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元,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中产生发展的,词汇自然也深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古代汉语词汇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汉民族文化的深刻印记.要了解汉民族文化,古代汉语词汇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正确认识汉民族文化与古代汉语词汇之间的关系,可以挖掘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基于此,从汉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说起,探讨古代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期在了解汉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更好地掌握古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2.
居室建筑文化不仅有史籍的记载,而且在汉字形体与汉语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居室建筑词语的本义仅仅是为了反映客观的居室建筑事象,后来这些事象成为新的文化意义的象征物,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我们通过居室词语可以窥见汉民族与居室建筑有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今天,我们分析这种语言,无论是在语音、文字上,还是在词汇、语法上,无不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汉语习语作为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汉民族文化主要从汉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对汉语习语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5.
汉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汉语的内部结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四个角度讨论了汉民族文化、心理对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贾玉平撰文《龙图腾与汉民族的心理期望》认为,龙图腾和龙文化的产生既是物质生产的需要,也是心灵的需要。汉民族的心理需要决定了龙的功能和外表,反过来龙的形成过程,又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心理体现。龙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重要心理符号,折射着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第一,龙图腾反映了汉民族对神秘自然的敬畏龙图腾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时期,也就是神物崇拜普遍产生的新石器时代前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风俗习惯、地域环境、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社会制度六个方面,对英汉民族特点及其在词汇中的体现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了词汇的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27):15-17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汉民族喜欢用"红"色描绘和形容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并赋予红色一些汉民族特有的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吉祥、女性、忠诚、健康、爱情、警示等。红色这个颜色词无疑高度凝聚着汉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展现了汉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及风俗民情。随着时代的变迁,表示红色的颜色词汇逐渐丰富,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意蕴。文章力图多层次多方面地把握红色词族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一个民族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地名属于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积淀了人类的心理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地名亦如此,它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及信仰。  相似文献   

10.
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许多外来词语,其中很多已被吸收同化成为汉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借词汉化历史的考察、对借词构成方式的归纳,探讨我们汉民族文化心理对这些外来词的影响,同时简要分析汉语吸收同化外来词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姓名是人的代号,姓前名后是汉民族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讲,姓名与汉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有密切的联系。这里仅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文化镜象法来探讨姓名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说明汉民族姓名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英两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由于语言、生存环境等因素,两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大量的缺省现象.这种现象在语言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民族对客观世界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而导致对各自的世界进行了不同的范畴划分.人生活在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中,三个世界对词汇的文化语义有巨大的影响.只有在三个世界中对词汇进行分析和对比,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文化语义,进而消除文化缺省现象,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黄理坚 《现代教育科学》2012,(6):122-124,173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中都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由于英汉民族客观上存在着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等的差异,民族文化必然有很多异同之处。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语言,其国俗语义必然存在着明显差异,文化意象的客观物象也有所不同。从文化意象的角度分析词汇的国俗语义,有助于译者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再现原文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是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它构成人生存的重要文化环境,直接塑造了文的文化心理.汉字“天”本指人的头部和天空,又引申为自然界和人类的主宰,最后虚化为人类情感的寄托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汉字“天”的词义演变过程,揭示汉字的文化意蕴,反映汉民族的文化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而词汇是民族文化经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汉民族的传统、习俗使"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词具有的文化内涵一直延续互今.从"东"、"西"、"南"、"北"的组合习惯上,可以反映出一些汉民族的民族意识与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一个系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支撑,行为文化是表征,精神文化是灵魂.结合我校实际和特色,我校的文化也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高品位地重建.  相似文献   

17.
语文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委婉含蓄的文化心态是汉民族普遍的心理表现 ,它体现在汉语的方方面面 ,除了修辞 ,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也都有明显的表现。用语言自身规律难以解释的某些语言现象 ,可以从文化心态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生肖是中国悠久民俗文化的象征符号,成语是中华民族凝练语言表达方式的代表,二者的结合浸透着汉民族的语言特色和审美心理。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双生肖成语进行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分析,叙述双生肖成语的奇特语言特点和汉民族造词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王凤姿 《考试周刊》2011,(25):28-28
本文从汉字的角度,对汉字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汉字的创造及其构形特点,反映出汉民族文化心理对汉字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汉民族思维方式、认知模式特点及汉字的大一统文化功能,折射出汉字对汉文化心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词汇具有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特征;汉语词汇却具有单一性、封闭性和排他性特征.英汉词汇特征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西文化差异.即英汉民族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传统政治价值观不同,传统文化心理不同和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