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在两次试教中,一次是在本班,学生通过“对折”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注:提供的是普通平行四边形)第二次是借班试教,一番“对折”后有两位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有可能是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3.
吴烈 《陕西教育》2004,(12):38-38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在十二月上旬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会画对称轴。 2、通过学习逐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操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姚永明 《广西教育》2008,(31):41-41
《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半学期的内容。本课教学中,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轴对称图形》是聋校四年级下学期的内容。四年级聋生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南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东西很感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节令我难忘的市级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六年级的《轴对称图形》,新授部分一切如我预设的那样有序.在练习部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进行了争辩.下面就以其中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为迎接一次高级数学评优课,我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在集体备课时,几位教学参谋分析说:“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不接触‘菱形’的概念,因此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图形与变换”包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其中大部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新增加的。  相似文献   

9.
学习《轴对称》后,同学们掌握了:1.轴对称:①轴对称的定义;②轴对称图形;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2.作轴对称图形及用坐标表示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等知识点。学会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下面和同学们一起归纳一下轴对称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节,它在本章中起着开启新课的作用。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轴对称世界,深刻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学习与探索,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浅至深,为后面学习抽象的轴对称图形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在集体备课时,几位教学参谋分析说:“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不接触‘菱形’的概念,因此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弄不好,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硬伤。”因此,给我的指导意见是:“不告不理”、“粗略带过”。即学生不提起异议,教师不要主动提;若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要注意一语带过,不宜在此停留。  相似文献   

12.
【案例】张齐华《轴对称图形》片段(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师:其实在我们一些常见的图形中都可以找到轴对称。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标志、图案中,我们同样能找到轴对称的足迹.看一看接下来张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21~123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在听本班数学公开课《轴对称图形》时,想到以前看到的一道哈佛难题——只要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便可解答。便决定作文课上让学生练一练,再让学生把自己解题过程中的体验写下来。  相似文献   

15.
六年级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我也讲过,前不久在一个国家级课题的现场研讨会上听了这么一节课,倍感亲切.教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家乡标志性建筑入手,通过观察,初步体验轴对称,并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进而通过操作(剪小蜻蜓)让学生继续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接着验证所学的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后自己创作轴对称图形.整个课上学生学的非常主动,但教者没能将一些问题进行到底,却有些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16.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本课有过不少公开课.但笔者发现不少课例或让学生陷入欣赏的泥潭不易自拔.或教师把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得较为生涩。  相似文献   

17.
案例:《轴对称图形》片段一: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录像演示生活中的各种轴对称图形。(蝴蝶、京剧人物脸谱、镂空花窗、风筝、著名建筑岳阳楼、北京故宫、伦敦塔桥、印度泰姬陵、美丽的红领巾……)师:咱们进行一次记忆小比赛,看看谁的记忆力最好,好吗?请你说一说从录像上看到了些什么?(生:充分发言)师:你们真了不起,记忆力真强!你们从看到的图片和物体中感受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轴对称》一章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介绍了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出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些知识在2007年各地中考题中都有体现,有关的开放型、操作型、探究型等特色题目不暇接.现分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案例】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某课堂简录: 1.猜。多媒体出示枫叶、蜻蜓、天平等物体的一半,学生猜全幅图。  相似文献   

20.
张瑾 《教书育人》2012,(Z2):79-80
一、教材分析《镜子改变了什么》这一节,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通过赏析观察、探索思考,自己探索物体的镜面对称的规律,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索归纳能力要求比较高。纵观第七章的教材安排,从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入手,研究了简单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归纳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然后通过《镜子改变了什么》这一节将二维的轴对称扩充到三维的镜面对称,加深学生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