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理学家指出,心理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银行,如果你不断贮存肯定、尊重和赞许,那么你就能支取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丰厚的利息不可估量.那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成长中的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恰当的自我认知,利于他们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试从三个方面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一是肯定孩子,鼓励进步;二是尊重孩子,沟通心灵;三是赏识孩子,挖掘潜能.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研究资料表明,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双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词汇,增强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是认识事物的信息通道,也是获得各种实践经验,表达自我意志的重要工具。自我服务是一项简单的日常劳动,对幼儿来说,不仅是获得一项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思想世界。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1,(10):24-25
这些孩子总是沉浸在自我的空间里,就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样,无法与现实世界交流、沟通,有人说他们是“星星的孩子”,是一不小心才掉入人间的……  相似文献   

4.
社科文摘     
苏玫 《百科知识》2003,(12):50-51
培养儿童“十不要”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 二、不要贿赂孩子,让孩子从小知道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五、不要对孩子太苛求甚至打骂,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5.
黄红营 《科教文汇》2013,(17):55-55,121
每天我们在关心孩子是不是吃饱、营养有没有跟上、学到了什么本领的时候,却忽略了孩子懂不懂规矩、能不能遵守规则,是不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是不是懂礼貌、讲道理;是不是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是不是会判断对错;是否愿意帮助别人等等,这些正在被大家慢慢地忽视。现在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众多家人的围绕和宠溺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也许有的人认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慢慢就懂了,这是错误的想法。良好的行为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养成习惯。《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已有能,勿自私”,说的是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做到的?真的不重要吗?重要的话,我们怎么把它找回来?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家长的呵护,让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孩子们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禁不起挫折,所以培养孩子的坚强的意志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职阶段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正是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中职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可以概括为情绪比较消极;厌学情绪强烈;自信心缺失;盲目追求个性。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从家庭角度出发,中职生家庭教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家校沟通,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平台。2.结合"关系"教育,增强学生的"逆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3.家长也要学习提升自我。4.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时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而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自由、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孩子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我们大三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已有经验及教育目标,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充分开展区域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  相似文献   

9.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总是倾尽全力关心我们的孩子,担心他们学习下降,担心他们挑食,担心他们生病……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如此感天动地的关怀下,我们的孩子却变得更加自我,也更加脆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心灵的营养,还是因为我们慷慨的给予时,仿佛就是为了急功近利的索取。  相似文献   

10.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用游戏满足孩子认知发展的需要,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利用游戏满足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利用游戏满足孩子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促进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般宠爱,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现在的独生子女,无意中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孩子和老师接触最多,所以,要让孩子深深体会到“爱”,并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更多的“爱心”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安全做前提,没有了安全一切工作无从谈起。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各方面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弱,因此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所以说,幼儿园的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在现在的中国家庭里也越来越常见,这些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的孩子,更加丧失了其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缺乏自我思考等能力。因此,父母应该在幼儿期教会让孩子独立,老师则在教育中不断引导孩子,使其及时能够自立自理。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自我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儿童时期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成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式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感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家长完全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得到了父辈和祖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的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孩子只要有了自信心,就一定能感受到:成长是幸福的,不断更新自我是幸福的,学习着是幸福的。唤醒孩子的自信心应当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本人旨在通过具体的课堂实例,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成良好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一直非常敬仰,强调要尊师重道,也许就是这样的习惯,让我们也渐渐形成了在教育教学中主导者、权威者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自我为是地来对孩子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忘了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曾朝机 《科教文汇》2013,(29):190-190,205
孩子成长中逆反期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幼儿期的5~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个性的萌芽阶段。第二个阶段:10~12岁,小学生4。5年级阶段就表现出来,也是孩子个性开始明显表现的时期和青春早期。第三阶段:13.15岁,初中学生初一、初二年级,这一阶段是逆反期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青春发育期,也是家长、教师教育孩子最为头疼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生格类型真正形成的时期。第四阶段:17-18岁,高中阶段高一、高二年级段,这时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有明显的分歧。孩子成长各个逆反期的引导:1)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2)渎懂孩子各逆反期的症状:多给孩子一片空间。3)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多用语言和行为鼓励、支撑孩子的勤奋、努力、吃苦精神。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培养自信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具有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发展的社会。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评价,个性发展等都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的现象,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生活中基本管理能力的掌握,为进入小学后独立生活、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生活、学习等一日活动,鼓励、引导孩子学习自我安排活动,自制规则,整理、管理自己及班级共同物品,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等,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