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也2014页19号)第四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一条下面又讲了5点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分别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五点的确都是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真的要发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作用,还得落实到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上来。不管职业院校组织结构如何变化,也不管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如何影响职业教育,在未来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教育组织培养学生的主要渠道。换言之,职业学校学生还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几年后从事某一具体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当然,专门用于技能学习的课堂,其空间布局可能迥异于我们熟悉的教室。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职业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只有每一位职业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才会成为现实。今年的9月10号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按照惯例各级政府都要表彰一批教学名师,如果你留意历届教学名师的事迹,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数人都是课堂教学的高手,他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上,从这个意义上称他们为课堂教学名师亦不为过。特别是眼下,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成就普遍不理想,良好行为习惯尚没有形成,强调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试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3.
试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职业院校的外显质量特征即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  相似文献   

4.
目前,努力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已得到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但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理念上却比较传统。文本根据职业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以及目前职业院校师资水平现状,提出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像训练"工匠"一样。"工匠型"专业化发展既是职业院校教师从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向中国工业实力跨越式发展,这需要大量优质的职业人才作为支撑,而现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国家不断在政策层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其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现代学徒制"三二四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方参与、二主体实施、四要素构成、目标与标准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基于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考察或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所以,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首先要解决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如何保证职业院校的质量建设等问题。如果职业院校的质量建设缺少必要的保障条件,一切都无异于"画饼充饥"。一、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质量教育理念体现管理者和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水平。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概括来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就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教育理念。二、以科学的制度规范质量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好制度的判断标准如下:一  相似文献   

7.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崭新形势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尚且存在的不足愈发凸显,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在整体上还存在明显缺失。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是职业教育重点攻坚任务。本研究在分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及其运行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正确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观、制定科学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健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机制等优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观点     
建立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是大势所趋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基本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但相比世界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我们还不是一个职业教育强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尚缺乏一个在国家层面上相对统一的职业教育主导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缺乏主导话语权,这既不利于与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更不利于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首先是一个国家层面上的统领模式,它指导与引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其次是一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模式,它能有效地在各个职业院校中推广实施,是每个学校经过努力都可以实施的模式,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基础标准。作为主导模式,它既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特征,又能做到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知识、能力递进的学习;既能体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又能突出职业院校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各个职业院校在此基础模式上,可以根据学校不同,区域经济的不同发挥学校自身特性,开展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实践。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帮助社会与企业了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高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认可度,有助于企业参与和职业院校的合作育人。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可以认为是一项职业教育的国家政策,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的推动实施,可以引导职业院校更加清晰地认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基本要求,更科学正确地理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从而整体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从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校企合作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抓手,是能否培养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成人教育》2019,(8):88-93
为迎接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荷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采用国际化的职业教育学分转换体系、营造"在地国际化"的多元学习环境、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跨国流动,走出了一条非常有特色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借鉴荷兰经验,我国应坚定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理念,构建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坚持职业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策略。  相似文献   

12.
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是职业院校将技术积累进行有效转移、转化和整合而形成人才培养要素的能力,是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职业院校自身能力不断演化的结果。这种能力的形成以校企合作为载体,通过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转化与职业院校技术创新发展两条不同的机制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我国应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统筹建设水平,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技术技能积累组织建设,优化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推进综合评价改革等,助力职业院校有效提升技术技能积累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无论是职业教育的宏观方针,还是职业教育的中观或微观政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职业教育转型和在新时代价值的实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是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了顺利实现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和在新时代价值的有效实现,必须依据职业教育转型的本质与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科学审视现有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在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应贯穿"工匠精神"培育这条红线。  相似文献   

14.
胡莹  黄瑞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166-166
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职业院校存在的基础,是地方职业院校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文首先队职业教育的概念做出了相关的界定,提出一套适用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以及创新性来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此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怀海 《考试周刊》2011,(84):195-195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经之路、成功之路,许多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校企合作成效的现状不容乐观。作者在对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效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追求数量扩张,更要注重质量提升,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民族地区现有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民族特色、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职业院校+地方+行业"的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构想,并对该模式的提出依据、内涵进行了论证。最后对"职业院校+地区+行业"的定向培养模式进行构想和总体设计,以期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进而促进定向培养模式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运行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匹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需要从供给侧角度进行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加强制度保障、经费投入,需要职业院校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社会深度参与,为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条件和机会。  相似文献   

18.
绿色技能开发是职业教育系统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约束理论分析与解决职业院校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瓶颈",发现课程、师资和实训条件是职业院校培养绿色技能人才的约束点。基于此,提出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绿色化的具体要求和策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是必然。通过对广州市职业院校国际化现状调查分析发现,职业院校国际化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校校合作模式、校证提升模式和校赛提升模式,但存在的问题明显,影响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限制因素主要有认识因素、政策和制度因素、财政投入因素和质量监管因素。政府层面,完善政策、加大专项投入以及搭建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和信息支持是基础;院校层面,以国际化为途径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  相似文献   

20.
重拾"工匠精神"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将工匠卓越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贯穿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及其职业道德建设,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耦合起来,以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