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307名体校学生问卷调查,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对运动能力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有自尊、目前运动可能自我和未来运动可能自我。路径分析表明,自尊通过目前运动可能自我和未来运动可能自我对运动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牛初乳的生理功能和营养特征出发,阐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运动员口服牛初乳对运动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及现状,探讨了运动员121服牛初乳可能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作为运动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肌酸是存在于我们体内的一种天然营养素,补充肌酸能提高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训练的成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骼肌磷酸肌酸储备量增加、对H+耐受力增强、蛋白质合成增加及生物膜的稳定性增强有关。影响肌酸补充效果的因素包括骨骼肌纤维类型、骨骼肌初始肌酸含量、运动和饮食及激素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心脏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重塑是指运动引起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适宜的负荷可引起心脏发生病理性重塑 ;过度负荷或过度训练可导致心脏发生病理性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运动与心脏重塑的研究进展主要有 4个方面 :一是心脏形态结构的重塑 ,包括心脏构型 ,心肌细胞及非心肌细胞的重塑。二是心脏功能的重塑包括心脏泵功能、心肌力学及血液动力学的适应性改变。三是心脏内分泌功能的重塑 ,包括心钠素、儿茶酚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四是心脏重塑在生物化学上表现为心肌中一些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运动引起肌球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运动中应激激素的反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体在运动时,应激激素产生协调的反应,这些应激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生长激素影响白细胞受体密度、粘附分子、细胞计数等。本文将针对运动中应激激素的反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NK细胞数量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在运动末期,NK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儿茶酚胺介导和细胞聚集作用所致。运动后,细胞数量持续几小时下降,低于正常水平的一关(某些特殊条件下的运动如过度训练,大强度运动等除外),24小时内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若是大强度的运动,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在运动过程中使开始减少,尽管幅度很小,但对于一些一周训练几次的运动员来说,这种降低长期积累可能会损害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人认为,经长期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7.
运动与骨骼肌葡萄糖转运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40年的研究,现在已经证实不论是规律的有氧运动、剧烈的单次运动或者长期的抗阻训练,以及有氧结合抗阻运动训练都可以缓解胰岛素抵抗症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整个机体的血糖清除能力以及增加骨骼肌的葡萄糖转运能力。在骨骼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涉及:胰岛素受体自动磷酸化、IRS-1/2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酪氨酸激酶激活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激活。而运动诱导的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能力提高涉及的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MPK、CaMK、MAPKs、PKCs以及SIRTs等信号分子。在此对近年来关于AMPK和CaMK在运动诱导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浆儿茶酚胺浓度与肌肉运动关系密切,它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原因主要是血氧饱和度降低,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血糖的降低,儿茶酚胺的分泌还与训练、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有关。由于运动训练可以使儿茶酚胺的分泌发生变化,所以它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科学训练的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作为营养补充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目前已确定的有铁、碘、铜、锌、锰、硒氟、钼、钴、铬等10种。微量元素在体内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作用,其中主要通过形成结合蛋白、酶、激素和维生素而起作用。作为营养补充品的一种,微量元素在提高运动能力,抗疲劳方面有积极的意义。综合目前国内外各类文献,针对性地分述锌、铁、硒、铬、铜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及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与补充。  相似文献   

10.
