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古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散文是个极其广泛的概念。散文和骈文并存;再往前追溯,就是“文”的概念,文与笔、文与言对举。而我们所讲的艺术散文又与“大散文”的概念不同。艺术散文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分支,它的本质就是艺术性。当我们从这一美学特质出发,从艺术散文生成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来进行考察和研讨时,就会大体上认识和把握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最早见之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自东汉开始,中国关于建筑的描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提高逐渐繁荣,出现了班固的<西都赋>和<东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从中可见当时都城的规模、气派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在<建康实录>中有真实的记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是中国描写亭阁的佳作.唐宋以后,我国的古代建筑逐渐趋于个性化.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客观上成了先秦时期宫殿建筑的一次总结,成为治古建筑者和中国建筑史者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宫殿建筑情况的必读之文.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的亭阁建筑并表现了人文情怀.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和再创造时期,在众多作家的笔下都得到了再现.关注和重视中国古代散文中关于建筑的叙写,不仅对当代作家写好建筑名篇有启示意义,对后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也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研究古建筑,研究建筑史,不能忽视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建筑、古建筑史的宝贵资料,而且可以见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继承与弘扬这笔文化遗产,是我国作家、建筑家和文学研究者、古建筑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进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提建议或规劝帝王的一种尽忠的行为,而现代的进谏具体来说就是批评、规劝领导者,也就是否定领导决策中不恰当的部分。这就要秘书在进谏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秘书进谏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韩愈对发展和完善古代散的体裁品种和艺术形式,做出了重要贡献。探讨韩愈散的艺术技巧,指出韩愈散及其学主张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社会向皇帝劝谏是很危险的事情,进谏是要讲究语言技巧的。古代优人因社会地位低贱,进谏语言更需讲究。他们多以滑稽的方式向皇帝劝谏,效果往往很好,充分显示出高超的的语言艺术,很值得人们品味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生语文的教育中古代散文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古代散文在新的教科书上占的分量也由以往的20%增多了两倍,相应的老师讲课的难度也有所上升。所以,现在语文老师急需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教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并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以前到现在,古代散文这份美味的文化大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学生会觉得古代散文简直就是"天书",他们不喜欢学习古代散文,也理解不了古代散文的意思,听到古代散文这几个字都可能会害怕。更有学生这样描述古代散文:"一怕古代散文,二怕周树人。"老师们消耗大量精力,说干了口水,而学生面对古代散文还是唉声叹气。这样的古代散文讲授是消耗精力却得不到好的效果的,而且进程慢,效果差。那么面对古代散文教学这种惨淡的情形,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让古代散文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去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7.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伟大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熔铸百家,“含英咀华”,出神入化,时时闪耀着独特精神的光辉,令人耳目一新。他对发展和完善古代散文的体裁种类和艺术形式,对丰富散文的表现方法和文学语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散文作品,众体兼擅,卓然自立。他长于说理,善于抒发真情实感,将多种表现方法结合起来使得文章气势磅礴,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8.
9.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语文学科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而古代散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其中涉及的审美教育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将审美教育理念融入古代散文的教学中不仅能加强教学特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涵养心性,提升人格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流传至今的古代散文都是历经考验的文史瑰宝,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内涵丰富,极富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对我们母语能力、母语修养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可以激活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母语文化,提升我们的人生志趣、升华我们的品格情操、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对司马相如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辞赋上。本文则从小处入手,通过分析他的散文《谏猎书》的逻辑与进谏艺术,表现司马相如高超的辩才。他富丽的文采与严谨的逻辑思维相得益彰,他进谏君王却又能脱离“文死谏”的老套,从而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他潇洒儒雅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15.
正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散文贵有"文眼"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文眼,是散文艺术意境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概括和集中反映自己思想感情及所描写的景物交融在一起的焦点,也是艺术意境的脉络。文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能传出人物的神情来,文眼能传出一篇散文的精神来。优秀的散文,不仅要创造出新鲜、深邃的艺术意境。而且要善于安设文眼。古今大量散文创作现象证明,其"文眼"的巧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16.
马彩红 《课外阅读》2011,(11):302-302
从先秦到清末,从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到明清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可谓历史悠久,文质兼美,体裁丰富多样,内容包罗万象。面对如此浩如烟海,文质兼美的一篇篇古代散文,应该怎样来阅读鉴赏一篇古代散文呢?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散由于兼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特性,加之自封其域,把学局限于诗歌、小说、剧本几种类型里这就使唤0世纪的中国古代用研究成了最为薄弱的部门。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这笔丰厚的遗产,应该以“泛学”的观念解开这个纽结,从而将中国古代散斋 貌完整地而不是偏枯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鲁鱼亥豕”“鲁鱼帝虎”“三豕涉河”“鸟焉成马”四个成语虽然旨在说明书籍传抄中的错误,批评古人书写汉字时的马虎态度,但同时也能看出古文字字形的一些痕迹。因为“鲁”与“鱼”、“亥”与  相似文献   

19.
近日重读宋代大诗人梅尧臣《东溪》里的两句诗“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颇有感慨:古代散文好比生长了千年的“老树”,我们的古代散文教学怎样才能让“老树”“着花”。并进而让学生感到“老树”不丑呢?看时下古代散文教学情况确实令人不敢恭维:大量一线老师的课堂教学形成了一个封闭圈,只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字词句以及其它古代言语知识方面的机械讲解;学生视古代散文为面目可憎的“老树”,只能触摸到光秃秃的“树皮”,而难以嗅到那积淀了千年的“花”的芳香。此种做法消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破坏了学生文化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古代山水散文除描写山水景观,同时蕴含着古人对生活的感悟思考,对自然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在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通过古代山水散文的学习,在感受其中自然山水之美的同时,领略古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这是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是较佳途径。它将有助于引导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价值观,提高德行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