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通过大学生在适应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挫折、自我认知、选择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强调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同时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有效的措施,试图对教育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一、心理学的人性观(一)心理学:顾名思义,心理学就是研究人性的科学心理学方面的学者,不同的学派都建立在人性观的基础上,对人的行为和内心都有着相同或者相悖的见解。所以,一般而言,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对"人性"这一关键词的不同理解,它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性假设以及人性思想。研究心理学要知道心理学的起点与终点是归一的,起点是人,而又归结于人。从人出发的目的就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性观与心理教育人性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性假设是构建心理教育范式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从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性是不同心理学学派间争论的焦点之一,有认同也有分歧。就心理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而言,心理教育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因此,重塑现代人性是心理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幸福感的研究日益重视,尤其是近五年来,幸福感研究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研究范围的广泛性、论调研究对象的主观性研究范式的稳定、研究结果的差性和研究趋向的综合化,希望利于幸福感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了解当代高中生的成就动机,探讨其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关系,以期能使高中生通过调节成就动机提高其心理幸福感。本文采用AMS成就动机量表和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高中生的成就动机和心理幸福感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关系。  相似文献   

7.
8.
这些年,国人常提起幸福感。你幸福么?所有的聊局,无论有否开始涉入,最后总会归结到“一日千里”的房价,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这是不愿意参与加入的话题;所有的教育人聚会,无论你身在何处,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校教师人员心理结构。方法:抽取江西省219名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幸福问卷》(MHQ,2003)进行测试。结果:《综合幸福感问卷》应用于高校教师时具有良好的信度,因素分析析出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9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两个证实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9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结构拟合良好。结论:将SWB与PWB整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幸福感,这是未来幸福感研究的一个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与社会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和谐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注重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状况,培育和保持人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论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它提出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等三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积极心理有关的变量。教育要培养学生进取向上的态度、体验幸福的能力、提升自我的心灵、快乐达观的情绪和优秀美好的品质等积极心理以达到人生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迅猛的财富增长并未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相应增加,这导致经济学和心理学都开始反思和探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对两门学科历史的回顾表明,现代经济学和心理学都背离了学科建立伊始时追求幸福快乐的初衷,而积极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则标志着这两门学科向“快乐”方向的回归。目前,经济学与心理学在对幸福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和对快乐计量指标的开发上都体现出合作和互补,且此趋势正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论现代教育的“幸福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幸福追求。现代教育有自己的幸福观,从批判的角度看,其追求的是明天的幸福、外在的幸福、竞争的幸福。正是这种幸福追求,制造了现代人,尤其是受教育者的种种不幸,包括被毁的今天生活、利益追逐与沉溺于物质享受、被成功的暴政所控制等。因此,研究教育与幸福的关系,不能总是从应然的角度论证教育所具有的幸福功能,还应从幸福哲学的角度审视实然的现代教育,发现其真实存在的幸福困境,为现代教育幸福功能的真正发挥提供另一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和后现代思潮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他们的研究倾向和对人性的看法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思想动态。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后现代思潮的契合之处,不仅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也为认识教育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从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出发,探讨在高校实施幸福教育的意义,并指出高校实现幸福教育的路径:建构幸福知识体系;培养以幸福为目的的积极人格;提高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步入转型阶段,一系列民生问题随之而来,人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精神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幸福指数的高低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们的思想发展,这必然决定了它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幸福感。因此,笔者尝试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从幸福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查找和分析人们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幸福状况,探索幸福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策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围,完善幸福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对其核心内容进行阐释和说明,可以使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教育的某些误解和模糊认识,发掘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寻求对我们的教育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注重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倡导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潮对于高校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启示主要体现在对人格教育目标、人格教育内容、人格教育方法、人格教育环境、人格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幸福的他者性与为了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者性原则主张从"伦理学"的意义上建构主体性,把"为他者负责"作为个体的主体性建构与显现的金律,以调和主体间的冲突.幸福与他者性原则有着一种命定的巧合,为人的幸福着想的教育必须始终以他者性原则为基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