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动眼神经海面窦段及面听神经桥脑小脑角段显微血管供应。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法显露并观测了40侧动眼、面听神经动脉来源。结果:80%的脑膜垂体干及海面窦下动脉发出滋养动脉至动眼神经;面神经桥小脑角段主要由小脑下前动脉发出的迷路动脉、回返穿通动脉供应。结论:动眼、面听神经毗邻结构复杂,滋养血管细小,手术时应特别注意辨认和保护动眼和面听神经的显微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颅多普勒(TCD)评价后循环缺血的价值。方法:对56例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颅MRI发现脑干、小脑、枕叶梗死灶共46个;椎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达39例(69.6%)双侧椎动脉不对称、粗细不均,10例(17.9%)一侧椎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狭窄,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TCD显示血流速度异常者40例(71.4%),频谱异常36例(64.3%)。结论:MRI和TCD能给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MRI优于TCD。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颅内段面神经的血液供应及与供血血管相对位置的显微解剖关系。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乳胶红的成人尸头20个(共4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对实验测量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在40侧尸头标本中颅内段面神经均由小脑下前动脉分枝供血。②小脑下前动脉在内耳门前走行在面听神经之下的为19侧(47.5%);走行在面听神经之后的为8侧(20%);走行在面听神经之上为3侧(7.5%);穿行在面听神经之间4侧(10%);走行在面听神经之前6侧(15%)。③小脑下前动脉与面神经接触率为65%。结论:颅内段面神经血液供应来源单一,并且小脑下前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与面神经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 CB—HRP 逆行标记法研究了供应大白鼠左前肢部分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内的分布节段和位置。供应三角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 C_4—_6节段同侧前角的腹外侧核,供应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运动神经元分别位于脊髓 C_4—_7和 C_6—_8节段同侧前角的背外侧核,供应指浅屈肌、指总伸肌和拇短屈肌的运动神经元分别位于脊髓C_6—T_1、C_4—T_1和 C_7—T_1节段同侧前角的背外侧后核,证实脊髓颈膨大处前角外侧细胞群由腹侧向背侧依次支配肩肌、臂肌、前臂肌和爪(手)肌,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所在核团的背外侧部,而支配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所在核团的腹外侧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为临床提供锁骨下动脉狭窄及脑缺血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及治疗后随查.方法:对12例临床表现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颈部动脉、椎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返流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临床诊断、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两例延髓内侧梗死病例观察,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两例延髓内侧梗死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比较,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血管供应、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两例病例临床表现及头颅MRI均符合延髓内侧梗死特点,病例1(病灶累及单侧)预后较好,病例2(病灶累及双侧)预后较差.结论: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临床上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双侧发病者更为罕见,以对侧面部和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受累)、深感觉减退(内侧丘系)、以及同侧舌瘫(舌下神经及纤维受累)为特征,主要为发自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前内侧穿支及脊髓前动脉闭塞所致.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延髓内侧梗.死(MMI)患者均有肢体瘫痪,大多数病例临床缺乏典型三联征,临床定位体征不明显,故临床易漏诊,诊断主要依据头颅MRI.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当用力、激动等外加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因压力的变化致该分支动脉破裂出血。大量血液渗入脑实质,可导致昏迷和瘫痪。三年来我院共收治脑出血者262例,其中男140例,女122例,年龄在35-80岁之间。发病季节,以寒冷季节为多。死亡率为62%,小脑出血26例,桥脑出血24例。下面介绍几点护理体会: 1 心理护理 轻症者或由昏迷转醒清醒后,因偏瘫或失  相似文献   

8.
第一部分目的:观察配戴渐变多焦镜后老视者脑血供的变化情况。方法:对初次配戴渐变多焦镜的老视者(渐变镜组)于未戴镜、戴镜2周、3个月、半年时分别测定其脑血流速度(包括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收缩峰及舒张峰血流速度),并与非渐变镜配戴者(非渐变镜组)做随机对照,比较两组戴镜前及戴镜后不同阶段的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测量股深动脉及其分支的位置。方法:选用25具正常成年尸体(50侧),以股骨大转子最凸处为标志分别做水平线(X轴)和垂线(Y轴),分别观测股深动脉及其分支的位置。结果: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均可以股骨大转子平面为标志分为上、下两型。股深动脉起始部位于距Y轴75.59±9.65mm,X轴上、下方约10~14mm左右的范围内;旋股内侧动脉的起始部位于距Y轴75.72±8.99mm,X轴上、下方10~14mm左右的范围内;旋股外侧动脉起始部位于距Y轴68.93±8.67mm,X轴上、下方9-15mm左右的范围内;第一至第三穿动脉起始部距Y轴的距离分别为66.81±7.12mm、64.25±7.25mm、62.36±8.98mm,与X轴的距离分别为71.85±13.84mm、107.27±21.51mm、137.19±21.24mm。结论:股深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起始部的位置大约都位于股骨大转子平面上、下方约1cm距股骨大转子水平距离约7.5cm的范围内,各穿动脉的位置大约位于股骨大转子平面水平以下7cm、11cm、14cm距股骨大转子水平距离约6~7c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肺内的血管     
肺内具有两套血管系统。一套是肺循环血管系统。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后随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其分支与支气管树伴行,最后形成包绕于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由于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内的氧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六,而二氧化碳的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小,所以氧进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出来,进入肺泡。毛细血管网再逐渐汇合成小静脉,最后汇合成肺静脉,回源至左心房。这套血管系统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作用。另一套血管系统属体循环的一部分,包括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网及支气管静脉。支气  相似文献   

11.
