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作业,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作业,随手一翻学生的《家校联系本》,所看到的也是这几门学科的作业,几乎很难寻觅到品德课的作业。其实,品德课也需要有像语文、数学一样精心设计的作业。因为它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可以"将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于整  相似文献   

2.
正讲是练的基础,练是讲的巩固。教学离不开作业,作业是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语文也不例外。语文作业有课前的准备型作业,课堂上的伴随型作业,课后的反馈型作业。精心的作业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作业的设计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效呢?课堂教学研究及实践表明,影响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机械、重复的练习。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往往是被动的、消极的,所以也常常是无效的或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理论研究者和讲授品德课的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与有效性.作为教授品德课的教师将自己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整理出来,与其他品德课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探讨,以促进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回归生活,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指导思想。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研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对于儿童来说,综合型的品德与生活课是颇具"亲和力"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各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生活实践课程,它从生活出发,必须让它回到生活中去,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改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过上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那么,该如何使我们的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真正回到生活中去,切实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让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真正体现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要求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枝发展相联系.对学生来说,课程由原来的知识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一改往日的以认知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课程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要求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对学生来说,课程由原来的知识世界转向生活世界,一改往日的以认知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课程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课题将在课程资源的整合内容、方式、有效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媒体资源等。研究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有效性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课程资源,培养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善于合作、乐于探究、乐观自信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德育新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是“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德育主题活动课是对传统主题活动的改革,它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启迪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刘俐 《福建教育》2005,(5A):37-37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家庭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创造的园地,学生的学习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今天的语文作业是完成《与课堂同行》上的练习”,“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补充习题》第一到四题”……这是语文课结束前,老师习惯性地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本无可厚非,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如果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通过设置综合性的学习主题,统整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它很好地体现了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化。笔者就如何让品德课程回归生活、体现课程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负担过重的表现之一便是作业"多",这种"多"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量多,更是由于有些作业的设计、编制不甚合理,或重复或偏旧或繁难,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了作业的有效性,所以学生的作业负担自然就加重了。多和少本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设计编制的作业能够起到帮助学生适应学习过程、夯实知识基础和提高综合能力的作用,那就不会感觉多。那么,如何提高作业的质量,增强作业的有效呢?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4.
道德蕴藏于生活之中,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她)对生活的体验、分享和感悟。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因此,笔者认为,小学品德教学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对学生有意义、教学过程变得有价值,才有毫有利于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15.
许婉华 《教书育人》2011,(13):27-28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为此,在品德教学中应该积极构建开放型的体验教育模式,多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体验生活,丰富其道德情感,进而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作业是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生巩固、深化课堂知识的有效途径,作业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学记》中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语文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作业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对作业要求只有一个标准,缺乏层次性;批改过程中,教师只重视作业的正确性,缺乏书写方面的指导;教师的批语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优化语文作业,实现高质轻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尤其是语文作业的有效性问题,更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体系中,作为社会实践类的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教学的思考,以更为恰当的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几年的品德教学实践,使我为之困惑的是:虽然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竭尽全力想上好课,可总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能真正地实现与他们情感的共鸣。究其原因,是自己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此,我在整合品德课程资源、构建品德生活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课中活动环节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课堂中活动多、活动乱的现象层出不穷。作为教师要做到:紧扣教学目标,明确活动秩序,巧用提示音乐,重视活动延续,让活动环节发挥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