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勒原理中的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结果四个基本原则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设计的系统模式。蠡园中学在借鉴泰勒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课程设计需求,将"四个原则"发展为"五组核心要素",即方向与共识、目标与水准、结构与比例、方式与流程、资源与工具。五组核心要素在涵盖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之外,进一步厘清了"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区别,注重理念与实践的互通,强调过程管理和对信息技术、丰富资源的利用,对当下的学校课程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针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化工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四化”教学模式。“四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普遍反映,"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概念抽象、理论深奥、难以掌握。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支持下进行课程设计开发和教学方法改革,配套实践环节与课程学习进行同步,强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了平面书本知识的立体映像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综合教学方法更加受到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要素”问题谈起,检讨在建构教育理论体系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道路,反思自己以往著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建构教育基础理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拉尔夫·泰勒以四个"泰勒问题"建立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架构——泰勒原理。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十年的今天,重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并以之为鉴,对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番反思很有必要。它将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生成’与‘预设’"以及课程评价的"‘一元’和‘多元’"的问题上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元 《中学教育》2009,(10):40-43
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学校组织内质之中的,难以被其他学校模仿的,并且能够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竞争优势。笔者结合上海市育才中学核心竞争力建设的具体实践,指出提升中学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策略,即通过发展学校文化来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通过增强执行力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优秀团队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西藏民族大学《政治学原理》课程教学实践,长期面临着课程的理论性逻辑性强且需要多学科知识支撑与受教育对象的知识储备少和知识面狭窄进而导致理解能力低下之间的矛盾。在教学改革中,着力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方面进行统筹谋划,逐步探索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民族地区需要、多学科知识渗透、案例教学与"三层次实践教学"交融运用、研究型讨论提升构成的"五要素"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因材施教问题,对培养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要素学校联盟"是创建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具有进步主义教育倾向的学校联盟系统。其十大共同原则和十四项实践基准一方面坚持了传统的进步主义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为迎合保守主义的教育政策对传统进步教育的原则进行了创新和变通。其在坚持共同原则和实践基准下注重发挥各联盟学校改革主体作用的松散型管理方式,是值得自下而上的学校改革学习、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2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与2013年版《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揭示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音乐课程发展方向,洞悉其背后的音乐教育价值取向,提出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艺术课程管理与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喻春兰 《教育学报》2007,3(3):34-40
概念重构学派和后现代课程范式是在对现代课程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在以概念重构学派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学者和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课程理论学者之间的激烈论争,可以看出现代课程与后现代课程范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优点也各有其局限性,两种课程研究范式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因而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禹晓成  徐进 《宁夏教育》2020,(10):18-20
西吉县吉强镇袁河中学经过艰苦奋斗,实现了从"空巢"学校到乡村教育振兴先锋的蜕变。袁河中学在精神文化塑造、德育品牌培育、教育质量过程管理、教师培养等方面都为乡村学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14.
<正>学校内涵发展是基于学校的内在规定性,通过学校运行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融合,彰显学校的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学校课程育人的目的。在学校运行各构成要素中,文化处于核心地位,是学校发展的精神之魂。江苏省无锡市胡埭中学将“立人”作为核心办学理念,生成了以“立人”为主题的学校文化,旨在培养有“为国为民之志、修德修身之行、成业成人之实”的大写的“人”。用“立人”文化观照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学校改进经历了从"制度驱动"到"系统发展"的变革历程,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农村学校改进有其特殊的现实矛盾性与社会制约性。立足对美国学校改进经验的本土化思考,我国农村学校改进应正视学校改进的文化性,尊重学校改进的实践性,注重改进内容的系统性,加强政府职能的服务性,提高改进主体的融合性,关注学校改进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建构已经成为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变量和重要前提。在分析"双师型"教师标准建设的逻辑起点的基础上,结合"双师型"教师核心素养要求和专业发展特点,探索构建了三维三级七要素三十一个指标内容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并从制订资格认证制度、构建双向实践机制和完善专项激励政策等三个方面对"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建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美国当代杰出教育家西奥多·赛泽的教育观、学校观、课程观及教学观探析其教育思想,并介绍了其早年创办的“要素学校联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当代进步教育运动下的学校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19.
在守恒的时间常量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获得感,是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认清的问题。管理者需要用集体的智慧去构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框架、策略及途径,使之达成管理者集体认识的"知"层面与实践落实的"行"层面的高度统一。实践中,学校应基于儿童立场,整体推进"N+X"课程设计与实践探索,使"深度学习"与"学科育人"相互融合,"实践探索"与"反思调整"相互跟进,"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相互渗透,"选课走班"与"定班走课"相互交替,落实"全面+个性"的发展方向,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校更有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周军夫 《小学教学研究》2010,(6):118-119,122
文化是复合、开放、动态的系统性存在.有其自身的深层结构和构成因子。这些内在的构成要素,也即文化的四重表现形式,大致可概括为:文化符号,人物及事件,礼仪习俗传统,信念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