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渗入的教育理念、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配置、结构框架和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同时也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反馈机制、视频录制和评价考核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应用实施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点和资源获取方式,指出了互联网+时代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要解决的问题,并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提出了"两条线,五步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路,总结出慕课平台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色,给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是满足在校大学生学习的很好的平台,同时也给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免费开放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3.
“交互”是网络教与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交互环境的设计及利用不足将严重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享与应用效率。目前,不论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还是精品课程,其网络资源交互环境的评价体系均不健全。对评价指标进行探究,建立一套能够对我国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交互环境做出正确评价的指标体系十分必要。因此,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特尔斐法设计出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资源交互环境评价体系, 以期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考评体系提供补充,并为转型中的精品课程后续完善和新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内涵,结合教育部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本文以《.NET网站开发》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和研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提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设计方案和解决方法。实践结果表明,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发挥出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精品资源共享课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本文中的《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坚持以校企合作为特色,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备优质的课程基本资源、丰富的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拓展资源、人性化的网络建设平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的启动,各高校陆续开展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将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应用到精品资源共享课自动生成系统中,结合教师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集设计、制作与维护为一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自动生成系统。详细介绍了平台的设计方案、主要功能和实现技术并应用到精品资源共享课“国际贸易概论”中,实践表明,构件技术的运用能减少系统的开发工作量、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有利于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系统的自动生成也减少了教师开发课程的技术障碍,让教师精力集中于资源建设和学习环境设计上,更好的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以及精品资源共享课服务学习性社会的功能,指出有必要将具有广泛适用领域的国家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建设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然后介绍了建设实践过程与体会,指出完备优质的课程基本资源、合理的课程框架以及丰富的拓展资源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关键,而人性化的网络建设平台以及后台服务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Moodle平台是一个教育、学习软件的集大成者,微课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热点,文章结合两者的优势,以Moodle的学习活动为载体进行微课的个性化推送,在Moodle平台下利用微课进行高三数学讲评课的教学实践,课前录制典型错题的微课,课上学生自主选择订正方式,借助Moodle平台的小测检验订正效果和拓展变式,提出了M+W+7教学模式,创设分层教学的情境,提升讲评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Moodle是一种专门的外语教学平台,利用其WIKI、论坛、学习记录、测验、词汇表、投票等功能,再加上"翻转课堂"理念,《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可以建立起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与学习效果。但这一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资源共享、课程设计与制作、平台间兼容、自主学习等问题。因此,该模式应结合最近出现的微课和幕课技术,从而创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赵继学 《西部素质教育》2020,(1):128-128,130
文章以"现代设计史"为例,首先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设计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现状,最后论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现代设计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