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二则     
《初中生》2002,(30)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  相似文献   

2.
开心果网站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  相似文献   

3.
校园幽默     
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退学教师:“你刚上半年高中,为什么就要退学呢?”学生:“因为考虑到我现在的学历,已经超过了华罗庚先生,用不着再上学了。”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 “你俩听懂了吗?”“听懂了!”李刚和魏利齐声回答。老师听罢很…  相似文献   

4.
甜品小段     
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退学教师:“你刚上半年高中,为什么就要退学呢?”学生:“因为考虑到我现在的学历,已经超过了华罗庚先生,用不着再上学了。”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你俩听懂了吗?”…  相似文献   

5.
幽默超市     
《小读者》2003,(11)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yuè),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你俩听懂了吗?”“听懂了。”李刚和魏利齐声回答。老师  相似文献   

6.
开心频道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讲《论语》:"子曰:学时习之,不亦说乎?"老师解释说:"子,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通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大家听懂了吗?"懂了!"同学们都齐声回答。老师很高兴便对李刚说:"那你连起来讲一遍。"李刚站起来,摇晃着身子讲道:"子说,学习虚字眼,时常温习虚字眼,字眼,虚字眼,高兴的虚字眼!"全班晕  相似文献   

7.
开心乐园     
问 路一对父女在大街上散步,一位乘车的先生从此路过,向那对父女问道:“请告诉我,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女儿忙说:“多奇怪,您不是正在自己的车里吗?”◎供稿/苏婉蓉广西百色市福利院居民楼二楼左(533000)高兴的虚字眼一位先生给学生讲《论语》,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时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高兴;‘乎’,虚字眼。”讲完先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懂了!”学生回答。先生指着一位学生说:“那你连起…  相似文献   

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童音响亮,我黎明即起,早诵夜课。  相似文献   

9.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0.
儿童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入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说:同"悦",愉快、高兴。愠:怨恨。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惘,迷惑。殆:危险。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i)。"(《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11.
1.1子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⑥?”【注释】①《论语》原来没有篇名,后取篇首两字为篇名。②子: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相当于“先生”。《论语》中指孔子,以下皆同。曰:说。时习:时,按时,名词用作状语;时习,意即恰当的时候进行温习(或演习)。③亦:也是。说:通“悦”,高兴、快乐。④朋:“同门曰朋,同志日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自:从。⑤人不知:指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不知道或不了解。愠(yùn):怨恨,恼怒。⑥君子:君子在《论语》中有三种含义:有德者,有位者,有德又有位者,此指有德者。  相似文献   

12.
《论每次读《论语》时,总会沉醉于那些言简赅却又深蕴哲理的语句中,思之,愈觉它们穿越历史照亮漫漫长夜的一盏盏明灯,熠生辉;品之,犹如千年的老酒,愈发散出沁心脾的馨香,绵绵悠长,甘甜醇美。这些语字字珠玑,俯拾即是。不少语句经历代沿,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名言警句,给人以迪,以思考,催人向上,教人向善。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5.子曰:“不患人之…  相似文献   

13.
近读1993年7期《语文知识》刊黄德灿《子曰·诗曰·书曰》一文有云:“在读古文时,‘子曰……’句明确告诉我们:‘子’的本义是‘老师’,约定俗成,特指孔子。”笔者认为此说有误。因为:一、“子”的本义并非指“老师”“子”是一个象形字,《说文》释为:“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并引李阳冰语:“子在襁褓中,足併也。”《说文》所收“子”的  相似文献   

14.
王鑫 《学语文》2013,(1):68-6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论语〉八则》一课,收录了《论语》一书中的八段对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其中之一,且位于所选八段对话之首。对于此段对话中的“说”字,许多人认为其是“悦”的通假字。  相似文献   

15.
喜读圣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在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圣贤之语,它的意思是:学习后不断温习,不是件快乐的事吗?有朋  相似文献   

1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向用作对脑力劳动者,即对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的指责。导其源出自《论语·微子篇》荷蓧丈人与子路的一段对话。“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参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316页。) 对丈人之说有三解。一为嘲弄孔子:手脚不勤劳,庄稼都分不清,哪里能算得是老师呢?二为斥责子路:(你这个人)手脚不勤劳,庄稼都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三是丈人自说:(我年老了)手脚不勤劳,(眼也花了)庄稼都分辨不清,哪里能做你的老师呢? 仔细推究《微子篇)上下文原意,应以丈人自说为  相似文献   

1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覬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會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謀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习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飽,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子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学也已。”  相似文献   

18.
[原文]魏文侯①问狐卷子②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 “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③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④拘。兄贤不过舜,而象⑤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⑥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选自《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19.
驱骥与驱羊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於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 “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相似文献   

20.
“绘事后素”是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的一句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怕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笔者认为,“绘事后素”说的是一种绘画技法,而绝不是一些人所说的在白色的材料上作画。且看目前几家有代表性的注释。先看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解释:子夏问道:“‘有酒涡的脸色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