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997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初步判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1996年各地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的内外部环境都有所改善,农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农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部分地区农产品的“卖难”,主要农资价格进一步上涨,以及农民负担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根据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综合分析,对于1997年我国农业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作出如下初步判断: 1、1997年粮食生产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粮食的“卖难”现象,将对1997年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八五”期间,国家财政切实贯彻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不断完善和创新支农资金积累机制,支农投入已积累出效应。我国商品粮基础建设已成绩斐然,目前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品种搭配适当、能够有效提供商品粮的基地体系。“八五”期间,国家财预算内支农支出累计达到2598.6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了一倍。中央已明确提出了粮食销区要努力提高自给率、产区要努力提高商品率的方针,在“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会继续重视粮食生产,稳定面积,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努力增加粮食供给总量。上述因素,无疑会对1997年的粮食生产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高绥化市粮食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证,粮食生产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大局。绥化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一直位于全省前列。粮食产量多年来保持全省1/4比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整合各方面优势,深入挖掘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省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垦建三江分局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战略基地,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绿色食品基地面积最大、人均生产粮食最多、生态环境全国最优的地区,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明显改善和硬件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相对滞后的专业化水平凸显,成为建三江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万荣县作为山西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始终把粮食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1993年在实施30万亩“兴农计划”、10万亩“星火计划”、20万亩“双三工程”、15万亩“黄河大三角区旱地小麦高产开发”等粮食生产上的四大工程连片规模开发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促使全县粮食产量在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较大突破,小麦总产达到了1.15亿公斤,夺取了历史最高年产量。 农业丰收了,众所承认成人教育跨入了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粮食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有12亿人口的我国,粮食生产情况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常言道“粮食足、人心定、农业稳、天下安”。粮食问题解决了,农村产业结构就能进一步合理地调整,农村经济各业之间协调、均衡、持续地发展就有实现的可能。进而,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我国是一个具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每年要消费5亿吨左右的粮食,而世界粮食贸易量每年只有2亿吨左右,所以中国的粮食问题只能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可能寄托于别人身上。 二、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建国47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1995年全国粮食总产4.6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80—390公斤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粮食生产也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 (一)农业自然资源衰减,农业环境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是我国粮食主要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特别是21世纪以来,农业产值增加迅速,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明显,农业发展成果突出,但依然存在制约农业产业转型及现代化的瓶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消除农业发展瓶颈,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各市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研究,并根据农业生产效率测算结果,提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粮食种植结构和布局的变化是粮食生产及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清末,东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状况是高粱、大豆、谷子、小麦四大作物并举,并形成"南豆北麦"的商品粮基本格局。民国时期,东北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变化,由于大豆生产商品化的发展,东北的粮食种植结构呈现出以大豆为主体的、单一化的形态。同时,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粮食生产布局发生变化,商品粮产地逐渐北移,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走向专业化和区域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粮食供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潜在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及资源问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很大,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传统农民水平较低、土壤压力过大、农田生态多样性减少,农业灾害频繁等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工农业基础都比较薄弱。到2000年,要把我省建成商品粮生产基地、汽车生产基地和化工生产基地,将农业大省建成农业经济强省,任务相当艰巨。因此,我们在研究“九五”期间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时,提出要从省情出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是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要加大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八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重视教育的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施“科  相似文献   

10.
一、重点内容和重要知识结构  本单元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部分 :( 1)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2 )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 3 )世界粮食生产概况和世界粮食问题 ;( 4 )我国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 ;( 5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自然条件气候 :光照、热量、降水地形 :平原、丘陵、山地缓坡、山区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市场需要量劳动力条件各地的生产习惯对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内容。必修3主要是区域地理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始终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本节将前面的区域农业知识落实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上,由“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四部分组成,旨在学习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同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1 1月 1 0日 ,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同年 1 2月 1 1日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 ,将给我们在许多方面带来发展机遇 ,也会使我们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我国农业、工业中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做好工作 ,做到兴利除弊。一、大豆困境是我国入世后的农业首当其冲的一种磨炼(一 )大豆困境和“新东北现象”我国东北三省是世界上最肥沃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十分适宜大豆生长 ,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粮食总…  相似文献   

13.
代光琼 《云南教育》2003,(17):32-32
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第七章《中国的农业》中,有关九大商品粮基地位置分布的知识,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记住“几大基地”的名称,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二是较准确地记住“九大基地”的分布位置。在第二点当中,学生已有了中国地形方面的知识,结合建立商品粮基地应具备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要求,学生对“九大基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  相似文献   

14.
双峰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辖16个乡镇、897个村,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81.7万,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优秀油茶生产基地、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和全国持续农业实验县。“九五”期间,双峰县克服多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环境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繁荣。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双峰县委、县政府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坚持走科教兴农、致富农村的道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土地辽阔,水资源丰富,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潜力最大的地区。自五十年代大规模开发以来,一直以防洪除涝为重点,实施除治洪涝开荒增产的战略,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对于低洼易涝地区发展水田灌溉以稻治涝措施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涝区综合治理,影响了农业粮食生产的持续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提出了九十年代深化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任务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这样一个指导我国农村改革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强调指出,要“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农业的首位”,这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确保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它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的哪朝哪代,无不把粮食问题列为重要国策。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只有先填饱肚子,才能谈得上办工业,办交通,办文化教育,办任何一项事业。其次,工业和其他部门劳动队伍的扩大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是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的。如果每个农业劳动者只能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也是一个粮食贸易大国。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始终把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高一《思想政治》第四课(人教版新教材)对此作了这样的论述:“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在“教学重点和难点”部分进一步指出:“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我们应该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农业的首位。”所以,通常对粮食问题的教学要紧扣…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未来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工程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结构、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黑龙江省这样一个农业经济形态相对突出的省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了政府统筹、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项目牵动、改革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等四项加快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险是国家财政支农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途径.安徽是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作为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抓住机遇搞好农业保险是关系安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事.本文简单回顾安徽省农业保险发展,分析目前安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简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可以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农业是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连续登上了3500亿公斤、4000亿公斤、4500亿公斤和5000亿公斤数个新台阶。今天,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和营养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