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同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作为教育理念,三者虽然在哲学基础和出发点上不同,但在具体实施层面和目标上却有着可贯通之处。可以说,人文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识教育则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创新[1],也是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共同的目标指向。一定意义上讲,提倡人文教育也就是在提倡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在国外大学已广泛开展,在我国却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外语专业教学中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是解决目前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教学中所面临困境的创新之路。那么外语通识教育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识教育是否该本土化,如何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如何建立人文教学环境和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等是当前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问题涉及到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转型问题,亦即从以往那种只注重专业教育而缺乏通识教育的本科培养模式,转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发展”的本科教育模式。文章首先提出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然后比较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近百年的历程及其不同阶段,并指出美国通识教育的核心特点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采取深度阅读经典阅读的方式以及小班制的讨论课。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所谓哈佛模式的误导,认为我国通识教育的道路应该是在有限的学分时间限制下、精心设计少而精的几门“共同核心课程”作为第一步。文章最后强调: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中心任务是要把从民国以来断裂的文化传统重新作现代整理,走“中西并举”的道路,以此逐渐形成我们大学的“核心课程”传统,使中国大学成为中国文明的担纲者。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构筑医学生的人文底蕴,注重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很多医学院校都开展了通识教育,虽然现在的通识教育还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但是通过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改进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等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的现状审思与路径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当下通识教育正处于教师烦教和学生厌学的困境。要走出困境理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提升通识教育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或结合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问题,有利于大力推进当前大学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必须以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突破,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在国内外实施了多年,教育部也一直推动人文素质教育,但国内对此认识不一致。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实践着通识教育,而且还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国外常青藤高校有成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地方高校是否也可以实施通识教育?由于认识不一致,国内地方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时在如何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处理通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对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科学设计适合地方高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和管理体系,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国内高校在提倡和发展通识教育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树立起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最根本的通识教育理念,这与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在一致;二是通识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三是通识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结合以上三个方面,从高校的课程设置角度考虑,在高校开设不同层次科学史课程是较好地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必须要接受的基础性教育。高校教育应研究与借鉴通识教育,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融通通识教师与专业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基础性和人文性课程设置,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强度,从而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对通识教育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必须将通识教育这一范畴历史化,也就是要将通识教育置于特定的专业教育的背景上来考察;其次,具体探讨了在长期专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析“全人教育”关怀下通识教育的价值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通达明理、视野广阔的全人为目的,以培养目光远大、品德高尚、有责任感并且能够独立思考的全人为主旨。本文通过阐述在全人教育理念下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主要从知识博雅与专业均衡发展的糅合、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和培养有教养的人等方面来梳理通识教育的价值导向,以实现通识教育改革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是从注重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到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是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国推行通识教育只有近20年的历史,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揭示通识教育的本质、探讨通识教育的内容和完善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来提高其效率和质量,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是基础,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领导的重视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许多高等学校中蓬勃开展的通识教育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找到了专业教育之外的又一个坚实的落脚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承担的是学生"做人"的教育,专业教育承担的是学生"做事"的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密切配合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通识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一直倍受瞩目,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实施通识教育的经验,国内一些大学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虽然目前我国教育界大都赞同在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通识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不仅不一致,而且很模糊。因此,有必要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及其与专才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以及通选课和公共课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5.
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的"通识教育"相混淆;二是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脱钩.针对这两个突出问题,高职院校应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在实习实训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这两方面入手,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融合在一起,探索一条新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在高等教育领域,剖析原因,主要在于不同程度地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取消考试的教育、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需要开小灶进行圈养来落实这四大误区。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实现五个结合,即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素质相结合;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作为大学管理者弄清大学“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对推进大学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学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理念,应当体现在大学的各个方面。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不能把通识教育完全等同于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不能用素质教育削弱或取代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8.
唐燕  高昊 《教育评论》2014,(2):122-124
通识教育要求既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又注重全面人格的培养,是国家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剖析了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就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质量的内外部路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通常包括"相互融通"、"培养理性"、"守护大学精神"三层基本涵义,"通识教育"是构成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核心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应是其基本宗旨之一.时下,一些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存在着若干困境,为此,高职院校要走出观念上的误区,积极开发精品的通识课程,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文化素养,走通识式的道德教育,推进人文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与大学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博雅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身处人文与自然世界中的个人自觉与自主。通识教育是博雅教育的一部分,专业教育蕴含在通识教育之中。无论是培育博雅人才还是专业人才,通识教育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