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称上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花大而色深者称木芍药。汉代以牡丹为木芍药,唐武则天以后始盛,最著者有姚黄魏紫。开元、天宝年间,禁中皆呼木芍药为牡丹,盛行于长安。至宋代,以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自唐迄宋,即有花王之誉。晚唐皮日休《牡丹》诗有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宋欧阳修《花品》说:“他花皆连用本名,至牡丹则不名,直日花,其意谓天下真  相似文献   

2.
话说牡丹     
《家教世界》2013,(9):48
牡丹,别名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鹿韭等。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我国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它高1~2米,老干可达3米。叶互生,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花单瓣至重瓣。一般各种花冠直径15~30厘米。花色有红、粉、黄、白、绿、紫等,花期5月上中旬。牡丹性宜凉爽,畏炎热,喜燥忌湿,原产我国西北,栽培历史久远。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四川彭县都盛产牡丹。牡丹花丰姿绰绝,形大艳美,仪态万方,色香俱  相似文献   

3.
正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香不过莲花的清远,艳不过牡丹的华贵,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我觉得远远在莲花和牡丹之上。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她呢?我记不清她是怎样的一种美。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从北方返程,友人相赠一植物根茎,一根多瓣,瓣瓣如霞,拥抱在一处,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然而一问,才知道是芍药的根茎,可入  相似文献   

4.
<正>民谚有云:“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桃花、梨花、杏花等春花纷纷败落,而牡丹花才刚刚盛放。它谦逊不争春,又集色、香、韵三者于一身,冠绝群芳,自古以来便被文人墨客争相描摹、赞颂。谷雨节气赏牡丹,是我国绵延千年的传统。又是一年谷雨时,便让我们共同赏一赏在文物中绚烂盛放的牡丹花。  相似文献   

5.
话曹州牡丹     
“花中之王”牡丹自宋朝起便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而当今又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誉。牡丹在曹州是怎样繁衍的呢?曹州,即菏泽的古称。曹州培植牡丹始于明嘉靖年间,明清之际声名天下,清乾隆时牡丹已“南浮闽粤,北走京师”,仅广州每年就运销万株之多。后由于天灾人祸,解放前已有名无实。现在又形成了以牡丹园、百花园、占今园三大园圃为主体,种植牡丹5000多亩,7000多万株,480多个品种的规模。每年春天谷雨前后,分为“3类、6型、8大色”的牡丹以其花大、色艳、形美、味香等独特的韵昧,吸引国内外游客数百万人。先后出展于…  相似文献   

6.
花,是大自然的精华,是国家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十大名花在新疆部有栽培,有些还有野生近缘种。1.万花之王——牡丹属牡丹科芍药属落叶灌木。它以花姿优美,鲜艳富丽,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新疆野生种有同科同属的新疆芍药,块根芍药和窄叶芍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民俗中,花卉中的牡丹芍药与禽类中的鸾凤孔翠都是富贵的象征。对于牡丹一项,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牡丹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周敦颐又说:"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据此可知,对于牡丹的钟爱兴盛于李唐时期。至于以牡丹为题材入画,虽然没有准确的史料或出土文物证实始于何时,但据文献记载,至少可追溯到北齐时期。唐代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说"北齐杨子华画有牡丹",这是关于  相似文献   

8.
文慧 《小读者》2011,(10):54-55
许多动植物都有着高超的模仿本领,尤其是植物界的模仿秀,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芍药和牡丹同属毛莨科芍药属,花形极为相似,如同姐妹,千百年来被人们并称为“花中二绝”。牡丹和芍药最大的区别在于牡丹是灌木,茎干为木质;芍药则是宿根草本,茎干为草质。  相似文献   

9.
初夏,在洛阳皇宫东面的园林里,木芍药(牡丹)花正在怒放,一丛丛五颜六色的木芍药争奇斗妍,浓香扑鼻。一道清澈的溪水从宫墙上的洞隙中缓缓泻出,穿过园林中间,向东流去。东都洛阳的木芍药花一向闻名遐迩,引得许多文人墨客及游人慕名而来,徜徉于花海之中,流连忘返在纷至沓来的游客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文人,带着一个家童,也在花中盘桓。此人姓顾名况,肃宗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曾在浙江东道节度使韩氵晃手下任判官。现今德宗皇帝当政,他已迁为著作郎了。听说洛阳木芍药花名甲天下,不免抽空前来观赏一番。一阵东风吹来,几片花瓣飘落水中,顾况感…  相似文献   

