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记者》2012,(4):84-85
就新闻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本刊记者和《南国早报》副总编辑、南国早报网总编辑甘伟珊进行了一场简单对话::您认为具备什么样特点的人适合从事新闻工作甘伟珊:依我个人经验,从事新闻工作,有两种人比较合适,一是手勤、腿勤、嘴勤,这种人在媒体能做到中等或中  相似文献   

2.
王乐群 《青年记者》2002,(11):29-29
著名记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 “激情,是新闻记者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记者的生命。”激情对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要想做好新闻工作,不仅仅记者需要激情,编辑同样不可缺乏激情。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记者祝晓虎报道 当春的讯息翩跹而至,常年奔波在采访第一线的人民日报70多名地方记者欣然来到北京,参加2月19日-20日举行的2001年人民日报地方记者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江泽民同志和丁关根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社社长白克明,总编辑许中田,副总编辑李仁臣、梁衡等编委会成员和各部局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白克明、许中田同志在讲话中,对人民日报记者部2000年的工作、尤其是改革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和改革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日报记者部的整个工作…  相似文献   

4.
"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比尔·盖茨的这句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由工作激情联想出去,我想到了著名记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的一句话:"激情,是新闻记者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记者的生命。"激情对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激情有利于记者工作面貌的常新,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李庄同志,河北省徐水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8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现已退居二线。李庄是我国著名记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期间,写过大量战地通讯,后来主要从事编报工作,对办报积累了丰富的经脸。在近50年的新闻生涯中,李庄在人民日报社历经了各个重要时期和各种大事。他正在撰写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将走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鲁豫《人民日投》、华北《人民日报》的珍责史料,对于总结党报工作经验,推动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改革,也会有所益。本刊从本期走,'将分篇连载这份回忆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在谈到记者的职业时曾说过: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相似文献   

7.
范敬宜著《总编辑手记》最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范敬宜于1993年9月至1998年3月就任人民日报总编辑4年多的期间内,基本上每天坚持写  相似文献   

8.
本刊杭州11月6日讯(记者洪加祥)时值2002年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江坪同志从事新闻工作50年座谈会今天在杭举行。会上宣读了省委书记张德江为江坪新作《心向读者,情系万家》一书写的序。高级记者江坪现任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曾任浙江日报总编辑。5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他从学徒工到总编辑,在新闻战线  相似文献   

9.
我是《信阳晚报》的总编辑,其实更是一名普通编辑和记者。工作20余年来,我当过编辑、干过记者,如今又走上管理岗位,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我钟爱的新闻工作一线,我在新闻一线体验到了从事新闻工作的甘苦,也收获了新闻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0.
【前面的话】卢小飞,高级记者,2000年11月起担任中国妇女报总编辑。此前曾先后在西藏日报社和人民日报社从事编采工作,曾经担任人民日报驻西藏首席记者、人民日报首都记者组组长、人民日报《各地传真》版主编、记者部副主任等职。曾任第四届全国记协理事,第六、七届全国记协常务理事,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妇联执委。今年7月是中国手机报创办3周年的日子。当手机报已在中国大地呈燎原之势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一新生事物初创的历史并瞻望未来。为此,我们对创办中国第一份《手机报》的中国扫女报总编辑卢小飞作了专访,请她淡谈创办手机报三年来的感受、体会,以及对手机报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马学清 《青年记者》2012,(27):85-86
李庄(1918~2006),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1948年,党中央决定将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改组为中央机关报,李庄由华北局《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相似文献   

12.
驻外记者是我们的同行中特殊的一群,他们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向国内外的八位驻外记者提出了这几个问题: 1、您是何时开始任驻外记者的?曾在哪些国家或地区工作过? 2、您用哪种语言进行采访?怎样获取信息与采访线索?在日常采访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应付的? 3、您在工作中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同总部联系?平均每月发稿多少?采用的情况如何? 4、您参加过哪些国际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的采访报道?您是怎样从争取时效、提高质量等方面同外国记者竞争的?您认为有哪些优势和欠缺? 5、您驻外时曾采访过哪些国家元首、政坛风云人物或当地新闻界知名人士? 6、您与驻在国的同行、其他外国记者以及国内其他新闻单位派驻的记者是否经常联系与合作?同当地别国驻外记者相比,您认为各自的短长何在(请举例说明一下您所认识的外国记者在敬业精神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彭嘉陵是我在人民日报经济部工作时的同事。当时把这位海外版的骨干记者调到经济部来很不容易。但她来了后一年左右,我就调到经济日报工作了,所以,一起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她在人民日报从事采编工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肖教授,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了解到,您教学生涯伊始就在新闻学领域教学钻研,三十余载的教授历程,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能否谈谈您最初接触新闻学的感受?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从事新闻学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记者 沈金萍)6月11日,人民日报社举行"人民号"上线发布会,宣布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正式上线.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2.0版和人民日报创作大脑、人民日报智慧党建平台同时对外发布.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阎晓明和中央网信办有关领导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采访了数十位出版社社长,您是我采访的第一位总编辑。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现在担任国内知名出版社的总编辑,您能否评价一下总编辑工作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初期,全国工作重点逐步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时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有一次在全编辑部大会上作报告的时候,曾传达胡乔木的讲话:“经济建设是目前全国的工作中心,我们的新闻报道也应该以经济报道为中心。”全场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大部分编辑记者是从解放区来的,一少部分是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华东九报协作会议在沪举行。由新民晚报社主办的第11次会议研讨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刊记者何斌采写长篇通讯,报道了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中宣部新闻局局长王福如以及华东各报总编辑们在会上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9.
如今,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记者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即便“蜗”在办公室,也能写出报道来.于是,便有记者不愿意下基层采访了,即便下去,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成了“车轮飞转,隔窗看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写打油诗揶揄:朝辞宾馆彩云间,百里万里一日还.群众声音听不到,小车已过万重山.  相似文献   

20.
年度观点创新周为民(《学习时报》总编辑):否定书生办报是不对的年度管理创新《国务院工作规则》发布: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对报道问题积极查处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恢复在台湾驻点采访台湾记者采访可聘大陆居民从事辅助工作出版互联网地图须国务院审批进口音像制品应报新闻出版总署进行内容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