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英语作为专业英语,目的在于为涉外法律实务培养具备职业素养的涉外法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基于OBE教育理念探索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围绕课程可以实现的应用成果来设计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对工科大学法律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发展推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国的法律从业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涉外法务实践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提出应重视法律英语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手段,精选教学材料,增加涉外法务实践内容,以促进学生涉外法务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应注重以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能力培养。法律类高职院校如何在教学中加强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都是高等法律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更多的需要有一定法律基础知识但是职业技能良好的从业人员,为了回应这一现实,必须对法律职业技能的构成以及法律职业技能训练如何教学环节中有所体现做深入的探讨,厘清存在于法律职业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谬误。  相似文献   

5.
在海南自贸港背景下,海南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涉外法律问题日益凸显。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涉外法律人才的内涵、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与优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较高的外语能力等四个方面设定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从英语语言的角度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两条优化路径:初级阶段,普及法律英语;中高阶段,实施双语法律教学。  相似文献   

6.
浅谈法律职业技能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律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是法律人才培养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构建一套有效的法律职业实训教学体系对不断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法律职业技能的论述,试图提出适合我国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特点的新的实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有巨大优势。目前,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定位不明确,地位不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学生参与面窄,积极性不高。应加强"双师型"法律诊所教师队伍培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整合法学实践教育资源,促使诊所法律教育成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8.
王祥修 《继续教育》2015,29(2):35-37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模拟法庭教学,因为模拟法庭教学能够更为全面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将理论用于实践。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模拟法庭教学中存在的课程设置缺陷、师资配备不足、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模拟法庭教学改革应从将模拟法庭教学单独设课、建立一支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由专业教师与专职法官共同精心设计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真实案件的审理、尽快完善模拟法庭教学的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模式培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模式的培养,须找准其定位.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素质培养和法律思维能力训练正是其准确定位.上从国家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下至各大高校自身法学教育系统,法律思维模式的培养都没有放在其应有的重要位置.确立法律信仰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基础,使法律思维成为法律人应当具有的一种品格,改变教学结构,丰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处理国际性法律事务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我国法学教育应培养一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广博的法律专业知识、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和开放性知识结构的涉外法律人才。社会实践需求和现实的制约性因素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主要的路径是法学双语教学。法学双语教学应定位为一种精英化教学模式,其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