运动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血清生化参数及一般生理激素等病理参数变化和其可能机制,提出运动可能会引起Ⅰ型OP的CGRP及ADM含量增加,从而作为机体对抗骨量丢失的机制之一。同时总结当前运动治疗Ⅰ型骨质疏松机制的研究现状,就研究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建议今后的研究应转向运动结合药物治疗研究或有关机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高原因其特殊环境,世居平原运动员初上高原训练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借助代谢组学技术,从急性应激和慢性适应2个纬度,比较分析高原训练初期运动员代谢功能所发生的改变。方法:以16名优秀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前、年度高原冬训的第4天、第14天调整休息后次日晨取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浆,借助LC-MS平台测量分析各血浆代谢物,以PCA、OPLS-DA比较各时间点代谢谱的变化。高原训练初期的主要训练内容为低强度有氧训练。结果:1)与高原训练前比较,高原第4天和高原第14天发生显著改变的血浆代谢物各有近80种:a)与高原训练前比较,高原训练第4天血浆苯甲酰胺、吲哚-3-乙醛分别升高约35倍、17倍,血浆苯乙胺、苯酚、吲哚等分别升高约4-8倍;b)高原训练第14天与高原训练前相比,血浆苯甲酰胺、吲哚-3-乙醛、苯乙胺、吲哚等显著升高约2-6倍;血浆胆固醇羟化硫酸酯、色氨酸、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氧丙酸等下降约2-8倍。2)与高原训练前比较,高原训练第4天苯丙氨酸、色氨酸代谢显著加强,同时,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氨酰-tRNA生物合成显著增加,但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显著下调;高原第14天,苯丙氨酸、酪氨酸代谢显著加强,同时,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氨酰-tRNA生物合成仍显著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显著下调;高原第14天与高原第4天比较,氨酰-tRNA、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显著上调,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显著下调,精氨酸、脯氨酸代谢加强。结论:优秀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急性应答期,参与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调控的苯甲酰胺、吲哚-3-乙醛升高达数十倍,之后升高幅度下降,可能是高原训练初期代谢适应的敏感标志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应激与适应可能在运动员高原训练初期代谢应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原训练初期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代谢较为活跃,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抑制,其确切调节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肥胖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和代谢失衡。随着对肥胖治疗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了一种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胃肠道激素—酪酪肽(PYY)。酪酪肽主要是由胃肠道粘膜L细胞分泌的一种新的胃肠激素,具有抑制摄食、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通过对酪酪肽的分布、功能、酪酪肽与肥胖的关系、运动减肥对酪酪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明确酪酪肽的作用途径,为预防和治疗肥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NTF)家族的一员。BDNF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表达,主要分布在海马、杏仁核和皮质,在外周系统心脏、脂肪和骨骼肌也有表达。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 B)是BDNF的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BDNF可通过与Trk B结合,激发各种信号传导通路而发挥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基因突变或功能缺失均会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失衡。BDNF可通过调节神经元的生存、生长并维持其功能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DNF可通过中枢和/或外周的机制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BDNF是运动预防和治疗人体代谢紊乱的重要因子。运动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组织细胞内,以及血液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运动后大鼠肌细胞IRS-2、GLUT4蛋白含量及IRS-2磷酸化的动态变化及时间特征。制备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运动组。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运动后IRS-2、GLUT4蛋白含量及IRS-2磷酸化程度。结果得出: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运动后1 h、3 h组、6 h、12 h、24 h和48 h股四头肌IRS-2蛋白含量分别升高6.8%、23.7%(P<0.01)、20.7%(P<0.01)、10%、5.4%和2.7%;GLUT4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17.3%、32.7%、42.3%、46.2%、51.9%和45%(P<0.01);IRS-2磷酸化分别升高49%、51.4%、45.1%、43.1%、21.6%(P<0.01)和9.8%(P<0.05)。结论:一次性中等强度的运动对IRS-2、GLUT4含量和IRS-2磷酸化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GLUT4含量和IRS-2磷酸化升高的效应可持续到运动结束的48 h。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城市水源水、自来水及经不同组合工艺净化水Ames试验结果与主要有机污染指标的对应关系分析,发现诱发回变指数MA(TA98)主要与总有机碳有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几种常见有机微污染物与MA的关系。其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饮用水致突变性,改进饮水深度处理工艺,提高饮水水质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水质评价方法对内蒙古某煤炭地下气化研究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质量影响评价,分析表明3种传统方法均不能指示煤炭地下气化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而场地影响指数和单项污染指数则可较好表征煤炭地下气化对地下水质量影响的程度.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固体和挥发酚为主要污染因子,应重点防控.此外,采用数值模拟模型预测煤层气化3年硫酸盐对下游含水层水质的长期迁移扩散,显示10年内均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二型糖尿病的潜在治疗药物,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的抑制剂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而其中一种二齿类抑制剂由于其普遍较高的选择性和活性,又是抑制剂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取样,MM/GBSA方法计算了1个二齿类PTP1B抑制剂与PTP1B及其2个同家族酶TCPTP和SHP-2的结合自由能,得到了与实验活性值相符的结果。同时基于MM/GBSA的能量分解计算表明,抑制剂与PTP1B第2位点附近的2个残基ARG24和ARG254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与其他2个酶第2位点的相互作用则有所减弱,尤其是SHP-2,几乎没有实质性相互作用。这应该是抑制剂产生选择性的关键。同时活性位点附近的残基PHE182也与抑制剂分子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相比TCPTP也有很大优势。希望这些信息在进一步提升PTP1B抑制剂的选择性和活性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将氰基乙酸乙酯、二硫化碳、硫酸二甲酯在乙醇钠作用下反应制备中间体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乙酯(1),中间体1经过β-苯乙胺胺化反应得到2-氰基-3-甲硫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2),最后,中间体2与乙醇胺、正丁胺和环己胺等进行反应,合成了2-氰基-3-取代氨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3),化合物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谱、碳谱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增长方式进行了理性分析,初步提出了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