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晓萍  蔡岚 《海外英语》2015,(1):199-200
女性主义叙事学认为,叙述声音模式不仅表述了技巧规则,也表达了一种类型的叙事意识。兰瑟要求技巧必须与意识形态一起被理解,强调叙述者如何利用技术达到其叙事,强调对作者的社会性别、叙述者的社会性别及声音背后的意识形态的分析,在社会历史语境的前提下关注社会性别差异对文本形式的结构分析。该文从叙述声音模式分类出发,阐释茨威格小说中女性声音的深层含义,揭示性别特征乃影响作者选择特定的叙述声音模式的主因。  相似文献   

2.
张静 《文教资料》2014,(36):103-105
中西方在"替佳人立言"的表现方式上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文学更多的是以女性的口吻述说着男性主体的生平遭际,而代表西方文学表型形式的茨威格则是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以女性的思维方式描写女性的情感波动。同时,茨威格还构建了一幅完整的女性成长图景,但我国文人更多关注的是年轻女子尤其是妓女和宫女的遭遇。  相似文献   

3.
鲁讯小说中“我”的形象塑造从典型化方式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自己的思想历程为雏形,一种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雏形。从功能和作用看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是作为作品中的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切实实现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组织者。在诸多角色中,作为教师自身的“我”的角色,还没有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而事实上教师巧妙运用“我”这一角色,围绕“我”列举事例,阐明“我”的观点“,我”做导演,不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可以增强师生情感上的相容性,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教师“爱其生,乐其教”,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9,(2):19-24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其创作的作品多表现人物内心的隐秘情感以及激情模式下的生存状态。小说从叙事学理论中的"时间"、"声音"和"结构"等方面着手,巧妙运用了时序、时距以及叙事者的声音等叙事艺术,在叙述者声音和人物的声音之间协调自如;另一方面又突出"我"的存在,是其在犹太人失语阶段对自我身份的寻求。而正是这独特的茨式叙事风格背后富含的深层意蕴和深厚的人文魅力价值,给德语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以描写女性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是以挖掘处于无意识激情中的女性心理、展示女性生活遭遇和情感见长的作家,恐怕非茨威格莫属了.他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致力于女性心灵的开掘,塑造了一批充满生命激情和人性光辉的"茨威格式"女性形象,她们丰美多姿、真纯痴情却又命薄缘悭,为世界文学长廊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茨威格的小说创作区别于传统现实主义,主要表现为:他将艺术审察与表现的重心即描写的对象偏注在人物心理的探索上,善于从人物心理的角度再现他们的生活遭遇;在叙述方式上主要体现为第一人称的心理自述;在作品的结构艺术方面呈现出极富心理内蕴的“莲藕式”活性结构。  相似文献   

9.
梁哲  刘洪泉 《文教资料》2006,(13):193-195
本文探讨的是人称代词中第一人称“我”“我们”的用法。进而从形式、构成和功能角度考察了“我”“我国”“我们党”等这一类词中的“我”和“我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和不同的角色关系转换中的作用。从词汇上和修辞上,提出了“我”和“我们”指代不同的对象时,有着不同的涵义,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需要分析说话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分析人称代词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深层推进需要转向对于内涵发展的关注,反思和确定该教育的未来取向因而显得十分必要。当前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常见倾向是“角色规定”式教育,所关注的主要是作为“教师”的人。免费师范生教育对于未来教育家型教师的追求,决定了教师教育应该转向对于师范生“身份议。同”的关注,从作为“人”的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培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胡德胜 《新疆教育》2013,(16):85-85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扮演好学生的”引渡人”和”指航灯”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侧重于细致入微地描摹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小说便是很典型的代表.他的写作观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影响,但并非是弗氏理论的简单图解,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茨威格,在小说中还充分体现出一个有正义感的作家对现实的控诉与鞭挞.  相似文献   

13.
任树丽 《成才之路》2011,(22):69-69
当代文坛大家汪曾祺在《谈风格》文里曾这样写道:一个人要使自己的作品有风格,要能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且不客气地说,欣赏自己。我认为这一席话很对,照这样走,我们的作文教学才有前途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茨威格的"链条小说"——《初次经历》、《热带癫狂症》和《情感的迷惘》,从童年、成年、老年的视觉来观察人的心理情感,展现了"激情的黑暗世界的幽明"。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人物形象的心理典型性,内外双重的框架结构,第一人称追忆叙事。  相似文献   

15.
视角即人称问题,是解读鲁迅小说的关键。鲁迅小说最常用的叙事方式是第一人称,其叙述人“我”既是一个经常出现、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艺术形象,又带有鲜明的作家主体特征。认识“我”的作用及其形象内涵对理解鲁迅小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有众多的女性形象,用于支撑女主人公的都是一个个痛苦而动人的故事,她们面对情欲的浪潮,有着不同的选择态度,或放纵或压抑或珍视。作者着力表现了她们心灵的痛苦和挣扎,通过对其心理的剖析揭示了她们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塑造这样一批情欲浪潮中的女性形象,意在展示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7.
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茨威格擅长心理描写,其小说以多种方式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而形成了塑造人物舍弃表象直取事物本质的特征。这一手法彰显了茨威格对传统现实主义写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师资培训研究》2005,(3):13-17
随着社会转型,多样化价值观的冲击,现代教育中教师角色发生一些变化,有必要进行讨论与分析。这就要从根本上回答教师存在的价值、意义。它是教师角色的本质规定,规定着教师从事职业活动的职责要求以及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但是,在社会经济转型进程的背景下,又受制传统社会人才观的影响,教师角色认同产生了偏误,出现了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9.
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要考虑自己和被研究者的身份和角色.它们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形象装饰、懂行人、熟人或者生人、局外人或者局内人,听众或研究者等因素.考虑身份和角色时,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有以下几种情况:无你(以研究者为中心);无我(以被研究者为中心);有你有我(以双方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要考虑自己和被研究者的身份和角色。它们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形象装饰、懂行人、熟人或者生人、局外人或者局内人、听众或研究者等。考虑身份和角色时,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有以下几种情况:无你(以研究者为中心),无我(以被研究者为中心),有你有我(以双方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