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简讯     
英国科学家发现治疗海绵状脑病新途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对染有绵羊疯痒病的实验鼠进行研究后发现,一种肽类物质可延缓病鼠海绵状脑病的发病过程。该发现有望为治疗各种海绵状脑病开辟一条新途径。绵羊疯痒病、疯牛病及人类所患的新型克雅氏症等海绵状脑病,都是由锯蛋白(又称普里昂蛋白)发生变异引起的。人和哺乳动物体内都存在锯蛋白,它在正常情况下呈折叠状,但变异时会张开呈锯齿状,在大脑中撑出大量的小洞,使人或动物患上痴呆型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美国、瑞士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在最近一期英国《柳叶刀》杂志上介绍说,他们…  相似文献   

2.
时事问答     
疯牛病、口蹄疫咋回事?□ 陈莉 去年年底以来,在欧洲人人谈牛色变。患“疯牛病”的牛被扔进焚化炉,畜牧业一片萧条。现在欧盟15国中仅有芬兰、奥地利和希腊尚未发现疯牛病,至3月底,欧盟国家总共发现约18万头疯牛。疯牛病也叫牛海绵状脑病,1986年在英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潜伏期很长的牛慢性传染病。染上这种病的牛,脑神经会逐渐变成海绵状,功能退化,病牛会神经错乱,行动失控,最终死亡。食用被污染了的牛肉、牛脑髓的人,有可能染上致命的疯牛病——克雅氏症,大脑也会变成海绵状,最终也因神经错乱而死亡。目前身染克雅氏症的患…  相似文献   

3.
疯牛病令人生畏,不仅是因为疯牛病传染给人后会使人患上新型克雅氏症,更因为人类目前对疯牛病还没有有效的防治和治疗措施。但是世界上一批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已在这方面展开了研究。 科学家认为,疯牛病及克雅氏症都是由存在于大脑和其他组织中的毒蛋白引起的。毒蛋白不像一般的细菌、病毒那样可以通过抗体检查或遗传物质检测来查明,它不依赖任何遗传物质就能复制和引起致命的传染。瑞士科学家 2000年 11月宣布,他们发现一种血液蛋白可以附在毒蛋白之上,可用来开发相关的检测方法。 德国制药商伯林格·英格尔海姆公司 2000年 12月…  相似文献   

4.
疯牛病,21世纪人类的新瘟疫 记者:疯牛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人们对此高度紧张。如果说艾滋病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那么疯牛病会不会成为21世纪的新瘟疫?艾滋病与疯牛病哪一个更可怕? 洪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病毒学会主任委员):这个问题提得好。疯牛病从1985年在英国发现后,90年代初发展成为一个高潮,又逐渐扩展到西欧,目前已经变成世界性问题。疯牛病可能通过牛肉和牛肉制品,尤其是内脏和骨髓传染给人类,引起新型早老性痴呆症即新型克雅氏症。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疾病,慢性、致死性、退化性神经系统疾病,由一种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其本质的病原——朊病毒所引起。  相似文献   

5.
Prion     
Prion这个词国内的译法有多种,有“朊病毒”、“普里昂”、“普列昂获得蛋白质侵染因子”、“蛋白质病毒”、“蛋白质感染因子”等。但一般的英文词典查不到,即使大不列颠英语词典也没有明确的解释。本人想在此作一点粗浅的解释,供大家参照。  相似文献   

6.
自3月中旬英国传出“疯牛病”以来,欧洲国家一时谈牛色变。那么,国际医学界如何看待“疯牛病”?它对人类健康有什么影响?记者日前采访了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胡庆澧。胡先生刚刚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疯牛病”专家会议。他首先表明,现代医学并没有证明“疯牛病”和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疯牛病是“传染性脑海绵状变性”的俗称。医学界至今还没有找到“疯牛病”的病毒,只知道病因存在于牛神经系统蛋白质中的某个片断,它可以传递下去,造成脑细胞退化、变性,破坏牛的神经系统,使牛脑变成海绵状,最后死亡。人吃了“疯牛”肉,可能会得“CJ…  相似文献   

7.
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生物化学家坦利·普鲁辛纳 ,因为他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朊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 ,但它既有感染性 ,也有传染性。羊的“搔痒症”和“疯牛病”以及人类的震颤病就是由朊病毒引起的。据此 ,不少学生甚至有的资料上都误认为朊病毒的发现说明蛋白质能复制蛋白质 ,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事实上 ,朊病毒是由朊病毒蛋白转变而成的 ,朊病毒蛋白是人和动物正常基因编码的产物 ,它本身并不能致病 ,而必须发生空间结构上的变化转化为朊病毒才会致病。当这种朊病毒存在的时候 ,正常的朊病毒蛋白…  相似文献   

8.
英国疯牛风波是怎么回事?根据一项研究报告,英国政府于3月20日承认发生了疯牛病。人如果食用了患疯牛病的肉,疯牛菌传染给人,就会侵袭大脑,造成大脑萎缩,全身瘫痪,病发后3个月内死亡。3月底,英国已有1万多所学校禁止把牛肉纳入学校食堂的食谱。牛肉价格一跌...  相似文献   

