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平 《江苏教育》2014,(10):11-11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理想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这是一个问题。尽管无数的办学者上下求索、"为伊消得人憔悴",但山依旧是山,问题还是问题。 让我们倍感兴奋的是,在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校长戴铜和他的老师们,正在用自己朴素无华的思想、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和塑造这样一所在他们看来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理想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他们每天心灵最向往的地方就是学校、教室,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上学""上班";进了校园、到了教室,总有许多问题、事情让他们顽强地入迷,总觉得时间“像子弹飞”,放学了、下班了,他们都有点依依不舍;对于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师和已经毕业的学生,曾经教学或求学过的校园和校园生活.也总是像一首歌唱的那样,让他们“一遍遍怀想”——他们怀想的是一段人生经历,也是一段心路历程,而洋溢其中的除了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优秀”和“幸福”.还有“丰富”和“快乐”。  相似文献   

2.
六(1)班自从搬进了新教室后,学生、老师就为教室的地面卫生头疼,新教室是石塑地面,不论扫、擦,还是墩,总是有些痕迹、斑点弄不干净,每天学校卫生检查都会被扣分。老师想尽各种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有一天卫生老师突然说:六(1)的教室地面的问题解决了。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年轻老师发来一封邮件,说的内容颇值得人认真思考。邮件很长,大意是说他们学校最近组织了几场名师报告会,邀请的都是一些"功成名就"的特级教师,讲的都是他们成长、成功的经历。领导们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以此来激励老师"振作"起来,向名师学习,走名师道路。这个年轻老师还说,对他触动最大的是一个名师在讲座结束的时候说的一句话,那个名师说:"我希望,甚至盼望,终有一天年轻的你们也  相似文献   

4.
正开学没几天,有值班老师怒冲冲地对我说:"现在的家长太不可理喻了!学校明文规定不可以随便进入校园,你劝告他们,他们还是带着小孩进学校。乱成什么样子了。"的确,新学期开学以来,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爱子心切,几乎每天早上替孩子背着书包送到学校来,到了校门口还不放心,一直送到了教室门口,甚至将书包放到孩  相似文献   

5.
正"晓华,你刚做完手术,肩臂的运动幅度不要过大,当心伤口呀!"。"那边那位大姐,你年纪大了,动作幅度小一点!"在新疆老年大学的舞蹈教室内,这位体态健硕、舞姿轻盈优雅的老师正一丝不苟地执教,她就是新疆老年大学艺术系主任覃荆楠。培根曾说:"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就如同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覃荆楠老师就宛如一位遣词造句、酝酿文思的诗人,在精心编排着用身体为语句书写的动人诗行。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来到学校后,最能给他提供安全感的活动空间是什么?中国老师会说:教室。美国老师会这样说吗?不一定,因为教室更多是属于美国教师的,他们没有中国教师意义上的办公室,教师备课、上课等事宜都在教师的教室中。也就是说:同样是教室,对于  相似文献   

7.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首先是构建并实施学校的文化特色。文化是学校存在的标志和本质的反映,其内核就是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价值追求。实践启示我们: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校,更谈不上是现代学校;追求卓越并富有特色的学校,如果没有卓越并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永远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是技术问题、战术问题,也不是方法问题、策略问题,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问题,也就是学校教育理想追求和学校教育理想实现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8.
"老师,我们班教室地上有废纸,今天被学校扣了两分……""老师,今天升旗时我们班有同学没穿校服,又被扣分了……""老师,我们班已连续三周没评上‘文明班级’了,什么时候才评得上呢?我看我们班完了。""就是!就是!"不少学生附和着……这是新学期开学后不久发生的一幕。作为班主任,他们  相似文献   

9.
教育≠教学     
我们做老师的从事的工作是教育,它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法制水平,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做一个真正的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有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并没有理解“教育”是什么,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完成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一任务,认为学生会考试、能考上好的高一级学校,那么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根本就忘记了自己的任务除了教书还有育人。如果我们随便走进哪一所学校、随便走进哪一间教室,去听听老师在讲什么,去看看学校…  相似文献   

10.
(一)前一阵,儿子在学校搞了一些动静,我两次被请到学校。一次是儿子在教室里面做"实验",把课桌侧翻过来放。他认为这样桌面有效面积更大:可以把喝水的杯子放在桌上,而不是扔在地下。他们那个小教室里塞了五十多个孩子,可想而知:人挨人。老师打电话来"告状",宣布儿子精神不正常。我当然不信,但还是去了学校。  相似文献   

