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学建议□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孙素华这篇阅读课文选自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词作者是晓光,由著名曲作家施光南谱曲。这首歌具有一股振奋民族精神、号召人民奋发图强的向心力,倾吐出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心声,因此得以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2.
上星期二在上四(1)班<品德与社会>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课时,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1961年,袁隆平身为湖南省安江农校的一位教师.盛夏七月的一天,他在一块水田中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后来这株稻子被确认为天然杂交水稻.也正是这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使袁隆平很快成为了一位鹤立鸡群的杂交水稻鸿儒.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袁隆平爷爷,一起亲近袁隆平爷爷,聆听他的教诲,与他倾情对话.  相似文献   

3.
施光南是我国当代的著名的作曲家,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创作领域以声乐为主。本文通过对《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美学特征分析,总结出这首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俞冠晶 《文教资料》2009,(15):68-69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根据鲁迅的同名爱情小说改编的.本文分析了该歌剧的音乐创作特点,音乐形象的塑造,并对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次听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报纸上正在刊登其作者J.D.塞林格去世的新闻:说他生性孤僻,不与人交往;说他真的如小说中所写一般,一个人在田野里生活、写作,与世隔绝;说他一生未再发表过一篇小说。那时候少不更事,心里只促狭地想他定然是才思穷尽了,不然也不会只写一部小说就了结了作家生涯。后来我才明白,即使死后稿子烧得灰飞烟灭了,那样好的文字也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李良 《文教资料》2008,(2):9-10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它和<诗经>一样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着深厚的情感.此外,<论语>中还体现了更高的情感追求:希望人们能做一个有情有义、至情至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听施光南脍炙人口的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心田里有如春水荡漾。听着,听着,眼前不禁幻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和煦的惠风中,在明丽的阳光下,在肥沃的畦垄间,一位神采奕奕的年轻人正挥汗躬耕。望着田间满目的翠绿与丰稔,他欣慰的笑了……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湖北省中语会会员,松滋县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世发同志。王世发老师今年36岁。他经营的这一方责任田  相似文献   

8.
希望     
《同学少年》2016,(1):32-33
<正>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无论身陷怎样的逆境,人都不应该绝望,因为前面还有许多个明天。乐观的人,在绝望中仍然希望;悲观的人,在希望中还是绝望。希望与幻想不同。希望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未来,幻想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破灭的不是希望而是幻想。我们常常为实现不了的愿望而痛苦,是因为我们把幻想当成了希望。倘若一个人不过高希望,他所能获得的就会比他希望的多;倘若一个人获得的比他希望的多,  相似文献   

9.
杨秀芳 《班主任》2005,(5):24-25
"一曲<秋日私语>从画面深处回肠荡气地响起,蓝莹莹的晴空,翻腾澎湃的大海,滚滚的波涛向岸边逶迤而来,海子手捧贝壳,由远及近欢快地飞奔而来;金色的田野,稻浪起伏翻腾,海子提一篮沉甸甸的稻穗轻盈地走在田埂上,风儿扬起他的衣襟,回眸一笑,灵气的双眼闪射着智慧的光芒;晚秋的小树林,七彩的落叶在秋的旋律中纷纷扬扬,满地落叶融入泥中,此时,麦苗齐刷刷地从土里钻出来,海子站立在绿茵茵的大地上,双手合成了希望的小苗……"这个题名为<丰收与希望>的网页,是海子亲自精心设计制作的,它是海子在小学毕业前夕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奇迹     
一位诗人说过:"有些人活着可他们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可他们还活着."他告诉我们不同的人生意义.最近日本一部畅销书<生命的奇迹>诠释了其中道理.作者武吉洋一是一位特殊的残疾人,他的脑袋长在光秃秃的躯干上,先天没有手脚,他的<生命的奇迹>为肢体健全的人、为视力正常的人、为每一个人活着的人提供了一面镜子.之所以未提及残疾人是因为他从来不把自身这种超级残疾视为不幸,在他看来,"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身体特征而已",正是这种难得的平常心开创了他不平常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1.
贾修鲁 《文教资料》2008,(28):126-128
金履祥的疑经,主要表现在疑<尚书>、疑<诗经>、疑<朱注>上.金履祥在疑经的表述方式上有他谨慎笃实的一面.但在疑经的依据上也不完全拘泥于文献的考据.金履祥的疑经反映了他尊经崇圣的思想以及时代、社会思潮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史上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与齐鲁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在青岛大学任教两年,与杨振声、赵太侔、臧克家等齐鲁学人交游甚笃.他在汲取齐鲁文化养料的同时,又融汇中西学术,通过对<诗经>、<周易>、<管子>等齐鲁文化典籍的研究,推动了齐鲁文化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于漪课堂] <孔乙己>教学片断 师: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遇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正>放下《论语心得》,不禁感慨万千,这部充满哲理的著作让我陶醉了,感恩、大度、善良、仁爱、为人之道即为本书关键词。于丹心语"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是的,这个世界上让你幸福快乐的物质太多太多,而最珍贵的东西却都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芸芸众生,谁人离开阳光能生活?然而人的一  相似文献   

15.
秋郎梁实秋     
我真正认识梁实秋先生,正是我一生最黯淡的时候.1949年,<自由中国>创刊时,雷震曾邀他参加,他不加入,但愿在一旁协助.后来,<自由中国>登出并出版他的<雅舍小品>.那时,我们只是作者和编辑的书信来往.1960年,雷震等四人被捕,<自由中国>遭封闭.我的生活宛如孤岛.就在那期间,梁先生常邀我同林海音、孟瑶去他家.那是我那段幽暗生活中的一扇天窗.  相似文献   

16.
旅伴(节选)     
<正>你走过夜路吗?没有旅伴,只有你一个人踽踽独行?那时,你会感到孤独。你会觉得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与社会隔绝的,当然更不希望被社会抛弃。哪怕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还有一个礼拜五和他做伴呢!人需要人,和人需要阳光、空气一样重要。假如,这时在你身后的漆黑中,有一星灯亮,  相似文献   

17.
巨匠写出过世界上最伟大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巨著.他出身贵族,名声赫赫,受人敬重.特别是晚年的时候,人们以能够一睹他的尊容、聆听他的声音或者触摸一下他的衣角为最大的荣耀.  相似文献   

18.
博览群书 弗兰西斯·培根早在四百五十年前就已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卢梭的父亲伊萨克,在工作台上一边工作一边教三岁的卢梭读普鲁塔克的<古希腊罗马英雄传>.然后,在他的督导下,卢梭在七岁前已经啃完了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丰得奈尔的<世界通史讲话>和<宇宙万象讲解>以及莫里哀的戏剧.博览群书使卢梭获得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了才智、想象力和悟性,激发了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终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李艳霞 《考试周刊》2008,(3):176-177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像<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本文从孟浩然的两望庐山看他对山水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喧哗与骚动》中的圣经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是一位十分关注人类精神的现代主义作家.他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注入基督教文化元素,巧妙地运用<圣经>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他对现代社会的忧患意识,同时更表达了他对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等这些人类不朽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