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决定性意义。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版体制的改革中,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必须从深层次上对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就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图书出版业屑上层建筑的一个领域,无疑也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深化改革。一、出版社经营管理应迅速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我国经济改革已有10多年,商品经济的观念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出版领域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出版社在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然而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有些人对图书能不能完全走向市场,在看法上还有很大分  相似文献   

3.
探索·总结·研究吴道弘十多年来的出版工作改革,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到出版社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出版生产力的发展。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出版体制势必也有相应的变化,以便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规范,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疑,国有企业的改革要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报道也要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出版界出现了大量低层次、重复出版的现象,造成出版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出版管理机关和舆论界称之为“散、滥”。 一、出版物“散、滥”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出版业在新旧体制交替中产生了观念误区,导致一系列不规范的出版行为产生。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符合出版规律的出版体制,是深化出版改革的基本目标。现在一些出版工作者只讲出版业要面向市场的一面,甚至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体制,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什么赚钱就出什么。在他们看来,出版物只要畅销,就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体制。至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积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出版功能都被弃置一边。  相似文献   

6.
一、出版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10月胜利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措施,使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就新在要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变革原有的经济体制;新就新在要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又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将给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强烈的震动和冲击。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发育阶段,许多方面还远未成熟。图书馆工作要适应这个变革,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就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经济的特点,深入研究图书馆工作的新任务、新内容和新方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图书馆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市场与竞争     
出版改革的目标集中在出版体制上。出版体制改革的目标,则是摆脱多年来高度集中计划的经济体制的束缚,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出版体制。出版业将更进一步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9.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张怀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必然促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发生深刻的变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当属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改革,否则就会缺乏生机。但是如何根据档案工作实际进行改革,就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出版改革,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与出版改革》一文,指出了在深化出版改革的过程中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重组———兼论出版业新一轮改革■路用元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改革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一是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版管理体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闻出版管理规则和程序,为新闻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二是转换出版...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报刊出版工作改革的基本走向,是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转轨。在转轨过程中,报刊出版工作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集中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报刊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改革报刊管理旧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又符合  相似文献   

13.
准确把握和正确认识出版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现状,探索出版管理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国出版业的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格局的确定,使出版业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已成定局。出版业的改革,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一是在改革尺度上处理好出版业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精神产品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又要建设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今后出版业的改革更要注意从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出发探索出版管理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出版业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现在,市场经济已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之相适应,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并为这个目标服务。在市场经济阶段,出版业既是国家经济产业的一个部分,又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出版业将以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因此,我国出版业新体制的总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出版自身发展规律的出版新体制。具体讲: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出版为手段,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编辑学会和广东省版协联合主办的全国出版科学研讨会,于11月15日至17日在广州召开。有100篇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出版机制、深化出版改革方面的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于友先、高明光、刘杲、袁亮、于幼军、周圣英等有关方面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与会同志就完善出版机制和深化出版改革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版业应减少计划经济的调控方式,更加灵活地运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利于精神文  相似文献   

16.
出版改革的发展趋势康庆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将对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出版改革和出版社的发展至少将出现6个趋势:一、出版社组织性质的企业化趋势理顺产权关系,明确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  相似文献   

17.
1994年7月6日,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同志在给河南出版界职工作报告时,对出版改革的总提法提出了自己的新构想。 刘杲提出的出版改革总提法的新构想是:逐步建立以多出好书为目标,以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两个基本特征的新的出版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学习贯彻十四大重要精神,研究如何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出版改革步伐,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1992年12月11日召开学术委员和在京特约研究员联席会议。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袁亮同志主持会议并首先作了发言。他强调指出,根据邓小平同志南这巡谈话和十四大精神,我们出版界要明确出版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的新型的出版体制。为了建立这一新体制,我们需要在三个方面有新的突破:首先,思想解放程度要比过去加大,要有新的突破;其次,出版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出版社的改革步伐要比过去加快,要推出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再次,由于出版工作是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工作,因此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版体制过程中,要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出席会议的有戴文葆、叶再生、陆本瑞、邵益文、邓从理、方厚枢、张惠卿、阙道隆、吴道弘、金常政、林穗芳、郑士德、孙培镜等20多位同志。与会同志就当前出版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他们的发言和书面发言要点发表如下(按发言顺序排列),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明了我国高校出版社迈向21世纪的方向。展望新的世纪,我国高校出版社将发展成为高校教材出版和文献信息中心。这个中心不仅具有出版职能和教育职能,而且更具有信息职能和服务职能;不仅负责学校教材的收集、加工、出版、发行,而且提供多层次和高品位的文献信息。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继续强化发行工作。这是21世纪我国高校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也是我国高校出版社发行工作的改革方向与进程。一、发行改革新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跨向21世纪,发展高校出版事业,就必须破除传统观念和…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署1994年工作要点》指出:“出版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体现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出版单位的改革,主要是转换经营机制”。根据上述要求,1994年我们漓江出版社从实际出发,推行系统性改革,实行整体化经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一、强化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明确整体化经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