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市工业转移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地区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我国目前由于城市承载能力有限,城市工业自身有大量冗员存在,以及农村乡镇企业由于上规模,上档次走上股份化,集团化的道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限低的情况下,当前不可忽视从农业内部消化吸收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过渡过程中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在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占全国80%的农民,出现了在承包土地的生产过程中,劳动时间和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如...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有一个共性,就是充分发挥国家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适时立法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立法经验,对我国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到河南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般因素入手,通过建立OLS模型,对影响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展开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淑娴 《考试周刊》2007,(36):159-16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并且在转移过程中暴露出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具备专业技能因而就业空间狭小等问题。本文认为,当前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必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一个特殊问题是如何顺利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实践和创新过程中,各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突现出来,模式分析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范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梳理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面对新的社会实践和问题,对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模式进行分类和剖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二元经济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从现象上看,"民工潮"只是一个怎样对待进城做工的农民的问题,其实它的内容要深刻得多。"民工潮"植根于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只要这个过程发生了阻滞,非农产业不能为从...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个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迁移现象。不同的制度安排形成不同的迁移特征。我国改革开放前,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和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实施,严重阻碍着人口的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处于停滞和扭曲状态;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规模。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文章论述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解决“三农”问题,除了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众多学者已经论及的举措之外,还必须通过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来实现。而要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世界级难题。其成败在农民素质。希望在农村孩子,关键在农村教育。本文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教育现状和农村教育改革必要性的论述,提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保障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岗培训的粗浅认识姬振旗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转变是历史的大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也是历史的大趋势。这种趋势,已被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我国正处在这两个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据学者测算...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人差距的必要条件.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从西欧和美国经验看来,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将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政治结构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受教育程度不高、掌握的技术技能比较差等原因,再加上农村发展缓慢、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无力全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由于农村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就业信息不对称、市场中介不够发达和政府职能的不适应等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多管齐下:政府增强服务职能,建立各种协会组织,培育、统一劳动力市场,解决信息化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各项配套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估算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于指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这一历史课题,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正处于这一过程的初始阶段,国民经济呈明显的二元结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正面临着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据有关部门最近统计,我国目前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近年来连续发生的“盲流”冲击波已给整个社会提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出路已经刻不容缓。本文拟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问题和对策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述昌黎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深入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因境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转移途径: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建立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努力搞好向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三农"问题有限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对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以及针对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昆明艺术职业学院实际做法,从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与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当前热点的“三农”问题出发,着重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可回避的、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克服盲目流动的倾向。通过体制、制度改革,努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或跨地区流动,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无疑是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