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我们来自超新星爆发,这并不是一个笑话。根据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比锂元素重的元素只能在恒星内部核反应或者超新星爆发过程中产生,宇宙大爆炸时期形成的轻元素仅有氢元素、氦元素以及锂元素,其他的更重的元素来自于恒星的演化过程。比如一颗超新星,当大质量恒星的燃料耗尽时,就会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最后以超新星爆发形式结束。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最近的一项分析,正在经历超新星爆发的垂死恒星,就像宇宙中的水泥厂,向外喷吐水泥的粉尘。水泥是由水和硅酸钙混合而成的,而硅酸钙又是一种由钙、硅、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当大质量的恒星死亡,发生超新星爆发时,会来一次"清仓大甩卖",把一生中核聚变形成的很多元素抛到宇宙空间,其中就包括组成水泥的所有元素。但因为我们从来不知道该如何在宇宙空间寻找水泥分子的踪迹,所以也就一直不知道宇宙迄今已经制造了多少水泥。  相似文献   

3.
黑洞揭谜     
黑洞多数是大质量恒星死亡时超新星爆发的产物,它强人的引力使得光都无法从其中逃脱,因此被称为"黑"洞.由于所有的光都被"囚禁"在里面,所以黑涧边界以内的任何事件都不能被我们看到,这个边界叫做"事件视界".  相似文献   

4.
宇宙中的大质量恒星在临终之时会发生爆发,在短短几天内释放出相当于普通恒星几十亿年发出的能量,这就是天文学上的超新星爆发现象。虽然超新星转瞬即逝,不过留下的痕迹却可供人们追思它往日的辉煌。就拿超新星1054来说吧,它爆发抛出的气体残骸,形成了著名的蟹状星云,留下的核心部分则成为了一颗中子星,发射着稳定的射电脉冲,所以也被称为脉冲星。  相似文献   

5.
黑洞的奇异家庭 黑洞是引力所创造的奇迹,是光都无法从中逃出的无底洞。宇宙中有着各式各样的黑洞,有些是大质量恒星走到生命尽头、经历一场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遗骸;有些则藏身在星系中心,拥有相当于数十亿个太阳的庞大质量。理论物理学家推测,大型强子对撞机也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来。  相似文献   

6.
我们来自恒星? 我们的身体是由碳、氢,氧、氮、硫、磷等化学元素组成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最初只出现了氢和氦这两种轻元素,它们的原子质量很小.而我们身体里那些更重的元素来自早期恒星的聚变和爆炸.在宇宙早期出现的第一批恒星往往质量很大,它们在激情燃烧之后,往往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终结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超新星遗迹     
大质量的恒星寿命将至的时候是“不甘心”默默死去的,它们在临终前会爆发出最后力量,发出的光甚至胜过整个星系的亮度,这就是超新星爆发。爆发抛出物质和星际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美丽的星云,遗留在宇宙中,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这些超新星遗迹,可以揭示当年超新星爆发的秘密。结合不同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星云如同宇宙中的五彩霓虹灯,正在发出从X射线、可见光直到红外线,各个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8.
黑洞是宇宙中的神秘天体,许多黑洞是由走到暮年的恒星爆炸后形成。根据一般的天文学理论,如果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8倍或更高,其死亡时就会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  相似文献   

9.
从字面理解,人们也许会认为超新星是出现于宇宙中的一颗新的星体。其实不然,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之际,正是恒星毁灭之时。一颗古老恒星,做出一次最闪亮耀眼的“谢幕”,百万年后的今天,天文学家们仍能还原出它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正超新星:行星与生命的基础超新星爆发后,形成了许多元素,它们在广袤的宇宙中"历险",以尘埃的形式扩散并且与宇宙中的氢分子团混合。氢分子与超新星抛出的尘埃形成的混合物,会形成下一代恒星以及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太阳与地球就是这么形成的。如果没有超新星合成出的物质,太阳依然可以形成,因为太阳主要由氢构成;但如果没有超新星,地球就无法形成,因为地球上的所有金属都来自约50亿年前甚至更早的超新星爆发。  相似文献   

