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侗族芦笙是一项宝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芦笙对学前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在体育方面,有利于增强幼儿体质,使幼儿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在智育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感知觉、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在德育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在美育方面,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古时靖州辖地,性格鲜明、动作古朴的侗族芦笙舞在这里流传至今,仍是当地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2009年10月28日在通道县城举行的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将现代化舞台表演与传统侗族村寨芦笙队表演呈现在同一个时间、空间,展现出古老的侗族芦笙舞在日益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社会功能、艺术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化,生发出众多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侗族村落空间,是侗家人在大地上创造的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侗家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认知,对于美的感受与表达。侗族村落空间,其存在的物理形式,是由侗族文化和艺术精神决定的。侗族村落空间的构筑遵循三个原则,即聚族而居、依山傍水、凭资源立寨。侗族村落空间艺术,体现出三个重要的关学特征,即中心性、和谐性、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干栏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特有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这样的建筑形式适合在气候潮湿雨水丰富的地区搭建。本文从《三江县独峒乡高定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3—2020)》出发,针对侗族村寨中因无序建设导致村落整体风貌散失的问题,提出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引入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达到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设计上的创新,如:外观、内部、结构、设施、防火与节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高定侗寨"一门一桥一庙一林双寨双溪三径七楼七井"的多重地景构建了独特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结构。一方面,寨门、风雨桥、小溪和石径等地景将阴界和阳界进行分离,让人和鬼各居其所、秩序分明;另一方面,飞山庙和樟树林作为神灵的居住场所与阳寨形成阳界与神界的对应。最后,寨门、樟树林和风雨桥的分隔、鼓楼的分化和石径的融合使得高定侗寨的村落空间结构形成一个万花筒状的三重同心圆结构。  相似文献   

6.
侗族芦笙舞是侗族原生态舞蹈的一种,保护好原生态民间舞是发展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各民族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所以,保存原生态民间舞蹈具有文化意义、经济价值和发展当代我国民族舞蹈的基础价值.为此,笔者依据所掌握有关侗族原生态芦笙舞舞蹈的信息和材料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在保持其原...  相似文献   

7.
笙是一种带有簧片的吹管乐器,在我国吹管乐器中,笙是唯一一种可以演奏和声的乐器。自古以来,我国便流传着女娲氏造笙簧的故事,"笙簧"即指笙,簧指笙里用来发音的薄片,在古代是竹制,后世逐渐使用铜来制作簧片。芦笙是苗、瑶、侗等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簧管乐器,其前身为竽,发源于中原,后在西南地区发扬光大,距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笙和芦笙作为我国广受喜爱的吹奏乐器,其不仅具有漫长的发展历程,而且其本身还具有很大的特点,本文将对现在的中国民族吹奏乐器笙和芦笙的改良成果进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特有的地貌、独有的文化孕育了广西三江侗族的儿童观:他们基本尊重儿童的游戏权,却又期待儿童尽早脱离童年期,且惯用横向比较法教育儿童;他们重视儿童精神层面的发展,却又很少让儿童真正享有参与权;他们还把儿童当作父母的复制品及其社会地位的象征。要促进侗族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既需要经济、教育的支持,又需要三江侗族转变观念,以正确的方式理解儿童、重视儿童童年期的价值,并全面提升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苗族侗族的文化绚丽多姿,尤其苗族服饰更是异彩纷呈。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比较分析广西融水、三江地区的苗族侗族服饰刺绣文化存在的趋同与存异现象,通过服装上图腾图案及其他故事场景、人物图案的比较①,探析苗族与侗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和民族性格对其刺绣文化的竞生共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文章以三江侗族大歌为例,提出对其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并希望以此为鉴,对侗族乃至其它少数民族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学视域下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深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在经多方努力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这一特定区域侗族原生态文化的原状地保护。而要进一步使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走向深度发展,就要切实保护其生态审美生境,实现生态美学视域下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螺旋式发展并趋向更高端。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侗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三江县高友侗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的侗族百家宴、侗族大歌表演等原生态文化已成为三江县高友侗寨最宝贵、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高友侗寨原生态民族文化同样面临着市场化的冲击。有关部门及高友侗寨应采取措施保护独特的旅游资源,依托原生态侗族文化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走一条原生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侗寨木楼群落遗产,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凝结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性格特征、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当前侗寨木楼群落遗产所面临的诸多危机,其中火灾是最主要的危险。如何有效开展消防安全,保护好侗寨木楼群落遗产,是每一个侗族儿女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区。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的音乐和舞蹈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法是存在于民族乡土社会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民族禁忌等,侗款就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普遍存在于侗族地区。文章通过对广西三江地区侗族侗款的实地考察研究,分析了侗族侗款的传承和特征,探讨了其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子军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11-13,10
通过对侗族大歌历史渊源的探讨,分析了侗族大歌经济开发价值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发三江侗族大歌的经济价值的建议,这不仅对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中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推动国家级贫困县三江的经济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侗族特有的鼟锣艺术为研究对象,对其源起与嬗变进行简略介绍,并对该艺术的乐器组织形式、音乐形态、表演特征进行考释,以便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品种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少数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与生活方式,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也衍生出各自不同的习惯法。黔东南侗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它传承了数千年的习惯法,无疑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侗族习惯法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深刻了解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历史成因和现实功能,有利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为现代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侗族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侗族建筑艺术中蕴涵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图腾崇拜意识是侗族建筑审美的原始意蕴,和谐之美是侗族建筑审美的主体特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侗族建筑审美的现代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田野研究和资料整理的方法,以小黄侗寨为案例对侗族大歌的组织形式和传承模式进行了考察,进一步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对其分析,认识这一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危机。试图探索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