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谢华勤 《快乐阅读》2013,(24):126-127
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都很高,做的题目也很多,但是一碰到新颖一点或者综合一点的题目,学生的问题就暴漏出来了。他们只是单一地在做题目,并没有很好地去研究题目,更没有通过做题,悟出一点数学的本质和解题方法来.如何让学生从"做"数学到"悟"数学,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符涛 《考试周刊》2014,(16):74-74
<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创新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愈发重要。我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师创新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两方面谈谈对教学的看法。1.初中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的是题海战术,用大量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鼓励学生多做题,做难题,背  相似文献   

3.
正直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与人交往中需要直觉,阅读文章时需要感觉,文学创作时需要有灵感,科学发现中需要有顿悟,数学解题中需要有灵机一动和豁然开朗,甚至我们有时候做事情靠直觉。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都比较注重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学生做题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让学生去感觉、去猜测,其实数学直觉思维  相似文献   

4.
阅读数学教材 ,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因为在数学语言中 ,概念定义、公式、规则、法则等的叙述文字深奥难懂 ,又缺乏文采 ,与学生认识事物的身心特点有很大反差 ,不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读好教材 ,读懂教材 ,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笔者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引导入门。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做题兴趣浓、阅读兴趣差的特点。所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做题兴趣转化为阅读兴趣 ,并让学生知道 ,做题只是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 ,掌握知识才是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读懂…  相似文献   

5.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近6年的时间了,期中有四年都在高一,每教一次我的教案都要有所改动,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学反思,我曾听过一个教育学家讲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一个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同样的事,那只能是存在着,而不是活着。"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觉得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关系的等方面去考虑,不能孤立地看函数。以函数为例: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的反思性学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查阅的相关资料看,笔者尚未发现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环节角度研究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系统论述.笔者最近对180名初高中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听讲、做题,学习环节有缺失,尤其缺乏反思环节.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成了对付考试的教学,题海战术盛行,教师过分注重讲题和学生做题的数量,而比较缺乏讲题和学生做题后的反思.这样,不仅导致了数学教学中师生疲惫,而且也削弱了中学生的数学兴趣,最终造成数学教学低效.反思性数学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这里,本文主要探讨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内容、模型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彻底改变“课上教师机械讲解,课下学生模仿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课上到课下都必须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使教师在不完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讲解知识,为学生的导学、助学和促学。强调数学抽象和数学应用已成为改革数学教学刻不容缓的当务之争。  相似文献   

8.
刘文胜 《教师》2013,(7):97-97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课题很多,现我就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会做题与会"说"题这是一个有关教学目的性方面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容易把"会做题"作为学生"学会了"的标准。平时批改作业,看题目做得对不对,考试一题目对错评分,数学教学的结果变成简单的"对""错"二字。然而仅看题目做得对不对,往往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大家都习惯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数学教学以"练习"为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演例题、学生依葫芦画瓢做练习"的现象司空见惯,结果往往是"有师易、无师难",学生对数学越学越没兴趣,就算是那些所谓的数学尖子生也不过是"公式篓子、题型篓子",缺乏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会做题但不会讲自己的解题思路,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生活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我认为教师应该从如下着手,改变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传授数学知识.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  相似文献   

12.
潘晓花 《学子》2013,(10):45
在当前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题目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教学的效率非常差。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数学教学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数学的解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又例题,习题又习题",老师目中无人,目中无学生",解后并没有引领学生有效的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数学学习的表层——"死做题",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13.
徐花蕊 《考试周刊》2009,(52):68-68
我听了许多公开课,以概念新授课居多.我发现一个细节--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本没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数学课本被束之高阁.教师基本上都是把概念制作成PPT,学生默读或齐读,然后开始做练习.这种现象在不少老师的常态课上也会发生.提起数学,许多人就只想到"做题",很少有人把数学和"阅读"联系在一起.但以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阅读"教材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非常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数学家曾说:“学数学的最好办法是‘做数学’”.就中学数学而言,“做数学”也就是做数学题,教学实践也表明,学好数学的诀窍在于:第一是做题,第二是做题,第三还是做题.那么,题目从何而来?一是从课本中选来,二是从众多的参考资料中挑来,三是从网络世界里下载而来,不仅如此,题目还可从我们自己手中生产出来.教学实践还表明,针对我们教学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正>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旨在强调数学教学的重点是需要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就目前的数学教学状况来说,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沉溺在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只侧重于知识点的字面讲解和公式的死记硬背,结果往往是学生课上听得懂会做题,但到了课下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不会举一反三,考试连连失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以"得分高"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使得教师只教授做题方法,学生只学习考试考的内容,学习方式变得形式化,忽略了学科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科文化的重要性,作为理科中的重要一门学科,数学教学课堂更需要数学文化的融合。针对数学文化在中学课堂中的运用思路这一课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学文化的内涵,然后说明了数学文化运用到中学教学课堂的意义,最后阐述了几个让数学文化运用到中学教学课堂的途径,希望能为现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陆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1,15(4):116-117,119
随着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学数学教学必将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逐步转变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对此如何改变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急需解决的课题.而数学建模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大有益处,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知识的巩固,方法的优化,思维的提高都需要通过习题课的教学来实现,但是如果把握不好,习题课往往会成为"做题课",学生做题老师讲题,通过就题论题来完成教学任务,形成了学生死做题教师拼命讲题的恶性循环.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习题课中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提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教学体会 :平时讲过做过的题目 ,到考试时 ,依然有一部分人不会做 ,若将条件稍许作一些变更 ,则更加不会了 .在与学生交谈中了解到 ,课上老师讲的例题一听就懂 ,课后自己独立做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这些都反映着一个事实 ,题目讲了千千万 ,题目做了千千万 ,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解题能力 ?本人认为 :让学生学会观察才是我们的出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各种方式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 ,呈现给学生的数学问题的材料 ,只有通过学生的感知觉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并由…  相似文献   

20.
很多教师经常抱怨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教师与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在复习教学中长期这样做,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