9.
时下,英国“疯牛病”成为媒介报道的热点,由此已引起世界的不安与恐慌。英国一些学校的学生午餐已停止了牛肉的供应,换上了滋味怪怪的驼鸟肉汉堡包;香港市场上的牛肉销售量也骤然下降10%。中国市场是否会有疯牛肉?中国的活牛有没有得“疯”病的?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十分肯定的说:中国没有“疯牛病”。早在1990年,农业部便下发文件,严禁从英国进口牛、牛精液、牛胚胎、牛肉及其制品。其它凡发生“疯牛病”的国家也按此文件执行。据动检处李处长介绍,目前,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对英国的牛肉及其制品限制进口。中国是其中政策最统一…  相似文献   

10.
睡眠时,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影象活动,谓之为梦。梦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现在,常用“梦”来比喻虚幻。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2013,(2):74-75
据2012年8月24日《科技日报》援引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2日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利用从水母体内分离出的生物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了神经元内部的蛋白质并拍摄了一段视频,显示了蛋白质在神经细胞区室内运动的情景,让研究人员"看到"蛋白质定向地通过神经元以及大脑重建的过程。相关论文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  相似文献   

12.
本报讯 为对付“疯牛病”,英国政府正在考虑把牛屠宰后磨成粉,再倾倒入海。英国《星期日电讯报》说,政府正在研究这个构想,因为英国屠宰场无法应付每星期屠宰超过1200头牛的数量。该报说,政府原本考虑焚烧牛尸,然后埋掉,后因环保理由而放弃。但是一个叫“地球之友”的生态组织立即谴责英国政府的计划,该组织认为,引起海绵状牛脑病和克-雅综合症的恶性蛋白质很有活力,它们可以靠海洋食物链生存。该组织认为,“一些制成品如鱼肝油,很可能因此含有这种蛋白质。”他们说:“不知道政府为何会考虑这个构想。它是不是要使公众对鱼和牛肉都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萃》2001,(10):130
德国<网络报>8月14日报道,著名的美国医学专家普鲁西纳教授最近呼吁,广泛使用由奎纳克林和氯丙嗪合制而成的新药来医治新克雅氏病.新克雅氏病就是人类的“疯牛病”,得上这种病的人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就死亡,目前是不治之症,虽然科学家已经知道,导致此病发生的是一种名叫普利昂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法国里昂博物馆馆长普谢从显微镜里观察到雨水、肉汤等只要暴露在空气中,就会产生无数的微生物。他认为微生物是自然生殖,他的观点称之为“自然发生说”。法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巴斯德认为空气中原来就有微生物的“原种”,肉汤变坏、牛奶变酸、啤酒变质,均为“原种”大量繁衍的结果,巴斯德的观点称为“生源说”。巴斯德和普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当一头奇怪的病牛在英国东南部小镇倒地不起之时,也许没有多少人能想到这场风波最终会引发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10年之间,英国境内已发现10例疯牛病患者,其中8人死亡;1996年,英国政府被迫承认疯牛病可由牛体传染给人体.英国社会普遍认为英国政府在早期处理疯牛病问题上有欠妥当,致使疯牛病在英国流行,科学界则谴责政府早期掩盖压制科学家揭露疯牛病真相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不断更新。一方面,组织中的蛋白质可以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尿酸、尿素等终产物;另一方面,氨基酸又可不断缩合形成新的多肽链(蛋白质)。本文不谈蛋白质的全部代谢过程,仅就高中《生物》“蛋白质代谢”(P65)中容易混淆的“脱氨基作用”、“氨基转换作用”(即转氨基作用)的生化机理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7.
1 教材内容的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人教版高二《生物》第一章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的内容。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两类化合物,是生物体具有的共同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有什么样的蛋白质就能表达什么样的生物性状,核酸是一切生命的遗传物质。蛋白质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可为学习后面的内容“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打好基础;又是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但是,蛋白质和核酸都是有机物,  相似文献   

18.
一些环保组织指责英国政府为平息口蹄疫危机而大量填埋或焚烧被宰杀的牲畜的行为。认为有可能对空气、水源造成污染,甚至还可能加快疯牛病扩散。 据报道英国环境署使用的是正规的熬炼厂和焚化炉,能有效地杀死病菌。但一份有声望的环保杂志发表文章说,目前焚烧动物尸体使用的燃料是铁路枕木、煤和废旧轮胎等,会向大气中释放二恶英、多环芳烃、悬浮颗粒等污染物。 英国环境署说,口蹄疫危机开始以来,酚类、过氧化氢等消毒剂的使用量急剧增加,这些物质会毒害水生生物。 英国国家清洁空气及环保学会则认为,焚烧的方法未必能有效遏制病菌扩散,而且引发疯牛病的毒蛋白能否被有效地消除,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疫区的环保官员表示,农业部显然将根除口蹄疫放在第一位,没有对污染问题加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黄方 《成才之路》2011,(4):59-59
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刊登报告说,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请一些对音乐“特别有感觉”的人参与试验,让他们听各种不同的音乐,同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监测其大脑活动。结果显示,他们在听特别喜欢的音乐时,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明显上升,这与美食在大脑中引起愉悦反应时的情况相同。由此可见,在听过美妙的音乐后,“三月不知肉味”也不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7,32(5):79-79
据2006年12月15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2006年12月13日电,一个由遗传学家和神经系统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在2006年12月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解释了一名巴基斯坦街头卖艺少年刀刺无痛感的原因:体内一种称为SCN9A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该基因编码“电压门控钠通道”中的关键蛋白质,相当于一个开关,把对疼痛作出反应的伤害性感受器的神经细胞连接到神经系统。这些伤害性感受器分布于身体外周,通过脊髓与大脑相连。SCN9A的突变形式可有效地使这种开关“关闭”,这就使大脑接收不到疼痛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