11.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7):I0002-I0002
这是艺术家描绘的一颗脉冲星和它周围的景象。利用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望远镜,人们在它的周围发现了碎石盘。这颗脉冲星曾经是一颗巨大的恒星,但是在10万年前,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发生了超新星爆发,解体后灰尘残骸分散到太空。其中一些灰尘再次被死亡的星体吸引,围绕着残存的恒星核即脉冲星运动。超新星是宇宙中铁、氮和其他“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星体喷射出这些元素,灰尘凝集,形成尘埃云,成为新的恒星和行星的诞生地。这个新发现的脉冲星给了人们启示,不仅新诞生的恒星周围可能形成行星,超新星也可以利用重金属元素形成自己的行星。脉…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创新》2005,(2):37-37
日本名古屋大学福井康雄教授近日确定了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的超新星爆发残骸。这一残骸位于天蝎座方向的“G347·3—0·5”。经考证,在中国历史文献《宋史》中,有7处记载了这一超新星爆发。据报道,这颗超新星是质量约为太阳10倍以上的恒星,在其“行将就木”时发生大爆炸,发出异常明亮的强光。中国的《宋史》记载了这一天文奇观,大致内容是在公元393年前后曾发生过超新星爆发现象,这也是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超新星爆发记录。福井教授通过名古屋大学设在智利的电波望远镜“南天”发现了这一超新星残骸,残骸距地球约3000光年,爆发发生时间距今约1…  相似文献   

13.
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引力使时间、空间弯曲的原理,此后不久,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在求解引力场方程时,提出了宇宙中存在着一种不旋转、不带电、球对称的致密天体——黑洞。关于这种致密天体的形成,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质量的恒星在经过超新星爆发后,如果其中心余下的恒星物质质量超过3.2个太阳质量,恒星坍缩的结果便是形成致密天体黑洞。然而一切正规天体都有一个引力作用的极限,黑洞也是如此。当一个黑洞的总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内部巨大引力作用使黑洞里的所有物质都以极大速度向黑洞中心聚拢,最终,所有物…  相似文献   

14.
普通恒星死亡后生成的黑洞都不是很大,一般也就是太阳质量的3到40倍,但是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大得超过一百万个太阳质量,有的甚至达到100亿个太阳质量!这些黑洞怎么会如此大个?出生的时候就这样吗?科学家普遍认为,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是因为吞噬了周围的恒星才变成庞然大物的。  相似文献   

15.
徐玢 《科学中国》2006,(11):26-30
初闻超新星.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它是一种初生的恒星。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超新星指的是恒星在“临死前”的一次剧烈爆发。这类爆发是宇宙中最为激烈的天体物理现象之一。整个爆发过程大约只持续一秒钟.但却会释放出10^44-10^48焦耳的能量。在爆发时恒星光度的变化非常明显,变化幅度超过17个星等,即增亮千万倍以10^10上,可以达到10~倍太阳光度.比一般的星系还要亮。爆发会瓦解恒星.将构成恒星的物质向整个星际空间抛射。超新星爆发的结果或是将恒星物质完全抛射,  相似文献   

16.
如今宇宙中,恒星的质量不能肆无忌惮地增大,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地球人看来,太阳是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它拥有相当于33万个地球加在一起的庞大质量。不过在恒星的世界中,太阳也只是个平淡无奇的普通角色罢了,宇宙中有更加巨大的恒星,无论是质量还是亮  相似文献   

17.
寻找夸克星     
大质量恒星死亡之后,可能形成比中子星更加致密的夸克星。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迄今最大质量黑洞被发现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联合发表一项最新科学成果: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恒星级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  相似文献   

19.
白矮星     
上个世纪初天文学家发现了白矮星。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天体,它们颜色偏白,说明表面温度很高,可是发出的光却很弱。一般恒星的光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恒星的温度;二是恒星的大小;温度越高,恒星越大(相当于发光面积越大),整颗星发出的光就越强。现在白矮星温度高,光度反而低,这只能说明它们个头非常小。  相似文献   

20.
据国外媒体报道,黑洞作为宇宙中奇特的天体,我们通过认为它们不会发生与超新星爆发类似的物质抛射事件,更多时候认为黑洞可以吞噬一切,物质落入事件视界并形成可视的吸积盘,但有时候黑洞在吞噬恒星物质过程中会释放出伽马射线暴。科学家认为黑洞的质量范围处于100至10万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