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正>师范毕业后,我一直在南通市区一所百年名小任教,我所接触的学生几乎都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优秀每每都能激发我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觉得自己每一天的教育生活都是美好的。2018年9月,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到集团校的另一所小学交流,这是一所远离市区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生活同构,是引发培育人的潜质的沟通和交流活动,为此,要回到教育的原点理解它。教育是在时间和具体的活动中展现出它的本体特征的,具有情境性。以往那种主客二分、把教育理解为静态的活动的教育思维方式严重有误。每个人都有内在发展的需要和愿望,如果教育要发生变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的变化。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育理论不仅要把当下的教育当作"看"和"思"的对象,更要把它当作"做"的对象,他的学术使命不仅仅是"看"或"思"教育,也不仅仅是"言说"或"交流"教育,更是要"介入"或"实践"。这种回归和介入到实践的教育理论一定以个别化、回归生活、行动、反思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新海 《广西教育》2011,(23):1-1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  相似文献   

4.
身为教师,要时刻把“教书育人”放在心坎,好好琢磨“教师”两个字的担当,同时,认识到“教师”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获取。教师应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回到教育应有的本质,回到教育应有的原点。  相似文献   

5.
“你怎么考了这么点分数,平时怎么学的?”每当考试过后,教师训斥学生考分低的场景司空见惯。从考试入手诊断学生学习偏差和不足,引导学生查漏补缺,看似正常的逻辑,却违背学生成长规律。考试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分数仅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数据,教师怎能把追逐高分作为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6.
回到原点     
头顶灰白的天空,穿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伫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自打我一出生便生活在那里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相似文献   

7.
回到原点     
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滴小小的水珠,那么,我可以在生命中永远单纯如初。——题记 水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无处不在,它有形,它亦无形。它是微小到人们无法看见的存在,它是强大到让人们震惊的传说。  相似文献   

8.
回到原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9.
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象征着工业的文明,也昭示着环境的污染。人们沉醉在室内的空调里,却摆脱不了外面的酷暑,这都是破坏生态的恶果,让我们回到原生态的原点,共同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模式,在多年的探索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我国大陆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从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分析入手,把握二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探析通识教育、化素质教育二间实际存在的继承性和本质联系及区别;蕴含于其中的有益经验对高校推行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是极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成长首先应该是人的成长,然后才是专业的成长。教师培训绝不是简单的教学技能的传递。作为教师教育者——研训教师来说,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和成年人学习规律,帮助一线教师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认清自我、发展自我,结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回归教师教育的原点。  相似文献   

14.
透视当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文化的视角来透视和诊断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就会发现存在着三大方面的严重问题,其一是全球化的“两重性”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两难处境;其二是大学通识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问题;其三是大学通识教育中如何达成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会通、超胜与综合创新问题。揭示大学通识教育的这些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推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回顾我国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十余年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识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在通识教育中贯彻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平台上实施通识教育,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内涵,使其在中国大学教育中深深扎根。  相似文献   

16.
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提倡"通人"教育,追求"尊德性而道问学",追求"身通六艺",其精髓是"人文教化".儒家"通人"教育思想启发了我国早期大学建设者,促进了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高等教育素有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的传统,而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古典先驱。从公元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思想到19世纪初有识之士倡导通识教育,在长达15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自由教育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其概念内涵发生着演变。19世纪初以来,自由教育开始向通识教育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并不是对自由教育的全盘否定。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一些高校尝试进行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两者的关系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主要就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我国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涵、产生与发展、实践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发展理念、课程发展进程、课程主修和必修的模式、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给学生的负担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旨在培养有价值信仰、人格完善、勇于社会担当负责的理想主义者。通识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在通识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和阐述大学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从通识教育的目的、课程及其过程三方面讨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价值,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营造及其价值挖掘是通识教育得以改善和质量提高的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达致人之"文化"的统整而对学科的整合、对知识的整合、对文化的整合,当今世界职业分工日益细化,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对应的职业型人才,高等教育专业化教育就成为了必然,专业化的教育将人类自身文化人为地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大阵营。基于大学之"道"、"用"相容的理念,需要以斯诺命题的精神审视高校通识教育,借鉴国外经验,注重课程的系统性、教学的综合性,为培养适应未来生活、明晰社会目标的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