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至善论是以四种至善及其逻辑关系为基本内容的体系,而每一种至善都是其逻辑发展的一个环节:德性的纯化是动因和起点,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伦理社会的理念是中间环节,道德化上帝是归宿,整体表现为从德性的纯化到上帝的道德化的展开历程。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与伦理学著作中十分强调“善”,其对善有一系统的理论认识,认为善是一切事物之目的,任何好的事物都以至善为目标.对善的解读不仅要知道什么是个人与城邦的善,而是要探索如何做才是善.基于此理念从三个维度对善进行解读,以善为根基,从何为善入手,对实现善的要素进行分析,探究个人与城邦何以至善.  相似文献   

3.
《学记》中提到“君子之教,喻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在教学中,“善喻”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教师不应仅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应该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作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伪善研究的视角在西方语境与背景下呈现出多学科化,而在具有基础性的伦理学这一视角下,伪善研究直到现代才在道德哲学家那里受到重视;并且,"伪善"这一概念也被认为至少不是一个古典哲学的术语。然而,伪善的道德内涵以及与之有关的伪善现象与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得到了详尽的论述,尤其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善’的虚假印象"、亚里士多德的"显得是某种善的东西"为界定伪善的道德内涵提供了具有历史厚度的学理渊源。也就是在这样的西方古典伦理学视角下,伪善的本义即"似善非善"便浮出"历史水面"。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是西方伦理学史上将伦理学科学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提出了以“美德即知识”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伦理思想,还以自己的一生来践行自己向善的哲学信仰。苏格拉底关于“致善之途”的理论以及其教学方法,对其学术传统的形成以及中西方伦理学思想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子·戒》篇"相才论"将宰相的必备素养归结为"以善养人"和"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两个方面,其中"以善养人"是关键,"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是"以善养人"的实践原则。这一观点,引起的关注不多,但很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善”是西方伦理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苏格拉底使之成为一门完善的伦理哲学并且至今仍作为衡量西方人道德追求的终极目标的标准。本文探讨了善的内涵、善的追求、善的社会意义,从而引导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倡导人们追求至善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离了社会之"善"(不损害一人利益而反应和体现所有公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善的型"(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总量)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正是是站在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和理论反思,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善"标明了最终的路线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具有语音、语法、构词和词汇—语义等多方面的特征。现代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Добро与"善"在俄、汉语中的词性、词义进行对比分析,可探寻出两词的差异及中、俄两国不同的文化差异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乃至生存于两种文化中的人对事物的不同认知。  相似文献   

10.
根据价值规律的供求、生产理论概括和提炼出的市场经济的互利道德原则,只是一种基本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和规范,是动机与效果相对立的规范,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上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缺乏理想性,为了使其道德精神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有必要认清其局限性,使这种互利精神不断完善、提高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尼各马可伦理学》对“最高善”的规定存在着逻辑上的模糊,这种情形进而又使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praxis(实践)”与“theoria(理论)”间的关系趋于复杂。对“最高善”规定的模糊性概源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不同叙事风格以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质疑。此外,praxis和theoria间的张力使得一种隐秘于柏拉图一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开端中实践的哲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导向。以“礼善”为核心建构学校文化,是学校履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根本要义,更是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需要。学校可以通过营造“礼善”环境、打造“礼善”课堂、开展“礼善”活动、实施“礼善”课程、制订“礼善”评价、树立“礼善”典型等途径,引领师生行有礼、心存善,实现师生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于洁 《文教资料》2010,(29):216-217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大学生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能否在工作当中施展才华?这些问题牵动着中国亿万家庭的心。本文针对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老子的“七善”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当中.以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长善救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源于《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为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通俗地讲,“长善救失”就是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长善救失”一向被教育者奉为真理,但这条教育教学原则也许是教育中的一个“二律背反”。因为,在世界上,人人都无绝对的优点和弱点,二者犹如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如性格急躁者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正如王夫之所言:…  相似文献   

15.
列小美 《成才之路》2009,(34):78-79
常言道,教学方法无好坏之分,只有合理与否的准则。教学方法的运用,应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标,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不论运用什么方法,都应该善“导”善“做”。本文从职业技能课堂教学方法的角度,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古今伦理学家对“善”的定义多种多样,各种学派之间相互争论,莫衰一是,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到了元伦理学,摩尔提出了“善是不可定义的”惊人的观点,使伦理学发生重大革命性转向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论证善可以定义开始,把善定义为人健全格的发展,即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促进人的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想通过学术上的尝试,以期对道德理论及当今社会道德建设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质之一,几千年来始终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滕州市姜屯中学充分利用地处古善国故地的优势,以"为善兴学"为办学理念,依托丰富的属地文化,以"日行一善,善形一生"为校训,有效地开展了以"培育善人,弘扬善学"为总抓手的独具魅力的善文化教育,将善文化的理念全面融入学校工作之中,构建了以"育善环境""百善行为""和善管理"等为内容的首善校园文化,在善文化教育的高度、厚度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办学水平、管理层次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稳步提高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核心是两个正义原则,并通过对原初状态的契约论程序设计而对这两个正义原则加以论证,而这一论证又是建立在个人道德之善与公共制度正义之间具有一致性的最基本的道德证明之上。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是随着移动通信发展而来的新产物,也是科教发达的标志,对这种新生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手机短信“善假于物”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使人们在利用手机短信传递信息的同时,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手机短信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我都奉行"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踏上校长工作岗位以来,就把它逐渐融入自己的管理实践,使之不断渗透进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之中,逐步形成了"友善至善"的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