一、“双脑教育”思想的内涵“双脑教育”,是指“左脑 右脑”、“大脑 小脑”、“人脑 电脑”的协调教育,分别阐述如下。左脑 右脑: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在保持原有左脑积极加工的基础上,强化右脑,充分开发右脑潜能,优化左右脑的协同作业。研究发现,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在进入大脑之前大部分是整齐规则地  相似文献   

12.
发生于鼻腔后部的顽固性鼻出血用传统的前后鼻腔填塞的方法难以彻底止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选择性栓塞颌内动脉、面动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良好[1],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3年2月-2009年2月顽固性鼻出血病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1~73岁,平均47岁,均经反复前后鼻腔填塞等处理无效。其中肝硬化引起顽固性鼻出血13例,高血压性鼻出血26例,不明原因性鼻出血7例,均为单侧。采用Seld inger技术,经股动脉引入5 F导管,通过导丝、导管配合及成袢技术,将导管选择性置于双侧颈外动脉开口。先行颈外动脉造影,判断出血的侧别、原因、颈内及颈外的交通情况,明确出血的分支及开口位置后,建立路标并在其指导下超选择插入导管。依血管粗细用不同造影参数行动脉造影,在出血动脉近端缓慢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对出血血管鼻支进行栓塞,阻断出血部位的末梢血管。本组栓塞面动脉30例,双侧上颌动脉14例,单侧上颌动脉和面动脉2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2护理2.1心理护理采取DSA技术进行止血治疗患者一般均为经临床多种方法治疗无效仍反复出血者,加之栓塞术属于创伤治疗,患者及家属可能存在怀疑、担心、恐...  相似文献   

13.
肺内的血管     
肺内具有两套血管系统。一套是肺循环血管系统。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后随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其分支与交气管树伴行,最后形成包绕于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由于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内的氧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大,而二氧化碳的分压比毛细血管的小,所以氧进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出来,进入肺泡。毛细血管网再逐渐汇合成小静脉,最后汇合成肺静脉,回源至左心房。这套血管系统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作用。另一套血管系统属体循环的一部分,包括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网及支气管静脉。支气管动脉起始子胸主动脉或助间动脉,而不是肺动脉,每肺一般有1~3条,较细。入肺后其分支也与支气管树伴行,沿途形成各级毛细血管网。其内流的是动脉血,所以营养着肺内的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中避免损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结合医学生实践教学训练,对46具(男41具、女5具,共92侧1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成人尸体标本喉返神经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颈部左、右侧喉返神经分别为95.65%、78.26%,始终走行在气管食管沟内;喉返神经的喉外支以1~2支型为多见,占80.43%;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分为5种类型,左右侧有明显差异;喉返神经的喉外支分支点在甲状软骨下角尖端约14.5~70.0mm范围内。喉支分支点与甲状腺下角尖端的距离为16.5±7.5mm。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变异及其毗邻关系.以防止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实验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化学》第二册(2007年1月第2版)第14页[实验1—7]: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通入另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如下图)。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片刻后,将加入稀硝酸的试管上的胶塞取下,使空气进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初中时期语文教材的编排非常注重对人格的教育、培养。一、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道德、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生动活泼的过程,而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方面的素质涉及到人的耳、目、口、手、体、脑、心。耳,关系到听知能力,从各种媒体、不同人物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生再造的"第二次诞生",初中时期语文教材的编排非常注重对人格的教育、培养. 一、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文人格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道德、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并使其发展成为生动活泼的过程,而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方面的素质涉及人的耳、目、口、手、体、脑、心."耳、目"属于汲取信息的能力;"口、目、体"属于输出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脑、心"属于人格的发展.无论是汲取信息,还是输出信息,最终是为了发展人的思维认知结构,发展人的健康人格,前者是目的也是手段,后者是终极目标.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说明概念、规律的实际意义。才能有根有据地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所以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1.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多作演示,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学中,我经常用教具进行演示,演示后,让学生用语言讲演示过程,表达数量关系。如演示第二册第10页13题粉笔图的数量关系时,指导学生说:“粉笔盒里原有17支粉笔,老师拿走了8支,还剩9支,17-8=9”。同一件事,让同学们分别都学着说,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常用语。 2.训练学生有根有据地说。我要求学生发言时按演绎推理的形式,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回答问题,例如判断27和72是不是互质数。要求学生回答:27和72不是互质数。因为27和72除了公约数1以外,还有公约数3和9。学生这样回答问题,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要求学生完整、准确地说。  相似文献   

19.
