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拜读了萧宗六教授《“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说法不科学》(载《江西教育科研》1992年第2期)一文后,在此,谈谈我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一点认识,与萧先生商榷,并请予以指正。1.“培养非智力因素”是作为学习理论提出来的,但可以扩展为“工作理论”和“管理理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特征,是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兴趣、爱好、意志、情感、气质、性格、习惯等。“培养非智力因素”一开始是以一种“学习理论提出来的。近几年来,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用来指导教育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  相似文献   

2.
《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出版由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生导师沈德立教授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沈德立教授和他领导的科研协作组,长期以来,对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天津市和国家教...  相似文献   

3.
施月平 《教师》2011,(11):71-71
曾经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也指出: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水平,对幼儿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读《非智力因素理论果真漏洞百出、悖于心理事实吗?》想到的几点─—再评非智力因素理论周作云,吴天武,蒋崇才燕国材同志发表了一篇题为《非智力因素理论果真漏洞百出、悖于心理事实吗?》的文章(《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四期。简称“燕文”。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  相似文献   

5.
说说“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的漏洞周作云,蒋崇才,吴天武燕国材同志在《进一步谈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一文(《江西教育科研》,1995.3)中,郑重表明:“我的所谓IN结合论是由‘三条核心思想’和‘五对十个判断’组成的。前者即...  相似文献   

6.
最近读到周作云等同志所撰写的《评“新的教育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一文(载本刊1993年第1期。以下简称“周评”),颇受启发。但“周评”对非智力因素理论所提出的某些带有指责性的评论,却是我不敢苟同的。现就管见所及,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作为对“周评”的评论,并希望海内方家与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7.
六谈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1988年至1993年,在本刊就非智力因素问题陆续发表了5篇文章,总共谈了17个问题,是谓“五谈”。这五篇文章均收录在我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实证与实践研究》一书中。近两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讨论,故继续撰写此文,是谓“六谈”;此后如需要,拟一直写下去。本文打算谈如下三个问题,请海内方家与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教育报刊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说法: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同智力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认为“转化差生仅仅强调发展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还要从培养非智力因素上去着手。”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等于智力因素加非智力因素。”(均见《山西教育》1991年第1、2期《差生的转化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说法,时下不仅相当普遍,而且大有扩展之势。从一些文章看,已经由学生扩展到教师和校长身上了。据我所知,“培养非智力因素”原是对青少年学生说的,是  相似文献   

9.
读《非智力因素理论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贡献》想到的几个问题──三评非智力因素理论周作云,蒋崇才,吴天武一颜世富同志在其《非智力因素理论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贡献》(《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4期,(下简称《贡献》)一文中断定:1、认为"非智力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固然与学生智力因素有关,但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动机、情绪、意志等也不无关系。我运用“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做了一些调查及实践,发现“兴趣”是“非智力因素”诸多因素中起杠杆调节作用较为重要、关键的一个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总结自己丰富教育经验时指出:“学生的智力兴趣越浓  相似文献   

11.
读《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读了沈德立教授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深感受益匪浅.该书从理论、实验与实践三方面入手,对非智力因素做了全面的研究与探索,详尽地论述了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功能以及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介绍了非智力因素的测评手段及其培养的原则、方法、途径,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非智力因素研究的背景与发展现状,界定了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功能.第二章进行了非智力因素的理论探讨,阐述了非智力因素与全面发展、与教育原则、与德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第三章论述了采用自制问卷对我国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第四章探讨了非智力因素测评的理论依据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测评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方法.第五章专章讨论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包括培养原则、途径、方法,以及各种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措施.第六章通过三个自然实验的展示验证研究者所设想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模式.第七章总结概括了中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究竟是谁歪曲了创立非智力因素理论的事实真相──与邹大炎同志商榷颜世富,廖列海,柴勇敏,王芳斌一我们拜读河北师范大学邹大炎同志的大作《炎炎非智力因素问题》 ̄①(以下称“邹文”)一文后,他的有些看法我们不敢苟同。邹文主要谈了三个问题:发明权问题、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13.
现代实验儿童心理学家,天津师大沈德立教授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犹如心理学书海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光彩照人。本书作者满腔热情勇于攻克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理论与实践这样艰深课题的精神,以其深邃的理论思考,严谨的实证科研态度,及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风,令我折服,通读全书,颇有收获。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是传统“三分法”不合辩证法的表现周作云,吴天武,蒋崇才为什么会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燕国材在《再谈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3期)中讲得清楚:“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充分...  相似文献   

15.
骆秀萍 《生活教育》2014,(14):87-88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对其终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主要阐述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如何进行幼儿学习兴趣、创造品质及合作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十谈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专门针对《智力心理学》的有关言论,对三个问题做了反的批评:(1)关于非智力因素概念的“谱”与“离谱”问题;(2)关于我所提“一条假设”的科学性问题;(3)关于某大学学报组织非智力因素讨论是“明智之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课题界说及研究背景影响初中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考查,除了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同样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大面积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不应只重视与认知过程直接有关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开发,还应重视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抱负水平和自我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自燕国材教授一九八三年在《光明日报》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以来,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对非智力  相似文献   

18.
再论“非智力因素”问题──答颜世富等四人邹大炎最近,有友人函告,在《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2期上刊载有与我商榷的文章。后借来刊物拜读,知是燕国材教授的四位学生写的为老师辩护的文章,题目为:《究竟是谁歪曲了创立非智力因素理论的事实真相─—与邹大炎同...  相似文献   

19.
辩证看待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十一学校高级教师李淑华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193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亚里克山大在其《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此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划分及二者的关系,逐渐为大多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所...  相似文献   

20.
非智力因素是与智力因素相对而言的,《论语》中有一句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能”是“会做”,指的是智力因素;“为”则是“肯做”,属于非智力因素。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学生本人的疏忽大意或由于教师缺乏指导,学生在某些方面没能做或没有做好导致失分。如果指导学生在考试中采取适当的对策,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即可提高整卷的分数、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