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江 《江苏教育》2014,(10):31-33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作为园区学校发展共同体成员之一,努力改变学校原有的单子式存在样态与管理模式,在共同体的"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开阔视野,获益良多,深化了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尤其是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变革,在多方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莱芙和温格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理论之后,不少教育工作者尝试将这一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在课堂上构建实践共同体。但基于日常社会生活的学习与学校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在学校教育中生硬地套用实践共同体理论有损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先厘清概念,分析实践共同体理论的长处与不足,阐明实践共同体与学校教育的异同,以真正深入探讨如何将学校和社会联结起来,一起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共同体,使学生早日实现相关共同体的合法边缘参与,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向着成为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的方向成长。  相似文献   

3.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在高品质学校建设过程中,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出发,着力构建"卓越七中万达共同体"。围绕"同心、同向、同行",从本源和思想、格局和方向、策略和实践三个维度,形成"六力",实现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实现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科研水平。高品质学校建设应注重"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六力"的发展,从第一推动力(本源)、浑厚内驱力(思想)、核心领导力(格局)、相互作用力(方向)、探索创新力(策略)、持续发展力(实践)等方面不断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是"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重要路径。它可以改变小规模学校孤军奋战的发展状态,引领学校以实践作为主要生活方式,能够激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动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实践共同体在发展历程中对"领域""社团""实践"三个要素的处理会直接影响自身发展。基于此,在区域实践共同体的形成中要重视组织中的共同体;鉴别共同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并给予直接的支持;对共同体中关键人物的选择;区域内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职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实践意义入手,选取了职业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全面考察当前教研实施中的中职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的状况,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农村新办学校为研究背景,对学生学习共同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首先,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农村新办学校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然后,从组内任务分配不合理、学习共同体参与者范围较窄以及学习共同体间的交流过少三个方面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了更好进行农村新办学校学生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章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产生、发展、完善、转向与复苏的历史发展过程,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美好期待。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章程研究现状极为惨淡、乏力,研究内容较为单一、表面,现实实践大都观望、应付。因此,依靠政府政策支持与强力推动、加强学校章程研究与成果转化、建设区域教育智库与监督机制三大策略,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章程研究与实践的必由之路,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社会学习共同体是保障三大策略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努力的方向。宜兴外国语学校作为宜兴对外展示课改成果和教育形象的窗口,从2009年8月起,与宜兴市万石中学、范道中学组建了学校教育共同体,2012年共同体成员中又加入了宜兴市东坡中学。我们积极进行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实践,努力从根本上破解三所农村学校管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当今社会新思潮和新实践的影响下,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出现在各中职学校。它使中职教师更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与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已有水平,给工作和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展示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方式和途径。本论文论述了学习共同体的含义,探讨构建中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策略、对学校内教师间的合作、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益处,对于加强教师教育理论与改变教师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公共性与道德的公共性要求将道德教育置于公共性的视域下进行考量.从公共性的视域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其在价值导向上面临个人德性对公共德性的遮蔽,在主体关系上面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公共性的排斥,在交往实践上面临私人交往对公共交往的削弱等困境,从而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的出场逻辑.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作为现代性视域下意义重建的共同体,秉持公共价值优先的德育价值导向,倡导公共性的德育主体间关系,构筑公共交往的德育实践情境,在理论上有助于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学校道德教育要遵循公共性的运思逻辑,由内而外在激发多元主体的内生动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学校公共生活,推动学校参与社会道德治理等层面对道德教育共同体进行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11.
学校共同体在本质上是制度性的公共领域,公共性和民主性是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在公共领域内,完全的放任不能保证共同体的完整和平衡。因此,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对于构建真正的学校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具有多变性,彼此之间互为关联,平衡各方的利益和需求,把握制度的导向作用,利于学校共同体的稳定与平衡;利于构成要素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更利于学校共同体发展走向的均衡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透过晓庄学校在目的共享、责任共担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可以发现,陶行知强调的“学校是共同生活场所”的观念,体现的是一种“共同体”学校观。陶行知之所以强调学校应当成为共同生活的场所,与其“生活教育观”以及“社会即学校观”紧密关联。这也使其学校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共同生活”这一学校共同体构建的途径,也提醒我们从“学校与社会关系”这一更宽广的视角考虑学校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可持续学校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小学的发展已经陷入可持续性不足的困境中,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浅表性学习与厌学情绪弥散,校长、教师的应付性工作与教育热情隐退,学校之间的过度竞争与发展能量消耗,标准化要求与学校种群单一。突破这一困境需要我们确立一种可持续学校领导观。可持续学校领导观强调学习的深入性,追求领导的广泛性,关注领导的延续性,坚持领导的正义性,珍视教育生态的多样性。要将可持续领导从观念落到实践,需要我们构建起可持续学校领导系统,形成学校领导共同体,做好学校领导更替工作,并关注学校领导在纵向时间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空间的浮现及课程空间的建构为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维范式转换的可能性与可操作性。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建构文化符号与外部环境联动的实践空间、知识体系有机联结的认知空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体验空间。然而,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文化符号内外环境系统的空间割裂、知识体系的空间“碎片化”以及实践方式缺乏空间体验的问题。学校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转向应遵循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着眼完整深刻的共同体“课程绘图”,增强学校课程的空间意义;聚焦多元文化的交叠共生,提高学校课程的空间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校课程的空间体验。  相似文献   

15.
齐格蒙特·鲍曼在《共同体》一书中说,共同体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大家彼此信任、互相依赖。共同体允诺了安全感,但同时也剥夺了我们的自由。细细体味齐格蒙特·鲍曼的话,使得我们在追求三校托管共同体理想境界的同时,也更能体会到三校托管共同体建设的艰巨性。三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以街镇、(村)居民点为基本地域单元的社区成为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学校是社区地域范围内的专门教育机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与实践促使原本封闭的学校在资源、管理等方面寻求与社区的合作与共享.文章追溯了宏观历史背景中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演变、近代学校制度形成以来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演进,以及当代终身教育理念对学校与社区关系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必然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校改革的草根运动正在席卷日本全土。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如何生成的,提示了怎样的学校未来的形象呢?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创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着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在教职员室里孕育着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的同僚性;实现着社区的家长与市民参与的合作性学习。其基础就是立足于"倾听他者声音"的对话性沟通的创造。本文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哲学是基于怎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产生的,这种实践又将导致怎样的学校改革的愿景。  相似文献   

18.
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民族大中小学校落实民族工作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教育要从培养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知、形成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促进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行为自觉三个内容维度实现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然而,当下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的实践存在教育目标“碎片化”、教育内容“散点化”、教育方式“无序化”等现实困境。在实践路径中,民族学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循序进阶的目标体系、多元统整的课程体系、一点多维的教育方式,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萨乔万尼最早提出了学校道德领导理论,其理论核心是构建学校的共同愿景,形成学校共同体。本文从阐述道德领导理论的核心理念出发,对道德领导理论在学校管理的实践进行反思,进而提出践行学校道德领导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农村薄弱学校的路径与方法,并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探索了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意义,各种跨校协作共同体组织与活动,创新了校际协作管理制度,开发了跨校活动课程,使城乡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