11.
由于身体不适请了半天假,下午回到学校后惊讶地发现自己落下了很多功课——医保的名单得交给周琳老师、护旗手的演讲稿得交给章震老师……办公桌上的作业本更是堆得小山似的。走进教室,班上正在进行课外活动课,学生们都乱糟糟的。这是我这个学期第一次"丢"下他们,显然他们很享受这样的"无老师节"。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来到学校后,最能给他提供安全感的活动空间是什么?中国老师会说:教室。美国老师会这样说吗?不一定,因为教室更多是属于美国教师的,他们没有中国教师意义上的办公室,教师备课、上课等事宜都在教师的教室中。也就是说:同样是教室,对于中美学生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教室的桌椅摆放、用品准备、环境布置等,都和自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能够自主的,是橱柜(Locker)。  相似文献   

13.
正亲爱的宝贝女儿:这是爸爸写给你的第一封信。第一天,爸爸送你到教室门口,看着你噙着眼泪依依不舍的样子,爸爸心里其实跟你一样。看你安静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用小手擦着眼泪,却没有哭出声来,爸爸知道你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力气在克制。爸爸想对你说,宝贝这就是我和妈妈经常跟你说的"坚强和勇敢",宝贝做到了,你真棒!宝贝,进入幼儿园即是迈入社会的第一步,意味着你要独自去面对一些对你而言的大问题;也意味着你开始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圈子。从此  相似文献   

14.
华盛顿先生     
第一次见到华盛顿先生的时候,我还是学校特殊教育班低年级的一名学生。有一天,我来到十一年级的一间教室,等待我的一位朋友,就在我刚迈进教室的时候,他们班的老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把我吓了一大跳。只见他紧绷着脸,没有一丝笑容,神情严肃地看着我。他就是华盛顿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我到底是孩子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妈妈,就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了。""看到山区来的聋哑、智障孩子们通过我们的教育之后能正常融入社会,这是我最幸福的事情。"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唯一招收聋哑、智障学生的特殊学校,45岁的傈僳族女教师吉思妞是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和德育工作。怒江州山高谷深,当地群众很多都散居在山腰或半山腰地区,大多不识字。每当招生时,吉思妞和其他老师不仅要跋山涉水去找学生,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说。学校现有79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课程改革从一开始,人们就发现一个问题,这就是学校、老师、学生的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这个问题,已成为处在课改前沿的校长们的一个心病,引起了他们的焦虑和不安。虽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学校能够完全办得到的,但通过学校层面的努力,还是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7.
行胜于言     
<正>就如何"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这个话题,我主张行胜于言。这样思考并不是想否定对"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认识的重要性,而是相对而言,我们对"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认知并不缺乏,缺少的是具体、实在和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在现实中,不少校长就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可以口若悬河,其义也不乏全面和深刻,但观其行,言行差异极大,更多的不是他们的水平问题,而是不愿或不敢把"真正意义"变成现实。当下,不少大学附属中小学的校长都是大学教授担任,按理说,对什么是"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名研究生来到秦岭的一所希望小学支教。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面对新来的老师,孩子们显得很拘谨。研究生为了活跃气氛,问道:"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来上学都要花多长时间?"这招果然很灵,安静的教室一下子沸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报出了自己上学所需的时间:最远的说要一小时,最近的也有半小时。"还好。"研究生点了点头,心想路程并不是太远。从早上到下午,研究生一口气为孩子们上了七八节课,虽然累得快趴下了,可是他还是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很好学,他们明亮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放学时,研究生想,等孩子们一走,学校就冷清了,山里头,除了山还是山,不如趁天色还早,把孩子送回  相似文献   

19.
球赛     
正这学期我刚带这个班。一开始我很头疼,因为班里的6个男生在学校里名声很"响",教过这个班的老师都说他们调皮、贪玩、学习不主动、不按时完成作业。但我发现他们有一个优点——喜欢运动。开学时,我就发现学生们打乒乓球上瘾了。一天早上我去学校,看到全班男生都在打乒乓球,他们见到我就一窝蜂地冲进教室。我跟着进去,把球拍收了上来。球暂时是不能打了,但是看得出来,他们的心还是没有回到课堂上。  相似文献   

20.
家长也是"上帝"——英国学校为家长服务的几点做法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9月,我们宝安区教育局首批研修班赴英进行三个月的教育考察。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英国教室得知那位在全神贯注地坐在两名学习困难学生的中间像学生一样在听课的妇女竟是一位家长,正在做学校称之为“助手”(helper)的工作以后,就对家长同学校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后和校长、老师的攀谈中,我们得知:在学校中家长做老师的“助手”来协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在英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家长把学校和老师看做是通过教育孩子来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的“上帝”,所以都愿意为学校尽其所能。那么学校又是如何定位家长在学校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