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时乌托邦”和“多种多样的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乌托邦研究日益活跃,这一现象与当前社会发展相关:资本主义前景如何?现代性的出路何在?“现时乌托邦”旨在根据当前的社会语境阐述乌托邦的意义和作用,“多种多样的乌托邦”则是从莫尔和布洛赫的乌托邦理论出发,探讨乌托邦的时空转换,乌托邦冲动与现实生活及文类的关系等,指出乌托邦的潜在力量及其在政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乌托邦”在国人的心目中几乎是“空想”、“不科学”等名词的代称,遭到学者们广泛的批判。作为“乌托邦”的一种,“审美乌托邦”同样遇到了人们或多或少的偏见,成为许多学者批判的对象。事实上,乌托邦并不总是虚无的代名词,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超越。同样,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乌托邦”思想也并不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空想的、消极的审美救世主张,它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在社会政治领域进行了多方努力却无效而终的情况下的一种理论自觉,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转向。因此,梳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关系与区别,对于正确认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价值与作用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彭沈莉 《文教资料》2008,(34):54-55
文章从重新界定乌托邦入手.勾勒出一些文学作品的乌托邦背景,最后以美学层面结束,从而显现"乌托邦"对于文学艺术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活追求的终极目的是一种人心秩序的建构过程,寻求一个时代文化与伦理的一个完美结合点。古典叙事中孔子的"大同思想"、老子的"小国寡民"是一种德化伦理的奉行,是一种集体的人民大叙事;以《铸剑》为例的现代叙事,强调个体的自由伦理。但现代叙事在凸显个体性的同时,仍撇不掉古典叙事的集体属性。因此,现代性叙事是多样的,它追求个体性,但并不意味着它取缔集体意识。它追求的是一种被遮蔽的集体性即一种生命个体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乌托邦是空想、虚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这种对乌托邦的理解并没有反映出乌托邦的真实内涵。实际上乌托邦精神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人之为人,在于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对未来有所崇高的谋划,在乌托邦的指引下,人才能体现为人自己。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在迷失,精神在枯萎,工具理性在膨胀,时代呼唤着乌托邦精神。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乌托邦思想是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史及其各种社会潮流等许多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当前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只有正确的认识乌托邦思想,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正确认识和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目前社会的走向。乌托邦思想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种良好的愿望,它的最大特点是世界性、群众性和历史的悠久性以及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性。这种同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的思想,是从道德层面上讲的。从哲学上讲,乌托邦思想是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乌托邦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所谓的"革命的乌托邦"是对"乌托邦"含意的附加和曲解,其本质仍然是乌托邦思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乌托邦运动之所以在美国得以复兴,与美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这一运动是青年运动的一部分,它与以往的乌托邦运动和青年运动相比,具有诸多明显的特点。尽管它因美国政府的压力和自身的缺陷最终走向衰落,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研究当代美国乌托邦运动,不应仅仅考查它的奇特故事,而应把它视为人们要求实现美好社会的尝试来理解。  相似文献   

8.
游戏乌托邦     
《大学生》2013,(1):110-110
我们许多人的理想目标和理想人生都最终会与谋生相关。我想努力学习.为了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但是思考一下:如果,人们不需要工作呢?如果把谋生去除在理想之外呢?  相似文献   

9.
乌托邦文学与反面乌托邦文学的演变都与乌托邦思想中两层固有矛盾的作用息息相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使两种文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具特色。20世纪,当人们实践乌托邦理想受挫,个人利益取代社会整体利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乌托邦文学由于批判现实的功能弱化逐渐丧失了魅力,而反面乌托邦文学则顺应了矛盾发展的趋势,迎来了全面兴盛。  相似文献   

10.
罗兰·巴尔特是20世纪法国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家,由于他在很多领域都有过探索,加上他复杂的思想,因而,深入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是非常困难的.文章从他的"零度写作"理论入手阐述他的辩证美学思想.认为他一方面要通过"零度写作"抛弃萨特式的那类政治、神话、革命、阶级性的写作误区;另一方面,他在强调"零度写作"的同时,又对加缪所进行的对这种写作的实验不无忧虑.因此,"零度写作"不如说是美学的、形式的、个人观念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想像的、对写作的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期待.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升学率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也为利益所驱动,使工具理性主义盛行于各项工作中。这不仅不能形成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而且造成了教育的文化价值失落。因此,必须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形成反思现实,追求未来的乌托邦精神。  相似文献   

12.
苦力曾经频繁出现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中,是当时日渐衰落的旧中国的象征,也是沦落为被殖民者的中国人的符号。苦力表象就是在殖民扩张、脱亚入欧的历史语境下,日本人确认身份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日本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更是为维系殖民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多种政治意图的需要。在后殖民主义视域下,从形象学、符号学、哲学上的想象理论的维度上,探讨日本作家热衷于苦力描写的原因,以及投影在创作中的日本作家的意识形态是非常有意义的。曾经参加过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北川冬彦、牛岛春子则在固有意识形态基础上,重构了关于苦力的“乌托邦”,可以说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对未来和理想社会的一种想象、寄托与表达,乌托邦和文学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乌托邦创作便在东西方文学宝库中层出不穷,源远流长。中西方乌托邦文学的发展路径和文化品格不尽相同,但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源于对人类当下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终极命运的的不懈思考。  相似文献   

14.
乌托邦具有明确的空间形态,它是一种空间性概念。和传统乌托邦主义者不同,哈维敏锐地把握到了乌托邦的空间面向。传统乌托邦概念由于预设了空间的封闭性,因而压抑了时间性和开放性,由此可能导致“去人性化”的“退步乌托邦”显现。在伦理批判的基础上,哈维提倡以“场所精神”来应对乌托邦的空间困境。这种“场所精神”是哈维辩证乌托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突出了空间感受的日常化和诗性化,以具体场所来反观人之感觉,从大而无当的“理论性感知”向细腻真切的“日常性感知”复归。  相似文献   

15.
青春乌托邦     
篮球比不过姚明,跨栏赛不过刘翔,那又怎么样?我还是爱运动!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让我每天都信心满满,圆自己的梦想。做自己的冠军!与运动同在,为健康加油!  相似文献   

16.
乌托邦是由对现实社会不满而产生的对未来假定性的产物,它的内在核心和基本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有共同之处。两者都表现出对于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极大关注,期待可以超越现实的终极途径。研究女性主义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革记忆"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记忆",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对"过去"的一种重构,对"文革记忆"的研究本质上是对"过去"、"现在""记忆"三者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以后,反乌托邦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卡尔·波普尔对乌托邦思想的批判尤其激烈.他认为:乌托邦工程的哲学基础和立足点是站不住脚的"本质主义",它蕴涵着通往极权主义的危险因素.卡尔·波普尔对乌托邦思想的批判存在诸多问题,他对乌托邦思想也存在一些误会.事实上,卡尔·波普尔仅仅是对极权主义进行批判而已,它并不能构成人们去反对乌托邦的充分理由.甚至,在他的思想里,依然存有着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9.
墨子、陶渊明、曹雪芹三人生活在三个不同的时代,但无一例外的与乌托邦心态结下了不解之缘.墨子大公无私的"兼爱"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曹雪芹的"大观园",一脉相传,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即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它们的兴衰、浮沉,正是其由建构到存在到幻灭的"生命"历程.而这种"生命"历程在乌托邦心态的主宰下,有喜有悲,喜的是曾经的存在和建构而显现出的灿烂与辉煌,悲的是转瞬的消逝与凄凉而带来的无法抗拒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