初级中学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经过修订,将于1984年春季开始,供初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使用,每周5课时。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几年来各地在试用原通用教材中的意见和经验,对原通用教材作了一些改进,特别是注意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易教易学。一、注意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时,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个分析过程。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运用分析的方法,把这个实际问题化为数学模型,弄清它的全部结构,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基本的数学问题并分别加以解决(以便运用综合的方法求得整个问题的答案)。这种分析能力的强弱,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能力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它又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快慢、难易的一种重要因素。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后,智力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在让他们学习知识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讲授日常应用文的目的何在? 日常应用文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它的“常用”总是自然地和“常读”一、讲授日常应用文的目的何在? 日常应用文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它的“常用”总是自然地和“常读”“常写”密切结合,所以为着改变当前中学普遍存在的师生在教与学中的被动局面,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觉读写习惯,讲这类应用文,在中学里就愈加显得必要了。这类应用文,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联系至为密切,学生们爱学、易学,便于使用,而且使用频率比一般的文章要大得多。大家都知道,学得多,用得多,熟能生巧,这是自然的规律,正因如此,所以只要教师认真指导,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天长日久,就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修养、文字修养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也为写好一般性的文章,或从事其他文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有人说,这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一种写作训练,我是很同意这种看法的。长期以来,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师总为学生们在读写方面的自觉性不高而苦恼。经常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写兴趣。但是这“苦恼”如何才能尽快消除,这“兴趣”如何才能迅速提高呢?我想除了撇开教师自身的种种因素暂时不谈以外,恐怕主要的就是教材问题了。不能否认,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古今中外的名篇选讲是学生十欢分迎的,也是教师们乐意讲授的。但仅靠这些仍是很不够的。特别从实用方面来看,它是不能代替日常应用文的功能的。而学生的自觉性和兴趣,又恰恰是从这实用中产生的。我们教师也都是从学生中走出来的。试想一想,当年我们的学习兴趣不都是从“用”中产生的吗?所以我认为要改变以上所说的被动局面,要加快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重视与加强日常应用文的教学,实在是当务之急。二、中学里应讲哪些日常应用文? 日常应用文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大的范围来看:日记、笔记、书表、信电、礼仪、契据等等都属于日常应用文之列。这其中如果详细区分,又可分出很多具体的文体,这些文体,有些是青年学生日常必用的,这自然是我们应讲的重点,有些从目前看来,也许是用得比较少的,但从长远来看,也是一定要用的,这些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主客观条件,有选择地讲一些。总之,给中学生讲应用文要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必要与可能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目的仍是让同学们学得好,用得好。那末,究竟应该讲些什么呢?根据我过去在中学教语文课的一些感受,以及近几年来在教育学院给中学教师讲授应用文体研究的一点体会,我觉得讲授的重点不妨放在两个方面,即“自我应用文”和“社交应用文”。我们可以称它为日常应用文的重点。所谓“自我应用文”,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应用文。它主要包括日记、读书笔记、记录、札记、杂记等。即凡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中,感到值得重视,有益于自我提高的东西,用文字将它写下来,这就是我们主张的“自我应用文”。这是一种终日不断,多则多写,少则少写的自我阅读,自我习作的长期训练。所谓“社交应用文”,即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的有关应用文。它主要包括书信(其中分别讲授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所谓“一般书信”和集体与集体或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所谓“专用书信”)、电报、请柬、条据、祝词、题词(包括题照、题画)、演说词、对联等,这类应用文,一般说中学生是应该经常使用的。可能有些同学,由于不善于社交,暂时用得较少,但为未来着想,也是必须会用的,它既可以相互鼓舞,又可以自我勉励。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形势发展,它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价值,也将愈来愈高。三、讲授日常应用文的好处有哪些? 