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科学现象、科学活动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细致观察生活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大自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活”教材,学会探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法,利用儿童的生活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教育与儿童的生活、感性经验结合,把科学启蒙教育渗透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在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技能,至于可操作性及幼儿的需求、兴趣很少顾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科学现象、活动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利用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把科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对儿童的科学教育中,有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一是学科取向,二是生活取向。学科取向的科学教学以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为指向,教师往往从简单问题、单一变量入手,通过呈现一些典型情境或操作,揭示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目的是为儿童将来的学科性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生活取向的科学教学则以解决儿童生活中的具体科学问题为指向,从儿童生活中所遇到的科学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5.
陈敏 《考试周刊》2013,(34):189-189
<正>陶行知先生说:"想造就一个科学民族,必须培植造就科学的幼儿,由此才有科学的中国。"可见,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意识,促进未来人才提高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为了让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生活化,寻求更自然、更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科学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活动是神秘而有趣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科学教育内容人手,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探索内容,将科学教育活动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和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并创设自然化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以及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使幼儿在与生活经验、社会自然密切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使科学教育真正融入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8.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通过教育接受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是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贴近幼儿实际生活。众所周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刚刚开启,对事物和现象的本质非常模糊。因此,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将科学教育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及生活现象紧密联系,利用幼儿的现有生活资源认识科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优化幼儿教育模式是创新幼儿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对于幼儿教师潜在素质是一种挑战,这在幼儿科学活动领域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借鉴国外的教育观念,在科学活动中重视"儿童的科学",在贴近儿童生活的科学领域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顺利组织有效的幼儿科学活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儿童科学教育这块园地里,我们很多时候被"探究"、"实验"等科学课的专业名词标签化了,我国儿童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演变表明,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在儿童科学教育价值的认识上是有差异的。那么当前在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呢?在属于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的园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学前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是他们生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家庭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静 《成才之路》2014,(14):36-36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它强调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你就会发现任何事情都与科学息息相关。幼儿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感知着周围的世界,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往往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13.
陆义苹 《考试周刊》2014,(64):195-19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科学领域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等清楚地折射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本文从科学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科学活动场地要走向周边环境、科学活动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细致反映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幼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对幼儿的启蒙教育,进行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人手,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将科学教育活动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并创设自然化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以及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使幼儿在与生活经验、社会自然密切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使科学教育真正融人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5.
回顾我国儿童科学教育课程设置和发展的历程,偏狭的理性主义价值观与工具主义价值观是其多年的价值取向。重新认识儿童,从儿童是小小科学家反思批判当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发现儿童需要的是生活科学而非学科科学;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而应是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儿童不是接受式地学习科学,而是在探究、体验、发现中学习科学。  相似文献   

16.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自然教育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台梭利的儿童"工作"的思想和自然教育的主张在重要性、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给予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以启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既要发挥幼儿作为社会人的主体性,又要回归于自然。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活动在整个科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活动是主张儿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学习的一种科学教育形式。儿童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的科学过程与方法,是儿童参与生活、解决问题与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孩子智慧的最有效方法,这对于他们将来谋求进一步的社会生存与发展,获得高品质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20.
吴秀芬 《考试周刊》2014,(56):192-192
<正>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奥妙的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都有可能提出一些疑问,当孩子对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到好奇、产生疑问时,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知道一些科学概念,认识具体事物,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孩子大胆猜想、发问、验证。我们每周都有科学活动,怎样将这些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生活,让科学活动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呢?一、活动内容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