表现,更需要了解情态表达的语境(场合)和证人的情态基准。  相似文献   

7.
杜泽兵 《天中学刊》2008,23(2):129-131
英语情态从意义上可分为真势情态、认知情态和道义情态,这些情态表达实际上是一种构式——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的图式结构.在句法上,情态构式的情态成分独立于命题之外,又依赖于命题而存在;在语义上,情态构式的语义具有不确定性,呈级差状,而且和说话人的态度的主客观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关于情态的人际意义论述及评价理论为出发点,以学术语篇、自传体语篇以及侦探小说等三种文学体裁为蓝本,具体分析了认知情态在不同语篇中的多重人际意义。研究发现,说话者对于认知情态的取向及量值的选择和变化与说话者所处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经常连用,其连用顺序是: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的探讨应首先把情态动词与体态词联系起来,找到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差异;其次根据根情态动词源于ASPP并与体态词成对比分布,同时选择VP作为其补语;认知情态动词源于COMP并不能发生在不确定语境中;同时选择口作为其补语的特点,分析得出认知类情态动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要高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从而确定了情态动词连用的顺序。  相似文献   

10.
在日语和汉语中一定情况下存在着同样的句意因采用不同句式而表达情态不同的现象。据此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上述情况中采用主动态与被动态情态效果的不同,从论证举例中得出在何种情况下被动句式较主动句式在情态表达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