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承的艺术,更是心理诊断和沟通的艺术。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两者之间搭建有效的桥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学生或教材解读的偏差,而  相似文献   

2.
要纠正历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对教材的随意解读现象。历史教师首先要树立历史大教材观:认识历史教材包含围绕教科书成套推出的教师教学指导书、视听教材、学生辅助读物等配套教材,也包含存在于浩瀚的历史资料中各种人类历史活动的原始资料、历史著述和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可以有图书、实物等多种呈现形态,教师和学生本身也是有生命力的教学素材。对教材的准确合理的解读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需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需要、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需要,新课程下历史教材解读的内涵主要有:读懂教育价值、读懂教学目标、读懂内容组织、读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必要的补充,进而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来解读相关历史,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效率。这些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教材结构,进行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是很重要的媒介,教师和学生是教材的使用者。整体把握教材,做出更好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与体系。所以整体把握教材,关注教学设计,是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口头禅。其中,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都会在“读懂学生”上下功夫,都会自觉地想到教学“前测”。如何有效地将“前测”应用到教学设计中去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以“前测”为依据设计更好的教学情境,以“前测”为根据把握好教学重点,以“前测”为论据突破教学难点,让“前测”照亮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从整体把握教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为此,我们要培养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学科教材培训、教师讲坛和构建学校课程等途径,让教师读懂教材、儿童、课堂,为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一、读懂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读懂了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一般来讲,在读教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对新教材知识体系缺乏正确、完整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很难利用知识间内在的关联结构来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支撑。那么如何使教师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我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结构图设计,使教材的知识系列显性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王连文 《山东教育》2013,(10):32-33
正确合理地解读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读懂读透文本。才能准确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广度、精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渠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实现课堂的优化.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结构的基本要素,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决定课堂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可以设计教学结构,并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认识结构,但这种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材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使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课堂结构和谐、统一,进而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对教材进行解读研究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多视角解读教材的策略,即从编者角度去钻研教材,领会意图,把握特点;从学生角度去钻研教材,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从教师角度去钻研教材,发挥优势,活化教材。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有效的教学设计以读懂教材与了解学情为前提,而读懂教材是要读懂教材的内容、编者的意图、知识的生长点、知识间的联系等。因此,设计教学前,教师要深刻地研读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让课堂教学更加简洁而有效。  相似文献   

13.
教师处理教材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教材进行解读、加工和使用的过程。教师处理好教材,可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的知识不断创生和增长。教师处理教材的基本策略有:改善教材表达方式,优化教材的学科结构,重建教材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承的艺术,更是心理诊断和沟通的艺术。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两者之间搭建有效的桥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学生或教材解读的偏差,而出现学生学习的“另类现象”并不少见。如何认识和分析这些现象并采取合理应对策略,既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也是重要的课堂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师对教材的基本看法影响着其对教材的使用,进而影响到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聚焦于教师教材观对教材使用的影响,选择16位教师进行访谈,分析教师的教材观及其对教材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存在“保守型”“妥协型”和“创生型”等多类教材观,依次映射“解读教材”“解释教材”和“解构教材”等教材使用方式。然而,高职教师的教材观普遍还没有深度理解教材的目标、内容、结构、价值和应用,从文本的教材到媒介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并未与教材共生共荣。因此,要整合教材观,推动教材观之间的互补;革新教师教学观念,强化教材理解与教材“二次开发”意识;深化教师合作,营造教材深度使用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和凭借。因此,读懂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一个教师的解读能走多远,他学生的理解就能走多远。教师的深度解读,会让教学指向意义探究性的,甚至是建构性的高度。”笔者以为,读懂教材需要把握住三个关键词:深度、整体、细节。  相似文献   

17.
"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园地中"字词句运用"是部编教材中的新栏目。面对这一新栏目,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准确领会编者意图。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紧抓"联系",把握三个关注:关注整体、关注综合、关注学生,这样才能发挥这个板块教学价值的最大化,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材,但教师的教学不能被教材所束缚。单一、机械地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些局限。教师通过认真解读教材,把握教材设计体系及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需求,创造性地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或是同一教材的单元设计,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深度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承的艺术,更是心理诊断和沟通的艺术.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两者之间搭建有效的桥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学生或教材解读的偏差,而出现学生学习的"另类现象"并不少见.如何认识和分析这些现象并采取合理应对策略,既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也是重要的课堂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界对教材观的研究成果基本没有影响到作为教材使用者的教师和学生。教师要进行文本解读与教学处理,就要具备相应的教材范例观。语文教材范例观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在教材的功能上以及教材的处理上都有特定的要求与内容。只有理解、掌握并正确运用,才能更好地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