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捷 《中国教师》2012,(16):43-47
<正>"写作本位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学者提出的新观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写作本位阅读教学"时,要做到化大为小,以理念为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促成理念与实践的交融,将之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步骤。本文结合笔者近五年来所获的"写作本位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管建刚老师"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主张在小语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种过度强化"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有些矫枉过正。一、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未能全面体现课程性质课标明确说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单纯或过于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至多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略或减少了阅读教学应有的"人文性"。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以读促写",这是我国语文教育界长期流行的读写观。近年来,有学者指出"以阅读为本位"的传统读写观存在着各种弊病,并提出了以写作为本位的新型读写观及阅读教学观。与传统的"阅读本位"相比,"写作本位"阅读教学更重视学生的"说"和"写",更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更能激发出学生的言语潜能,更有利于切实提升学生的言语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写作本位"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回归学科的本质是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语文教学需要秉持着"儿童本位、实践本位、语言本位"的原则,突出语文学科自身的独特性.阅读是基于各种内容的文本展开的,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出现方向偏离的问题,更注重让学生尽快了解文章的内容,而并非带领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文章整体的语言、结构、情感.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探寻语文教学新途径,化繁为简,让学生沉浸在本真的语文阅读课堂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写作本位’比‘阅读本位’更能达成教学结构和功能的和谐统一。"虽然我并不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实现"指向写作"的完全转身,但是潘新和教授的主张的确给徘徊于浅层阅读分析之中的语文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一"指向写作",促进阅读教学内容的深度把握《轮椅上的霍金》是一个励志故事。课后有一个问题:"默读课文,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并没有难度,教学却无法深入推进。其实这样的例子太普遍了,很多阅读课也都是找到中心后让学生寻找印证内容,语文课始终在言语内容上徘徊。"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言语内容走向言语形式,从言语形式的角度思考文章"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本位”是读写互动的新路径.从写作最基本的方式、方法入手,在阅读课堂中随机仿写经典的句式、段式和全篇的布局谋篇,在读中习得方法并进行模仿操练;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文本中的矛盾点、关键点、精彩点、空白点,深入体悟并不露痕迹的随文练笔,在读写互动中既加深阅读体会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习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基于“写作本位”的单元整组阅读教学,紧紧抓住一组课文中的语言训练关键点和布局谋篇的特色开展教学,从阅读一组文本的第一篇课文时就落实随堂习作,在读写互动中切实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读与写的关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绕不开的话题,"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概念的提出和实践为读与写的关系带来新的变化。论文以管建刚《理想的风筝》教学为例,尝试从"篇与段"的教学、"还原"教学策略和"留白"艺术三方面展开论述其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出了对语文教学本位的思考:以"言语生命"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概念。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这才是回归本位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上,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学生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  相似文献   

9.
"表达本位"吸收了"言语交际学""语用学""言语教学论"等理论,基本形成了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教学体系,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相吻合。同时,"表达本位"更立足于人的层面,把儿童的阅读与写作变为"我"与"你"的对话,是独立言语人格为培养取向的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评析文章王长富《读写良性互动的实施策略》,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7期·上胡生友《"写作—阅读"教学方式初探》,原载《语文建设》2013年第6期陈金铭《对话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原载《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3期【原文提要】近年来,关于读写结合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逐渐深入。继2012年几篇读写结合理论研究的力作之后,2013年关于读写结合的研究在实践方面有了比较充分的探索:有人提出读写良性互动的实施策略,有人提出"写作—阅读"教学模式,有人进行了深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思想。这些探索对于推动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的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11.
"写作本位’比‘阅读本位’更能达成教学结构和功能的和谐统一."虽然我并不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实现"指向写作"的完全转身,但是潘新和教授的主张的确给徘徊于浅层阅读分析之中的语文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指向写作",促进阅读教学内容的深度把握>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个励志故事.课后有一个问题:"默读课文,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内容的理解上并没有难度,教学却无法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2.
在"写作本位"的读写观里,"读完"(即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读中学到的内容用于文章写作中,这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抱着尝试的态度,我在日常的阅读教材中寻找"写作本位"读写互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儿童本位"思想是目前教育领域针对低龄儿童教学的指导思想,"儿童本位"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本位"思想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儿童本位"思想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从教材内容生活化、语文练习实践化、教学方式符合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儿童文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儿童本位"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芮宏 《甘肃教育》2013,(21):74-74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则有136篇(与旧版课标相比,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对于新课标的这一变化,有人解读为“降低了写作要求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并据此提出一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语文教学是写作本位而非阅读本位。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的语文教材以文选来组织单元,外挂写作练习,体现着"阅读本位"的观念。课堂教学的中心是阅读,几乎是讲读、感悟课文一统天下。读是读,写是写,读与写常常脱离。"写作本位"的读写观强调: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有意识地往写作能力培养上迁移,尽量使阅读能力转换成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能。基于"写作本位"教学观,本文把单元的课文和习作看做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一、为写择读,分点对接站在写作本位的角度来设计单元的习作课和阅读课,  相似文献   

16.
闫盼盼 《教师》2014,(30):70-70
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表达本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是现阶段教育思考的重点,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在"写作本位"的读写观里,"读完"(即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读中学到的内容用于文章写作中,这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抱着尝试的态度,我在日常的阅读教材中寻找"写作本位"读写互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先生提出: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育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上,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随文练笔就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它通过阅读中有效的练笔来启发学生写作,从而实现写作训练.那么,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回归文本本位呢?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语文教材以文选来组织单元,外挂写作练习,体现着“阅读本位”的观念.课堂教学的中心是阅读,几乎是讲读、感悟课文一统天下.读是读,写是写,读与写常常脱离.“写作本位”的读写观强调: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有意识地往写作能力培养上迁移,尽量使阅读能力转换成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能.基于“写作本位”教学观,本文把单元的课文和习作看做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且一向都是人们关注较多的一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作品本位还是学生本位又是一个热点问题,人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观点、看法。本文也主要对这一问题谈点看法,并作简要评述。阅读教学中,作品本位还是学生本位,其实质是一个何者为手段,何者为目的的问题。作品本位论者主张作品的阅读为目的,学生阅读只不过为了吸取作品中的信息罢了;学生本位论则认为学生本身的成长才是目的,阅读作品只是一种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作品本位论者眼中,作品是神圣的、权威性的,对于作品,只能接受,不能怀疑。因为,选入课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