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假报道的种类,可分为故意性假报道和非故意性假报道,凭空捏造的假报道、源于假事件的假报道和在事实基础上“合理加工”的假报道,硬派假报道和软派假报道等。假报道产生的原因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种。  相似文献   

2.
李俊 《惠州学院学报》2005,25(5):104-108
近年来, 我国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如何改进典型人物报道? 文献片《走近毛泽东》的成功, 从人物表现方面给了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不同新闻媒介在表现和刻画典型人物时, 要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优势, 运用各种传播符号, 增强感染力, 强化传播效果;典型人物报道在突出重要性、显著性的同时, 要加强时新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要素; 在报道视角上, 典型人物报道要贴近当前的时代精神, 选取符合受众心理的视角开展报道。  相似文献   

3.
黄色新闻是美国资本主义报业商业化和廉价报纸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麦克卢尔杂志》《柯里尔》《世界主义者》《纽约时报》等报刊连载"揭丑者"记者揭露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丑闻的系列调查性报道,开启黑幕揭发运动.黑幕揭发运动顺应黄色新闻向客观报道过渡的新式新闻事业所倡导的报刊和报人服务于社会改革的号召,摈弃黄色新闻"耸人听闻"的调查性报道手法,从趣味性社会新闻转向针砭时弊的政论选题,从追求"轰动性"效果转向"人民斗士"与社会公器的报道诉求,基于客观新闻理念的调查性报道手段更臻完善和成熟,成为美国新闻采写的主要体裁.  相似文献   

4.
部分新闻事实具有可以拓展和深度开掘的特性,是具有张力的新闻事实。鉴别新闻事实的张力,可以从新闻事件的本身和它的意义价值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根据新闻要素的不同特性,新闻的张力可以向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分析性报道、述评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方向拓展,可以通过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媒体事件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要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对外报道的英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对外报道的英译特点及对外报道的英译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入手,着重阐述了对外报道的英译并非逐字翻译。对外报道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传播效果,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必须保证汉语新闻的英译质量。因此汉语新闻的英译质量与传播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一词在我国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各类媒体用深度报道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报纸更是凭借着深刻而独特的深度报道,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引导受众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而美国新闻学者,则把深度报道称为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之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对于今天的报纸来说,深度报道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深度报道兴起于报纸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报纸更具有传统继承上的优势.在实际生活中,一份报纸要想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更加需要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7.
会议报道改革一直是媒体研究探讨的话题.近年来会议报道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媒体对于受众接触会议报道后的反馈却缺少相应的关注.本文从反馈报道入手,以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为例,从传播效果、传播的双向互动需求、公民的传播权、媒体接近权以及新闻事业的群众路线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探究会议的反馈报道价值所在,并对反馈报道的可操作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归因为"假懂",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大方面分析了"假懂"的成因,并给出了减少"假懂"现象的一些对策,以期在教学中引起同行的重视,改善"假懂"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墨经>中提出的"假"的方法不就是归谬法,它也不是假言推理.所谓"假"就是为了思考问题或论证的方便,对某种不现实的情况予以假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年来破坏性灾难在国际范围内的频发,各国新闻界都在向灾难报道这一新的领域进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闻媒介在灾难报道中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值得我们深思。在经历非典和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难后,我国媒体也开始着力于这一范围的研究。本文主要浅析目前我国灾难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新闻报道的故事化趋向已经被业界所认可。但是这种趋向使新闻报道更具人情味、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当前的新闻报道存在失实报道增多、流于浅薄、屏蔽重大社会事件、更易于渗入记者的主观情绪等隐患。  相似文献   

12.
从千年木乃伊怀孕、比尔·盖茨遇刺,到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从纸馅包子到虐女后母,新闻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新闻造假是对客观事实的践踏,也是对新闻伦理的背叛。本文从媒介生态的构成要素角度对新闻造假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只有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着手,方能杜绝新闻造假,最终实现媒介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关于灾难性新闻的报道,越来越透明、及时,汶川地震报道可以说是我国新闻报道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玉树地震报道则是媒体在灾难报道上的又一个突破。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在玉树地震报道中的评论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分析得出:新闻评论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可以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开展社会宣传的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虚假新闻、不实报道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制止虚假新闻、杜绝不实北于媒体要切实转变经济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要切实强化政治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道德责任意识、法律责任意识,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把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和谐社会氛围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媒体通过构建自己的叙事框架赋予文本特定的意义,从而迎合并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解读。通过对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三份报纸发表的火炬传递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持有不同立场的报纸如何利用新闻标题、报道倾向、新闻视角、关键词这四个新闻要素搭建新闻框架,传播了怎样的态度、立场。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立体化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受众的视读效率和鉴赏品味。如何整合传播资源,抓住热点难点,将整个新闻事件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给受众,以此满足大众对新闻从形式到内容的诸多需求,这是现代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几年来,类似于《纸箱馅包子》、《千年女木乃伊出土后怀孕》、《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可以说虚假新闻已经成为目前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虚假新闻泛滥的背后,显示出媒体千疮百孔的信用,这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是对新闻造假现象进行剖析,深入探讨虚假新闻的概念、特点、成因、危害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大量汶川地震诗作中,"以新闻报道为诗"现象比较突出。文章在概念上对"以新闻报道为诗"进行界定,进而对其产生的背景、具体表现、成败得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引发读者情感上的第二次感动是写好此类诗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学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这一真理却在新闻实践中屡遭践踏,导致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现象层出不穷。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不高和职业道德缺失是新闻失实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评价理论,从评价对象、评价来源、评价立场等三个角度,试图通过对比《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新闻报道语篇,以解析新闻语言背后作者对北京奥运会的立场、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