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6,(7):38-40
【常考考点】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2.
土壤与生物     
【知识点击】1.生物与地理环境: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土壤与地理环境:土壤的本质属性;理想土壤的组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地与海洋     
【考点点击】一、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二、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  相似文献   

4.
【常考考点】*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短缺和能源安全问题【知识梳理】{{陆地资源分类可非再可生再:生水:资矿源产、资土源地资源、生物资源共性数量——有限性利用——发展性分布——规律性{关系——联系性能源资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要点归纳】表一比较各陆地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类型组成利用我国的分布水资源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发电、灌溉、运输、工业和生活用水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滩涂、沼泽、建筑用地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居民用地、其他用途耕地:东部季风…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科》2006,(7):40-42
【常考考点】*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对农业、工业、建筑、交通、旅游的影响【知识梳理】气候资源特点共性特性数普值遍特存征在性变率较大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物质条件{开发利用需投入技术和资金{分类:光照、热量、降水、风开发利用:农业、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旅游等{【要点归纳】1.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某一地区的气候资源决定了该地的种植制度;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有利于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城市规划——污染重的企业宜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处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处建筑设计——街道方位与当地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  相似文献   

6.
谢军 《新高考》2006,(10):55-58
【考点归纳1 1.陆地(l)陆地地形。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以及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2)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4)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5)中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中国主要湖泊的分布。(6)长江、黄河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京杭运河概况。(7)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8)土壤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9)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2.海洋(l)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2)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3)…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土壤作为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但它在陆地环境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土壤以其固有的特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土壤对人类文明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教材在内容处理上将土壤分成四个部分:“土壤的概念与土壤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的形成”、“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表面上这四个部分相对独立,实际每个部分均以土壤的物质成分为主线,贯穿整个内容,因此抓住了主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主要阐明的是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教材内容看 ,包括两大方面、四小方面。两大方面为 :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生物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四小方面为 :环境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方面的作用。教材从两个大方面分别展开 ,四个小方面具体阐述 ,讲述了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条件中的热量、光照和水分各是怎样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的。2 理解植物为什么能指示环境及怎样指示环境。3 理解生物在陆地环境形…  相似文献   

9.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保温作用【精讲】例1.读图,回答(1)~(3)题:(1)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的存在,使大气具有“温室效应”(保温效应)。(2)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3)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和。【解题分析】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CO2等气体成分,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没有吸收作用,而对地面长波辐射有着较强的吸收作用,使得近地面的大气增温,并将吸收的大部分能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生物呼吸…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6,(7):27-29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保温作用 【精讲】例1.读图,回答(1)~(3)题:(1)在图示各项内容中,由于___的存在,使大气具有“温室效应”(保温效应)。(2)请阐述地质历史上大气“温室效应”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3)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指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是___和___。  相似文献   

11.
张云 《地理教育》2001,(6):18-18
一、教材分析: 陆地环境是陆地表面形成的地理环境,它由地壳、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共同构成,几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土壤是陆地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是由其它要素相互作用下派生出来的,但陆地又对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自然土壤使得绿色植物得以生长发育;农业土壤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形成.  相似文献   

12.
【常考考点】●文化景观的构成与环境●文化景观的特性●文化的空间扩散【知识梳理】文化景观构成:人类留存地球表面上的印记特性: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文化景观与环境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社会环境(语言文字、风俗、生产方式、建筑风格等)文化源地和文化区文化源地:文化事物(或现象)的最初产生地点文化区:文化事物(或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文化的空间扩散文化扩散类型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身边的文化扩散文化扩散的现象文化扩散的原因文化扩散的媒体【精讲精练】例1.(04年全国卷Ⅰ文综)《真腊风土…  相似文献   

13.
【知识点击】1,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数量——有限性:开发潜力——无限性;分布——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地带性规律、矿产资源——地质规律);自然资源组合——整体性。2.陆地自然资源的类型: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等。  相似文献   

14.
高梅 《考试》2008,(Z1):91-95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人地关系的纽带,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高考主要考点】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海洋资源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程喆  王颖 《地理教育》2010,(5):30-34
一、考点分析考点1.综合分析世界自然地理特征——陆地和海洋环境【命题角度】以各种图表或人类生活生产的实际现象和问题为载体考查世界陆地和海洋的自然环境,如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考查;世界各地地形区对气候、河流、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等。  相似文献   

16.
【常考考点】*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知识梳理】海洋资源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破坏自人然为原原因因::全围球垦气、滥候捕变、暖石、油海泄平漏面等上升陆地的生产过程:工  相似文献   

17.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教材分析】地表形态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是地球表层重要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自起源以来就居住在陆地上,与地表形态之间发生着密切的关系。陆地对人类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人类对陆地施加的影响也最显著、最强烈。本章教学时间为6课时,其中第一节为2课时,第二节为2课时,第三节为2课时。第一节着眼于地表形态形成的条件和背景,一方面从地质作用与地壳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土壤作为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但它在陆地环境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土壤以其固有的特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土壤对人类文明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教材在内容处理上将土壤分成四个部分:"土壤的概念与土壤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的形成"、"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表面上这四个部分相对独立,实际每个部分均以土壤的物质成分为主线,贯穿整个内容,因此抓住了主线,也就抓住了土壤的本质.教材安排这一节内容,也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为下一节作好知识的铺垫.  相似文献   

19.
【考点引领】{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背景、结果《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决议准备{条件经济状况社会矛盾一战影响{客观{主观{阶级基础领导核心革命同盟军{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意义背景、目的内容:农业、工业、流通、分配作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程、时间、领导、结果措施: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十四大:时间、内容、特征、影三个五年计划:时间、成果{工业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集体化:十五大(内容、影响)、过程与评价:贡献、缺陷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教学时间:2002年4月教学地点:吴江市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分合的方法和策略。方法、过程:方法:游戏法;过程:合——分——分合——展评——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形象智能,亲近几何形体,初步形成"分合"的造型观。【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