要讲它的好处,我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有助于我们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大难题。这两大难题,通常被老师们称谓:两个“狭窄”和两个“害怕”。所谓两个狭窄,即教材内容狭窄,从而造成教师传授知识的狭窄;学生阅读范围狭窄,从而造成他们视野的狭窄。至于两个害怕,即学生害怕远离自己生活实际的枯燥作文;教师苦于批改质量不高的作业和文章。然而这两大难题,在日常应用文的讲授过程中,随着同学们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就以读书和做读书笔记来说吧,当你讲了读书的各类方法之后,就可以要求同学们,在阅读各类文章时(括包读课本上的,自选的,教师指定的),采用已讲的各类读书方法,写出自己认为有用的笔记来。这样,他们阅读时,思想解放,边读边记,边批边划,笔记灵活多样,形式自由,不仅书读得精(即真有所得),而且笔记质量也高。有些可能只是一些符号,或三言两语,但却很有年轻人的个性;有些简直可以称为很好的“读后感”,或者是不乏见解的“书评”。对于这样的笔记,老师只需要定期检查,重点讲评,集体交流,就可收到读与写的良好效果。特别是这类讲评,由于涉及问题极广,内容生动,它不仅能够超过教材所限定的知识范围,而且从写作形式到写作技巧也往往有很多可取之处。这样,一经老师点评总结,就变成了同学们的集体财富。所以老师喜欢,同学更加喜欢,读写兴趣,也就由此高涨起来。同样,在讲授社交应用文时,也能如此去激发同学们的读写热情。就以题词来说吧,这类文体,过去青年们是并不多用的。但由于这类文体形式多样,用法灵活,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场合,或诗,或词,或散文,或口号,或对联,或格言,文言白话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类文体的用途和写法后,他们就会跃跃欲试,在友好亲朋之间题词互勉,题照留念,或相互酬答的写作,也就自然地多了起来。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旧体诗词的讲授,同学们多半是爱听、爱读而不会用,然而在应用文学习中,他们却可以大胆地写起来。尽管有些写得还不成熟,但可以相信,这样不断地用下去,写好也是不难的,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又一突破吗? 总之,讲授这种以“用”为主的日常应用文,必将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内容和新的信息,当然现在就来逐条议论它的好处,似乎还不大可能。不过就我在教学中和部分中学教师交谈,以下三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在教材教法方面,必将引起较大的突破,因为,随着同学们实用能力的增强,阅读面的不断扩大,随时都会有新的好的作品被同学读到,新的问题被他们提出。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教法,以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第二,在写作方面,也必将突破以往僵化式的命题作文,和机械式的模仿习作,因为日常应用文写作,要求作者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场合,由作者自己考虑,采用相应的文体,或叙,或议,或诗,或词;或三言两语以惊句取胜,或委婉表达,情理并重。这都是老师不能主观限定的。而年轻人的才华,也就由此而扎实地培养起来。第三,从培养人才来看,它有助于培养同学的高尚情操和务实精神。因为,日常应用文写作,重在实用。它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实,思考和解决问题求实;它要求自己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它要求对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作出明快的回答。如此等等,都是新一代必须具有的。四、对目前中学讲应用文的一点看法。关于日常应用文的讲授与写作训练,过去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是长期被忽视的。尽管有些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前辈们,也曾指出说,“在大学中学里都应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叶圣陶先生还强调这种实用文章“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但这些很好的意见,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翻阅一下过去的和现行的高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所编教材),就可以看出眉目的。例如现行的六年制高初中语文课本,共十二册,正文为三百三十四篇;“语文知识”和“附录”五十七篇,总计为三百九十一篇。而日常应用文有多少呢?严格来说,真正按应用文编选讲授的仅有一篇。即吴晗的《谈读书》(见原初中课本第六册);另外,还有五篇(即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巴甫洛夫的《给青年的一封信》、斯大林的《悼列宁》以及编在“语文知识”和“附录”中的《读书笔记》和《书信》)虽属应用文范围,但可惜编者的指导思想,根本来把它们当应用文去对待。他们基本上仍是按照一般文章的编排要求去处理的(我这样说,决非否定讲授一般文章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只要看看各篇后面提供的“思考练习”,就会自然明白的。就以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来说吧,究竟演说词该注意什么事项,该怎样写,以及这篇演说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等基础知识,在它的“思考练习”中却只字未提。至于编入“语文知识”和《附录》中的(读书笔记》和《书信》,尽管它是同学们日常必用的文体,而编者却没有提供“思考练习”,也没有任何其他的考察要求,这事实上是对教师和同学采取了放任态度。这岂不失掉讲授应用文的意义了吗? 总括上述情况,我们不难看出,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日常应用文的数量实在太少,少得可怜(顺便说一句,近年来有些地区和学校编写了《中学实验教材》,在教材编选方面,有不少新的特色,很有可取之处,但就我已看到的几种,那美中不足之处,其中之一仍是忽视应用文的编选);尤其在写作训练方面,完全忽视应用文的特点,使学和用完全脱离关系,这就大大背离了讲授日常应用文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多为我们的青年朋友们想想吧,让他们从中学起就多学点应用文的知识,让他们在实用中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