10.
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就连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曾这样夸赞:“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女作家张抗抗笔下《牡丹的拒绝》中的主人公却是出离富贵,转求高贵的象征。作者以洛阳牡丹拒绝开放为描述的重点,热情赞美了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牡丹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素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中国牡丹具有古老性,是系统地位十分特殊的芍药科中的原始类群,为我国原生的特有植物;牡丹还是研究栽培植物起源、人工选择理论,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材料。牡丹为名贵的花卉和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历史地形成和发展出了我国特有的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12.
刘一弘作品     
《唐山学院学报》2008,21(2):I0001-I0004
<正>阴沉木(俗称乌木),乃千年古木经地壳变动深埋河床之下,在特殊环境中再历千、万年沉封不腐不灭得天地造化而成,故又称"神木"。兼具木之性状,石之神韵。《本草纲木》载:此物能祛惊安神。因木质不同,有的色如耀金,有的或如乌漆,每可光润如玉。其中尤以金丝楠、紫檀等紧韧细密者沉化为珍。旧时每有惊现必为皇室专有,敕能工雕琢,置殿堂、居室之中,求避祸凶、趋祥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教育的百花园里,盛开着各色绚烂的花朵。那些拥有悠久办学历史、积淀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如富丽堂皇的牡丹、芍药,吸引着无数人为之伫足留连;而一些新近崛起的民办学校因其灵活的办学机制、突出的办学业绩及以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为核心的办学宗旨,也引来了越来越多寻觅和关注的目光,好似那点缀于花丛中的幽兰艾草,默默绽放着清香。循着花香,我们走近了她……  相似文献   

14.
"牡丹诗"是指以"牡丹"为题即题含"牡丹"之名的诗。据《全唐诗》及其《补编》电子文本检索试计量分析,比较以"梅"、"桃"、"菊"等五种常见花卉为题的诗,牡丹诗作家、作品数量最多的事实,体现了全唐时代牡丹为"花中王"的地位。而全唐牡丹诗作家作品的行列,则显示全唐牡丹诗兴于盛唐,盛于中唐,光大于晚唐五代。白居易为全唐牡丹诗第一人,而元稹、刘禹锡、孙鲂堪与之并称"四大家"。此外以一首或一句诗得名者有李正封、李山甫、罗隐、卢肇"四名家"。但仅以诗篇论,无名氏《白牡丹》和传为皮日休《牡丹》一诗可能更广为人知。利用电子文献检索的文本计量分析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与进步,还需要学理上的提高与创新。即使从检索具体操作的层面看,这种研究的每一步骤也都是浸透着学术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红牡丹     
牡丹为花中之王,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墨、绿、蓝等色。人们把它作为富贵、繁华的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从整幅图来欣赏,作者作画的笔法豪放,线条流畅;牡丹含笑怒放,花香袭人;在片片绿叶的衬托下,鲜艳的花朵显得生机勃勃。此外,作者善于运用颜色的冷暖色调和对比关系,使画面更加和谐、明快、清晰、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牡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有野生牡丹的生存、且分布区较广;在认识上已将牡丹从芍药中分出,并科学地确立了它的分类位置;野生种类已被人们采集作为药物,其适用病症与加工方法的研究亦有所发展;东晋南北朝时牡丹成为观赏植物并被引种栽培;其品种的初步分化,约出现在南北朝末期和隋代初期;牡丹原生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利用、栽培牡丹、并培育出其观赏园艺品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教育的百花园里,盛开着各色绚烂的花朵.那些拥有悠久办学历史、积淀丰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如富丽堂皇的牡丹、芍药,吸引着无数人为之伫足留连;而一些新近崛起的民办学校因其灵活的办学机制、突出的办学业绩及以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为核心的办学宗旨,也引来了越来越多寻觅和关注的目光,好似那点缀于花丛中的幽兰艾草,默默绽放着清香.循着花香,我们走近了她……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哈尔滨在祖国的北方,它有天鹅颈下一颗明珠的美称。哈尔滨植物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植物园中的"园中园"——药物园、五谷园、葫芦园、牡丹芍药园、十二生肖园,更加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9.
紫荆花我为你歌唱●郭海燕紫荆花,我第一次见到你,就深深地喜欢上你了!香港10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展现着你迷人的风采和甜甜的笑靥。你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晚桂的馥郁芳香,然而你清新淡雅,绚丽如霞,你把南中国海上这个亚热带的绿岛装扮得如此生...  相似文献   

20.
关于荠菜     
弓木 《现代语文》2007,(5):F0004-F0004
我的记忆里,荠菜是兄长的传说、母亲的叹惋餐桌上却难得一见荠菜是一个很滑稽也很深刻的话题在母亲的回忆里荠菜难以下咽却能充饥,荠菜与饥肠辘辘的岁月有关在兄长们的记忆里荠菜能决定他们的贡献当时的河边或田间一棵也很难觅见,挖回半筐就能换来全家人的笑颜听说,现在的荠菜已经富贵不再散落在民间住进了温室一年四季叶肥苗繁如同芍药牡丹关于荠菜@弓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